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虹怡
(晉江市東石鎮郭岑中心小學,福建 晉江 362271)
小學數學是學生開始接觸數學的起點,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只有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使學生得以開展自主思考,從而順利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材把“解決問題”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探索中發現所學知識的變化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從而解決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基于核心素養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從而為學生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謂數學解決問題能力,一般是指學生在學習并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活學活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解決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這不僅對于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也對小學生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和初中、高中階段相比之下,主要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和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一階段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對生活中各種新鮮事物十分好奇,如果他們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經常接觸但又不太理解的數學問題,不僅可以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使他們親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學生如果具備相應的數學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在數學課堂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此外,如果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課堂上講解的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大大節約課堂教學時間,使教師可以將時間集中到講解重難點知識上,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鞏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只有掌握扎實基礎理論知識,才可以提高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更好地發展數學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讓大腦處于思考的階段,促進學生的大腦活躍,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教學,要求他們積極思考、舉一反三,懂得讓問題解決策略變得多樣化,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思維潛能。
伴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大多數教師都開始注重創新教育理念,摸索新的教學方式,以期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能力。但是,由于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導致當前仍然有許多教師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由于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學生學習起來存在較大難度,如果教學方法不夠新穎的話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且都是剛開始接觸數學,每一個人的學習情況、學習效率、學習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才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但是,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沒有認真分析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標準和評價,長此以往必然會使學生數學思維固化,降低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好奇心。
新課程教育理念強調必須轉變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再具有主導性,應當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則充分發揮服務者的作用。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卻仍然控制著課堂,把控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擔心學生理解不透,講課力求面面俱到,導致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在內心產生“有問題找老師”的思想,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教師過分扶持學生,沒有給他們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的機會,導致他們懶于思考和探索,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安全感,進而使他們得以敞開心扉,大膽提問。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豐富多彩的解題情境,引導他們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例如,在執教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一)》這一課時,筆者運用皮影客的信息技術手段演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途中摘果子的問題:同樣都是拿出果子的二分之一,為什么孫悟空和沙悟凈拿出來的是4 個,而豬八戒拿出來的卻是3 個呢?這樣有趣的情境展示,學生不僅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的課堂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又如,在執教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加與減》這一課時,筆者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教學,以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興趣。在課堂上,筆者挑出10 位同學扮演動車上的乘客,動車上有10 名乘客,到站后下來2 名乘客,那么現在動車上還有幾名乘客呢?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興趣大增,很快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角色扮演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并且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自主探究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安排一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等活動中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例如,在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練習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此時長方形和原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是否相等?”在探究時,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去嘗試、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運用畫圖的學習手段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運用割補法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下一個三角形,重新拼成一個長方形,在轉化的過程中體會圖形的形狀變了但面積不變;在解決“周長相不相等”時,有的學生通過舉例的方法(比如假設原平行四邊形的長邊2 厘米,寬邊1 厘米,高0.9厘米)分別求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周長,由此得出周長不相等的結論;有的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長邊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短邊比長方形的寬(即平行四邊形的高)長,由此得出周長不相等的結論。在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思維能力。
開放的課堂,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的好習慣。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創設開放的課堂,設計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練習,使學生有機會運用一系列思考策略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的圖書室準備重新裝修粉刷,現在請你來設計,你有什么好的設計方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各小組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圖書館的長、寬是多少?”“窗戶和門的面積是多少?”“每平方米用去多少的涂料?”“需要準備多少涂料?”等等。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拓寬了思路,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通過有效的課堂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同時,教師在開放課堂中還可以創設適度拓展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持續的提問與思考,使學生得以通過問題實現對教學知識的有效延伸與拓展。比如,在教學《比的認識》時,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問題:“小朋友們,小紅家想利用長度為40m 的柵欄,圍出一個長方形的菜地,要求長寬之間的比例為1:2。基于此,同學們可以提出哪些不一樣的數學問題呢?”教師通過設置適度拓展的問題,可以改變學生的數學思維定式,使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得以提升。
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不僅使學生充分領悟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而且有助于增強學生解決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生活化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求解決方案,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例如,在“乘法”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如下的生活化問題:“某個小朋友計劃用積木搭一座5 米長的高架橋,現在每半小時的施工速度為0.9米,3 小時可以順利完成這一任務嗎?”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在課堂上,學生經過交流溝通,先求出3 小時中有3×2=6 個“半小時”,再求出6個“半小時”可以搭6×0.9=5.4 米,最后這個小朋友3小時可以搭橋長5.4 米,大于計劃搭橋長5 米,得出可以按時完工的結論。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筆者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解題和表達機會,使他們得以在小組協作中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得以不斷提升解決能力。筆者還布置課外作業,達到“課內學習,課外實踐”的效果,知識得到延伸,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想真正提升學生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質疑意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應鼓勵他們大膽地猜測、積極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解決,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分米和毫米》教學過程中,在課程開始之前筆者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然后要求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自主設計問題。學生紛紛開動腦筋提出如下問題:“分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差別?”“什么東西可以毫米作為單位?”等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提問,而且可以使學生明確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同時,筆者還積極進行提問,詢問學生:“書本的長應該用150 分米還是毫米呢?你身高是100 分米還是毫米呢?你們手中的橡皮應該用哪個作為單位呢?”在師生交流互動中,教會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有效地利用起來,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本身邏輯性思維有限,要想真正發展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必須加強對已學數學知識的訓練,在鞏固和強化中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解題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應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數學練習,不斷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完成《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課堂教學后,筆者積極鼓勵學生以自己家庭的客廳為研究對象,要求他們回到家之后對客廳的長、寬進行測量,然后思考如果要為客廳貼上40×40cm 新地磚的話,總共需要多少塊地磚?如果每一塊地磚價格為20 元,則總共需要花費多少錢?通過這種實際問題,科學引導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練習中正確認識生活和數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解題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進行重點掌握。教師只有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使學生得以開展自主思考,從而順利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通過創設情境以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操作探究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開放課堂以鼓勵思維的質疑、回歸生活以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學會提問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練習以鞏固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