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旭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農村地區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發展機遇。作為縣域農村金融主力軍銀行,大竹農商銀行繼續踐行服務“三農”初心使命,不斷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的精度和準度,實現對縣域“三農”發展的有效支撐。截至2021年末,全行涉農貸款76.85億元,較年初增長6.05億元,占總貸款余額的72.25%,為大竹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面對農村地區的深刻變化,大竹農商銀行從“擴面強基”入手,通過客戶經理上門服務的方式,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走訪。靈活運用“建立聯系、掌握信息、制定方案、跟蹤維護”四步法,對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情況、金融需求進行全面掌握,以一手數據為藍本,編制了多維度縱橫交叉的全覆蓋式縣域農村經濟數據庫,為制定“一對一”金融需求解決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截至2021年末,該行共完成對688戶農業經營主體的普查,采集到421戶、金額11,177萬元的融資需求,為384戶制定了融資授信方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大竹農商銀行以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服務對象,鉚足全力支持區域性產業發展,并帶動鄉村子產業的有效提升和融合發展,提振農村產業綜合發展質效。通過努力,該行已搭建起以縣域3家農業龍頭企業為支點的鄉村振興“鐵三角”,以團壩白茶觀光園、玉帶河園林觀光園等6個農旅鄉村振興示范點,11個現代種養示范園為鄉村振興起點,發放農業產業貸款25.3億元。
四川自然天成農牧有限公司是該行搭建的鄉村振興“鐵三角”中的一角,是大竹縣少有的養殖規模“破萬”的生豬養殖企業,占地300余畝,年產值近億元。光鮮成績的背后,該企業也時常面臨資金流緊張、貸款額度不夠、規模擴張遭遇瓶頸、產能補給待哺的窘境。
“當時我們企業由于建設二期工程,遇到了資金難題,多方籌款還是沒法填補資金空缺,項目推進也十分緩慢,還好有農商銀行,他們幫我們渡過了這個難關。”自然天成公司負責人羅國明感慨道。
在開展農村經濟普查過程中,大竹農商銀行了解到自然天成公司的困難后,立即組織客戶經理隊伍前往企業實地考察,并最終發放貸款1000萬元,讓企業的二期項目建設迅速推進。在自然天成公司的帶動下,周邊農戶紛紛發展起仔豬養殖、飼料種植加工等配套產業。大竹農商銀行也順勢運用農戶貸款予以支持,“以點帶面”的拉動效應得到充分發揮,有效促進了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在支持成效得到體現后,大竹農商銀行以自然天成公司、巴山綠源生態農業、歡喜坪國際旅游度假區3家縣域龍頭農業企業為基點,搭建起鄉村振興“鐵三角”,通過產業鏈條的交相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帶動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目前,該行向“鐵三角”的貸款授信余額已達5000萬元,用信3000萬元。
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的變化要求金融企業在產品研發上必須更加注重差異化、個性化。大竹縣素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醪糟之都”的美稱,大竹農商銀行從特色農業入手,以產業生產鏈條為主線,研發出“苧麻貸”“糯稻貸”等多款特色農業貸款產品,具有重信用、輕抵押、利率低、額度大、可循環等特點,覆蓋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的各個環節,有力促進了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
大竹縣金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優質苧麻品種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等全套產業鏈運營的多元化新型農業經濟組織,旗下的兩家專合組織主營苧麻收購和加工。由于苧麻的生長具有季節性,該公司的融資需求波段性特征比較明顯,在苧麻收購季資金需求非常大,大竹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深入調查了解后,針對該公司的特點,為其授信“苧麻貸”200萬元,一次授信、循環使用,不僅實現了企業的長足發展,還帶動周邊苧麻種植戶500余戶,實現產值500余萬元。
據金月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李文瓊介紹,將在現有2000畝苧麻種植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苧麻種植,形成區域化、規模化效應。大竹農商銀行也將運用“苧麻貸”產品,從苧麻種植、收購、加工等多個環節切入,將融資渠道嵌入苧麻生產鏈條。截至2021年末,該行“苧麻貸”產品余額已達3600萬元。
信用是無形的財富,大竹農商銀行認真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將農戶的信用轉變成價值。2021年,該行開展了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村組干部、農村黨員、農村退役軍人、務工群體的“六大授信”,通過授信的方式,有效解決農村地區資金需求“急、頻、快”的問題,同時對農村市場主體、農戶的潛在金融需求進行挖掘,重塑農村地區信貸使用習慣,涵養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截至2021年末,該行已完成對全縣16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841個新型農村經營主體、1659戶村組干部、4767戶農村黨員、5420戶農村退役軍人、6234名務工人員的授信,授信金額達10億元。
38615019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