葛 婷
(蕭山區空港新城幼兒園,浙江 杭州 311227)
本文基于筆者所在幼兒園背景,采用文獻法、觀察法等多路徑,以四格畫為載體提升農村大班幼兒故事創編能力。
筆者和擔任小學低年級語文老師的朋友交談時,她說:“農村幼兒園上來的孩子想象力這一塊相對缺失,遇到想象創編的時候回答的人很少。”同時,通過觀摩送教,同樣一節語言活動,在農村幼兒園執教和城區幼兒園執教,幼兒的表達創編能力有一定差距。聯想到筆者所在幼兒園大班幼兒,他們在故事創編能力上也是相對薄弱。
筆者通過前期觀摩和調查發現以下問題:一是新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策略不夠靈活,基本與書本上教參的內容一致,較少有自己的思考。因為預設不成熟,導致活動中幼兒的表達意愿不強烈,更不用說思考了。二是家園互動模式較單一,家長對于幼兒的親子閱讀產生了厭倦感,也不會過多與幼兒進行交流。例如,家長與老師溝通中說道:“以前對于閱讀還是有新鮮勁兒,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倦怠感,覺得隨便給孩子聽聽故事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也就沒有再陪伴孩子閱讀了。”
1.四格畫。四格畫是四個畫面組合而成,內容少而精悍,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傳達故事信息,有別于其他語言或視覺藝術形式,是有獨特的節律、獨特的組織結構和敘述技巧,能表現幼兒故事是“畫”和“話”的合奏。主要分為開始、發展、轉折、結束四個部分。它是通過繪畫描述和語言表述這兩種媒介在不同的層面交織、互動進行故事創編。成人現階段用的較多的是思維導圖助推想表達的事物,因此,筆者就將四格畫作為幼兒故事的思維導圖,助推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故事創編能力的發展。
2.故事創編能力。故事創編能力是幼兒園語言活動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常稱為“編構故事活動”。編構故事活動建立在幼兒理解故事并積累大量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是一種對幼兒具有積極意義的創造性活動。
陳鶴琴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家,他曾說過:“繪畫是語言的先導也是表達美感的良器。”繪畫語言的表達比文學語言更有優勢。《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語言領域目標中提出,5-6 歲的時候要“能根據故事的部分情節或圖書畫面的線索猜想故事情節的發展,或續編、創編故事”。因此,筆者將四格畫作為幼兒創編的思維導圖,基于四格畫創作讓幼兒想象、講述自己的故事創造想法,更直觀地分享幼兒的想象。為提升幼兒的文學想象能力提供了良好平臺,趣味性地把故事還給幼兒,通過四格畫創作促進幼兒文學想象核心經驗,做故事的小主人,創編屬于自己的小故事。
本研究將四格畫作為幼兒故事的思維導圖,主要通過探模式、細解讀、融創編、進區角、“繪”親子等方式進行實踐與研究。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四格畫”的創作給幼兒故事創編提供新平臺,也為老師們了解幼兒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途徑。
兒童時期語言表達力還相對較弱,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更多的是用動作、繪畫等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從側面來說幼兒的繪畫作品就是孩子心靈表述的窗口之一。如何遵循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說話的需要”,筆者決定嘗試新模式——四格畫培養幼兒的故事創編能力,拓寬孩子故事創編能力空間等方式,傾聽來自童心的聲音。環境支持:在開展前期,筆者和孩子們共同打造了書香氛圍濃厚的環境,通過閱讀先給孩子補給創作需要的“養分”。
1.細解讀——解讀故事進入四格畫
四格畫顧名思義是將畫面分為四格,創設的內容要求是有序的,有推進性和邏輯性的。在之前的學習中,四格畫的組成部分為:開始、發展、轉折、結尾四塊內容。第一格(開始):要畫清楚事情的起因、人物或者地點;第二格(發展):隨著故事的創編開始創設情境;第三格(轉折):劇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和第二格不一樣的情境;第四格(結尾):以幼兒思想為主,最終給與故事創編一個結尾,升華自己創編的內容。在四格畫的創編畫后,幼兒通過看自己創作的圖畫,根據自己創作的四格畫的規律和順序、發生的變化等,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感受其中的樂趣,打開幼兒的話匣子。
