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教師發展中心 226300)
學生通過物理學習過程可以強化對物理現象及規律的認識,物理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及知識之間的關聯都可以通過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得以有效掌握,以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為主線的高中物理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在探究中掌握物理原理及規律,傳統教學中教師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于探究性學習不予重視,只是企圖通過講解使學生接受知識,物理教學的實效性難以提高.實施探究性學習模式,促進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
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探究性學習得到了物理教師的廣泛認可.其合理性與科學性在物理教學中得到證實.探究性學習的引入激活了物理教學課堂,為物理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學生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究,驗證已有結論或者創新性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并且敢于嘗試,以形成物理邏輯思維的嚴謹性與科學性.這些都與新課標要求相契合,是提升學生物理素養的需要.
要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擺脫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灌輸的限制,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究實踐.高中學生喜愛探索,喜歡追根求源,教師要尊重學生心理訴求與認知特點,運用有效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制訂計劃與促進學習過程的優化,可以針對相關問題暢所欲言,相互借鑒與吸引,自主與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學生在探索中品嘗收獲知識的成功感,增強學習自信,提高學習動力.
進入高中物理學習階段,知識點更加豐富,內容更加繁瑣,難度也相應提高,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產生了畏懼感,甚至對物理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元的,學生既可以自主思考,獨立探究,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所面臨的共性問題,也可以通過實驗操作的模式探索物理規律,以突破學習難點,解決學習重點.由于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也同時具有趣味性,學生樂于參與.教師在探究性學習中只是引導者與組織者,以促進學生探究過程的不斷優化.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探究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的,學生在學習中總結物理規律與原理,探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強化引導與組織,讓學生發現知識的邏輯規律,總結物理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激發探究性思維,提高物理學習的主動性.
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引導下,學生親自操作與實踐,以及仔細觀察撰寫實驗報告,置身于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教學情境中,能夠積極探索,互動交流,集思廣益,不僅提升了合作學習能力,自身的物理邏輯思維也得以發展,這相比于傳統教學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物理教學效率有所提升.
教師應該正視高中學生從性格特征、學習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要了解部分高中學生物理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現實,如果不了解這些問題,探究性學習就很難推進與進行.探究性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與探究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特別適合于學習優秀的學生,而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常常被探究式課堂邊緣化,成為局外人.
高中物理教師對于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了解不充分,忽視了探究性學習的使用范圍,如有些涉及到公式推導、驗證與計算的教學內容,還是采取教師示范引領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給學生以啟發與引導,這利于學生理解,如果教師盲目引用探究性學習,勢必使教學顯得繁瑣而復雜,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所以,教師要克服對探究性學習的依賴,要運用探究性學習,在適當的內容與范圍內選擇探究性學習,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規律及學情進行深入分析與把握,并提出相應問題,既引領學生的探究方向,又使問題具有啟發性與趣味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且通過獨立思考與小組探究促進學生問題的解決.
探究式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從講解者,通過教學觀念的轉變,成為課堂教學的傾聽者,即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觀察監督學生探究全程,并且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與促進.對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給予適度點撥,使學生人人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使探究式教學既是知識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溝通的過程,既落實知識技能目標,也是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高中物理知識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加深學生探究學習體驗.教師要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設計實驗計劃,規劃實驗過程,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并且讓學生仔細觀察物理現象,對于實驗中的數據及原理進行記錄與總結,以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于物理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體驗是基于對知識進入更深層次的狀態下而產生的,因而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透過物理現象,提煉物理原理,結合生活使物理知識具有生活性,從而調動學生的日常生活積累,以此為基礎,對于相對抽象的物理概念及原理進行透徹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通過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落實而受到廣泛認可的教學模式,毋庸置疑,小組合作學可以營造濃厚的探究氛圍,可以促進各層次學生的廣泛參與.高中學生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體集中體現在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習效率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對于同一事物的觀點不同等多個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差異性功能,將學生的差異性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融合于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如在合作學習中,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見、觀點,不同的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學生可以對于不同的意見進整合,綜合分析,積累對于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使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的視野更開闊,更拓展.為了提高學生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的問題性,即以問題引領學生進入知識探究的更深層次,教師問題的設計要具有懸念性、趣味性、啟發性等,使小組合作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同時,要講探究活動的過程性,即探究學習不要把關注點盯在探究結果層面,而是要優化學生的探究過程.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要注重開放性,教師要注重以開放性的問題,促進學生能夠進入更寬廣的知識領域,對學生產生啟發與誘導作用,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不斷豐富知識積累.
教師不能獨攬實驗過程,不能替代學生,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如在做“測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前,讓學生自主預習知識,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勻變速運動現象制定實驗計劃,寫出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分工合作,如有的負責動手操作,有的負責觀察記錄,有的負責寫出實驗報告,學生們在實驗中互動探究,進行數據分析,最后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評價,不斷優化化學實驗過程.
高中物理的抽象性決定了探究式學習需要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推進.如在學習電學方面的內容時,由于知識相對抽象,致使學生難于理解與應用.如學習“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視頻觀看電動勢與內阻的測量方法,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初步了解了相關步驟,然后教師帶學生走進實驗室,動手操作各種電表,讓學生動手連接實物圖,學生興趣很濃,知識也得以內化與鞏固.
高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要求物理教學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要發揮小組合作的帶動作用,促進物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要注重不同學生接受能力及學習特點,做到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的分層教學,讓各層次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獲取學習自信,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進入了知識的更深層次.教師要從學生的基礎知識與知識接受能力出發,設計探究性學習過程,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物理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