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清,閆曉莉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終身學習已成為社會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之一。高職院校開展的是職業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機會,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對于學生的自身成長和終身學習具有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缺乏自我認知,對個人的興趣、自我能力以及人生觀、價值觀認識不夠充分;對所學專業方向和行業的發展認知不夠明確;對于學業和未來沒有做出科學規劃。所以他們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沒有把職業技能培訓當作提高個人職業能力的重要機會。在得到職業技能培訓的相關消息后,多半是被動接受,在個人職業規劃意識培養上存在嚴重不足。
高職院校教師大多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而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比較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學生經過培訓后,對于實際工作幫助不大;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主要授課任務,多以講清楚、講明白為己任,很少能夠從專業角度為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學校雖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但普適性較強,無法從所學專業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導致學生學到了知識,卻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無法形成終身學習的思維。
根據筆者日常觀察和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大連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職業技能培訓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影響了學生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間接影響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提升。
1.3.1 有考證難的困惑
根據現行職業技能培訓改革要求,與酒店管理專業相關的證書陸續取消,從前的考證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1+X”證書制度,學生在信息資源不匹配的情況下,對考證目標不明確,產生迷茫。
1.3.2 自主學習能力不夠
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同時缺乏自我監督意識,培訓過程中存在不理解教師授課內容,跟不上教學進度的現象,并且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對于職業技能培訓的知識內容,不能完全掌握。
1.3.3 在就業與發展過程中缺乏內在驅動力
通過對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調研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就業與發展過程中缺乏內在驅動力。一方面由于他們模糊的學習觀念和混雜的意識形態。進入高職院校后,許多學生認為,只要期末考試合格,學分修夠就可以獲得畢業證書。因此,他們對于學習都是被動接受、應付了事。另一方面進入高職院校后,他們不再面臨升學壓力,致使其學習目標不明確,價值取向模糊。
一方面能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通過技能培訓,學生可以更早地熟悉工作環境和角色,以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與發展。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應用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緩解就業壓力。就業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特別是一些富余勞動力因沒有接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無法滿足企業的相關工作需求,導致就業與失業人員之間的典型失衡[1]。而高職學生通過技能培訓獲得一技之長,既能滿足社會需求,又能滿足就業需求。
《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提出職業技能培訓是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質量技術型人才離不開終生學習與終生發展的思政教育[2]。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立德樹人”,這也是學生的首要發展目標。高職院校作為社會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更應當注重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落實。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是社會創新的基礎。經濟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3]。高職院校在終身學習視角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振興地方經濟,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的責任需要。
在社會認知中普遍存在“重學歷、輕技能;重裝備、輕技工”的現象,存在“藍領、白領、粉領、金領”等階層劃分,社會輿論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取向,成為一名技能性人才對高職院校學生沒有很強的吸引力。要讓全社會在思想認識層面提高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認知,需要政府執政理念和制度激勵,以引導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型勞動者”的風尚,倡導勞動精神,重視技能培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和社會地位,持續優化技能型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4]。
教師本人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學校也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優質的培訓資源,派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努力向專家、名師學習,使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得到改善。到企業掛職鍛煉,學習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了解最前沿的行業資訊,并將其融入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其終身學習能力。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職業技能培訓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導思想,因此,培訓內容應多注重實踐性。在終身學習視角下指導學生學習職業技能,也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茶藝培訓為例,通過研究茶藝師的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及發展情況,指導學生在終身學習視角下學習職業技能。學生通過茶藝技能培訓,習得茶的種類、沖泡技巧以及茶的儲存等相關知識,學會鑒茶、泡茶、品茶、說茶,讓學生在實踐中初試茶道藝術,了解佛茶文化。通過實踐學生不僅學習到茶藝技能,而且不斷提升自身素養,間接形成終身學習能力[5]。
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職業技能培訓,使各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保持方向一致,形成合力?,F在很多高職教師認為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專業人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需要學生工作者和思政課教師加以開展,自己的專業課并不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因此,一些高職技能培訓課程沒有開展與課程思政相關教育,也就無法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意識[6]。在技能培訓過程中,高職教師應將職業意識、工匠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等自然地融入教學,從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茶藝培訓在培訓學生學茶習茶過程中,一方面可讓學生學習茶藝技能,另一方面讓其接受中華傳統茶文化的熏陶,感悟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以茶文化“自強不息”的精神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進取精神。在教授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讓其領悟并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積極探討終身學習視角下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