2.試創編——嘗試四格畫故事創編
“中國傘鄉”是筆者所在幼兒園地域優勢,筆者將“傘”作為故事創編元素,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把榮獲區課件制作一等獎、原創文學故事二等獎《大象的傘》進行了格子畫想象教學活動的設計,在教學中利用二格畫創作,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創作潛能,筆者以四格畫創作打開幼兒故事創編能力的大門。
以大班文學想象活動《大象的傘》為例:
鏡頭1:當筆者問到,大象還會遇到誰時,小朋友們有的說小狗,有的說小貓,基本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時筆者順勢引出了四格畫模板,1 號格畫孩子們想象的它和它撐的傘,2 號格畫傘會撐到大象的哪里,從而創編出一個新的故事環節。本來一問一答式的活動瞬間靈動起來。筆者先請幼兒看格子進行想象表述,陽陽說:“大象還會遇到老虎。”筆者追問:“老虎會撐什么傘?”陽陽想了想說:“石頭傘吧。”筆者繼續追問:“為什么呢?”陽陽說:“因為老虎力氣大。”“那第2 格老虎子會把石頭傘撐到大象的那里呢?”當筆者問到這個問題時,陽陽還沒說,其他小朋友們聽了紛紛舉手想回答。于是筆者引導幼兒進行了四格畫創作,大家興趣十足,之后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之前相比更開心,更豐富。
分析:通過四格畫活動的開展,幼兒借助四格畫面有了故事創編的欲望及想象的初始空間,喜歡說,愿意說,為幼兒邁入故事創編大門做好扎實的一步。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基于教學活動的經驗,筆者開始將四格畫投入到區角之中。因為教學活動只是短暫的30 分鐘,要想每位孩子都能夠很好提升實屬困難,將四格畫融入到一日活動中,幼兒可以進行天馬行空的創編與敘說。
1.愛出版——娃娃出版社
在“娃娃出版社”中,筆者引導幼兒將單一繪畫創作延伸到四格畫創作,給幼兒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創作平臺。筆者平時總會覺得要做閱讀,要讓孩子會看、會說,那為何不直接讓孩子做主人呢?自己設計、自己分享交流、合作成冊繼續分享。這里不僅能夠讓幼兒體驗到成為小小編輯成員、出版員的快樂,還能夠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創作力和表達能力。既發展了孩子的文學想象經驗又發展了孩子的社會經驗。
筆者所在幼兒園已經出版了多本創編故事,幼兒的畫筆沒有特別精致,但是他們反而很喜歡看,并愿意創編故事。在出版后,幼兒有的兩兩交流,有的小組交流,有的直接請老師過來舉行小型的圖書分享故事會,和以前的閱讀角氛圍比起來,更有書香味兒了。
2.巧制作——繪玩閱讀坊
繪玩閱讀坊是讓幼兒通過閱讀某一本書籍后進行四格畫故事創編。老師們通過大大小小的書簽進行四格畫創編,之后幼兒將四格畫書簽掛在閱讀樹上進行分享交流或將四格書簽贈送給喜歡的同伴與老師。
借助四格創意書簽的制作,將書簽拼成四格畫進行故事創編,這一特殊活動又一次促進了幼兒故事創編能力的發展。老師也嘗試了更多的創意材料,讓孩子體會到生活中創編的地方可以有很多,一張小書簽、一塊小木板、一片小葉子都可以成為創編的舞臺。
幼兒需要有閱讀經驗的積累才能通過四格畫提高自己的創編能力,除了在幼兒園師幼共讀,同伴共讀,更少不了親子共讀。筆者所在幼兒園結合小書蟲俱樂部、親子多元閱讀兩部分助推四格畫的創作,從而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創編故事的能力。
1.親子繪本閱讀
親子四格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和幼兒共同閱讀,通過“走出去借進來”的方式,幼兒的閱讀經驗獲得了較多的豐收。
(1)多元活動打基礎。前期,筆者預設了閱讀系列方案,通過玩:我是小小創意師;秀:我是小小演說家;探:我是小小探索者;評:我是閱讀小達人四格畫系列繽紛活動,提升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了,對自己的故事也有了更多的解讀。
(2)閱讀推薦明方向。閱讀日:每周三是筆者所在幼兒園的閱讀推薦日,通過線上推送,供家長親子閱讀參考。閱讀漂流:每班都設置了圖書漂流點,幼兒帶自己的書本放到漂流點,傍晚借走一本并讓家長在借閱處登記。此活動不僅擴大了幼兒的閱讀知識面,還節約了購買書本的費用,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
(3)外出閱讀多體驗。筆者倡議家長每隔兩周,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屋、書店閱讀。孩子在不同的閱讀氛圍中感受到閱讀的魅力,給自己的創編填充知識。
2.親子四格畫開展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閱讀的意義當然不只停留在讀,小朋友還可以根據繪本內容進行創作,從而變出很多好玩的游戲。在這一塊,筆者分成了兩個板塊:親子四格畫創作、幼兒四格畫故事達人。
