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國
摘要:近幾年,工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飛速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無論是在生活品質方面,還是在生活追求方面均發生了質的變化,從農村經濟發展視角向生態化方向邁近,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發展是必經之路,為農業經濟發展指明發展方向,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目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小康目標。現階段,中國經濟體制逐漸邁入到新變革時期,生態經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已經成為重點,鄉村振興戰略下,要對主次矛盾進行合理調控,大力推動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切實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質量,以科學發展觀戰略為指導,將農村經濟、生態經濟發展進行深度融合,實現二者協調發展,從而獲取經濟效益、生態保護的雙重化利益。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對發展農村經濟的必要性進行深入剖析,并針對中國國情,提出生態經濟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生態經濟;農村經濟;發展路徑;探索
一、引言
目前,中國仍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產量與農民勞動收入存在直接關聯,對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在改革開放政策逐步深化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生活質量方面也發生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原生態”更是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這便需要農業向生態化進行轉變,一方面要持續推動農業發展,同時還應當促進經濟發展,幫助農民致富,使更多的人接觸到綠色食品,降低污染,而該方面也是農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農業必須要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化發展,進而推動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生態經濟環境下,中國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必須要融入生態發展理念,促進現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大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不但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切實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
二、生態經濟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的意義
第一,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穩步進行。現階段,中國政府積極推動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通過各種形式宣講生態農業方面的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生態環境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要確保農業經濟飛速發展,農業生產過程必須要嚴格遵循生態發展規律,利用科學化的方式引導農業發展向生態經濟的方向進行轉變。要結合農村地勢環境,開展科學化、合理化的農業生產活動,扭轉傳統的種植發展方式,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確保農村經濟飛速提升,推動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第二,是農業生態環境發展方面的現實需求。要實現農業經濟實現穩步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確保農業生態環境的安全性,就要依托于現有政策積極推動綠色農業經濟發展,構建健康、環保的農產業家園。現階段,中國農業生產要追求實現兩個目標:一是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業經濟發展,其二是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高度重視生態經濟發展,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問題進行剖析,結合實際情況加快推動生態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經濟實現轉型發展。
第三,是推動農業社會效益實現長效發展的總體目標。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必須要引入現代化先進技術,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開展農業經濟活動,要結合農村實際發展,對生產模式進行優化。目前,中國新農村建設步伐逐步加快,得益于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國內農業經濟發展與進出口農產品存在直接關聯,導致本國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制約。但是在生態經濟要求的環境之下,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首先要將生態經濟、農業經濟進行有機融合,切實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對食品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可以切實提高農民經濟發展水平。
三、生態經濟下發展農業經濟的路徑分析
(一)轉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中國農業經濟也實現轉型發展的總體目標,農業經濟發展切不可過度的追求經濟效益,必須要高度關注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對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方式進行轉變,達到市場經濟、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的總體目標。要結合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構建完善化、合理化的管理體系,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需求,切實滿足社會經濟變化。同時,要扭轉農業經濟管理思想,對農業發展理念進行優化,順利推動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工作,加快推動農業經濟實現飛速發展的總體目標。要高度重視經濟管理發展與農村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有效融合,對新農村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把經濟管理目標、農業經濟建設目標進行融合,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切實提升農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才能推動農業經濟實現深化發展,對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切實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二)充分利用農村整體資源,完善生態經濟發展體系
現階段,中國正在穩步推動可持續發展之路,將農業經濟、生態經濟進行深度融合,依托于相關有利戰略方針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資源緊缺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首先,政府部門必須要大力推動生態經濟發展,擴大宣傳力度,強化各級人員在生態經濟方面的認知,積極推動農業經濟交流機會的發展,對農村河流、土地等各方面資源進行整合,對于那些高坡、陡峭的山地,可以進行退耕還林,并給予農民一定的補償。與此同時,通過合理化的方式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推動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國內各地鄉鎮必須要強化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切實提升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對已經受到污染的地區,必須要進行大力整治,開展農村生態環境教育工作,切實消除傳統落后觀念方面所存在的不正當思想,消除人們的短見思維,確保人們了解到農業生產模式對于農村生態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消除一切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三)加大資金投入,開發綠色生態農業
國內各個地區均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加大資金揉入,利用高效化的政策制度鼓勵人們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并為那些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償,同時享受環境治理的資源優先權,通過該種方式充分激發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熱情,加快推動農產品環境保護產業。同時,利用生態農業試點的方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實現以點帶面,確保試點地區在推動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性作用,確保更多人加入到生態農業建設過程之中。高度重視光伏發展產業發展,通過該種方式妥善處理農業生產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例如農產品發展過程之中所遺留的各類生活垃圾,通過電能分解的方式降低空氣污染,經過分解處理之后可以進行填埋,降低其對土地所造成的不良危害,切實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比如秸稈可以進行發電,經過分解處理之后還可以切實提升土地的養分,實現施肥的良好效果。利用此種廢棄物利用的形式,確保土壤不會發生流失,提高糧食產量,推動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強化生態建設工作,確保農業與自然實現有效結合,促進綠色農業、生態綠色的高效化發展。
四、結束語
推動生態農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是全球范圍內農業生產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不但可以實現農村經濟復蘇的目的,還可以推動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新型農業實質上就是生態型農業,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媚,王彬,喻鵬.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以博盛生態園為例[J].鄉村科技,2020(21):56-58.
[2]王敬芳.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我國農業生態與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路徑探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1):26-27.
[3]李雪林,唐青生.綠色經濟視閾下農村金融發展對碳排放有何影響?——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農村金融研究,2020(01):44-51.
[4]韓磊,王術坤,劉長全.中國農村發展進程及地區比較——基于2011~2017年中國農村發展指數的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19(07):2-20.
[5]李松睿,曹迎.“鄉村振興”視角下生態宜居評價及其對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啟發——以川西林盤四川都江堰精華灌區為例[J].農村經濟,2019(06):66-74.
[6]何帆.我國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路徑——扎實開展環境保護法制宣傳[J].中國集體經濟,2019(12):4-6.
[7]李國平,石涵予.比較視角下退耕還林補償的農村經濟福利效應——基于陜西省79個退耕還林縣的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7,37(07):146-155.
[8]付秀蕓,楊通邦,趙伶俐.西部山地偏遠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非城鎮化路徑探析——以安順市關嶺縣路支村為例[J].山西農經,2016(10):7+9.
(作者單位:高青縣田鎮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