(1)親子四格畫創作。筆者開展了自制圖書活動,幼兒可以將看到的、聽到的故事畫下來,編成冊子,邊畫邊說,在發展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做小主編的樂趣呢。活動初期,筆者將四格畫的主題告知家長,進行親子四格創編。中期進行四格畫作品展,后期進行四格畫故事比賽,大家都樂在其中。
(2)幼兒四格畫故事達人。通過家長助力,幼兒的創意四格畫創意有明顯進步。筆者開展了幼兒故事達人賽,讓每位孩子學有所用,學有所獲,學有所展。
四格畫故事創編為幼兒提供了創編的平臺,為幼兒提供了進行自主表達的空間。現在,幼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舉手發言,遇到問題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表達。在休息時間,都能見到他們聚在一起滔滔不絕地講。經過實踐研究,幼兒、老師、家長三位一體,將四格畫故事創編的作用發揮到最優化。
在四格畫創編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基于已有的閱讀經驗,大膽地進行想象和創編。經過觀察與實踐,幼兒的想象力、繪畫能力、故事創編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畫與說得到了有效的結合。通過“四格畫創編及講述記錄表”課題開展前后期比對的30 個四格畫作品創編中發現:畫面直觀形象從前期的45%提高到88%;構圖有序銜接從前期的55%提高到90%;要素完整生動從前期的60%提高到92%;講述有條理性從前期的40%提高到87%;詞匯有豐富性從前期的35%提高到78%;內容有創造性從前期的48%提高到85%。
1.創編四格畫提升幼兒想象能力
繪畫有助于幼兒提升自己的文學想象。在空白的格子面前,他們會思考創造自己想表達的或者想到的事與物,在多次嘗試后,想象的空間就被打開了。四格畫能給幼兒更多的想象空間,是幼兒用筆記錄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的平臺,還是幼兒心理感受的良好宣泄方式。在創作的同時,幼兒提升了敏銳的感覺、感悟、記錄表達的能力,而老師在欣賞和評價時,也被童心感化和幼兒一起體驗創編。
2.關注創造過程提升幼兒創編能力
在活動中,老師通過觀察“三寶”(筆、記錄表、相機)及時關注并記錄幼兒的表現、創造與表達。在實施的過程中給與幼兒評價與反饋,讓幼兒能夠在不斷的歷練中成長。在活動中,老師關注幼兒想象的過程,給幼兒搭建想象的空間。在評價時,教師注意具體破解幼兒想象的過程。基于四格畫,培養了幼兒的創編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們都會天南地北地進行聊天,氛圍濃厚。因此,在四格畫運用中,關注幼兒的想象過程是幼兒創編發展的有效保證。
3.給與展現平臺提升幼兒表達能力
在活動開展中,筆者給幼兒不同的展現平臺,例如,作品展、故事達人、閱讀打卡等。通過多元的活動平臺,提升了幼兒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可以完整地大膽地進行表達,在故事創編環節也特別胸有成竹。
1.學會解讀孩童故事
筆者創設四格畫以促進幼兒想象和創編表達能力的提高為目標,基于想象核心經驗,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等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真正關注提高幼兒的創編能力。同時,老師們學會了解讀幼兒的故事,在和幼兒的溝通中,慢慢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陪伴他們共同成長。
2.學會多元給與幼兒
在研究中,筆者將四格畫的形式貫穿到了教學、區域等活動中,把“四格畫游戲為主”思想落到實處,堅持以幼兒為主開展四格畫創編活動,使幼兒的語言核心經驗能夠得到提升。
家長的助力促進幼兒的創意四格畫有了明顯進步,家長對于閱讀和創作的態度也在慢慢發生轉變,現在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閱讀和故事創編活動中。平時忙于工作的家長和孩子們的相處也慢慢變得融洽了,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得到了家長們一致認可。他們也慢慢發現,幼兒會靜下心來傾聽故事了;在家長開放日觀摩中,也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孩子會大膽舉手發言了。四格畫故事創編,親子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家園共育也真正地落地生根了,為培養健康快樂的孩子攜手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