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內蒙古烏蘭察布華為云數據中心(彭源/ 攝)
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孫偉表示,這項工程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數據資源是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優勢?!鼻迦A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煜波認為,“中國前瞻性布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而利用好數據資源,就需要建設更有效率的“算力網”。誰在“算力網”優化升級上搶先一步,誰就能占領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眼下,“東數西算”的相關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數字時代的“算力新版圖”輪廓已現。
算力有多重要?
浪潮信息聯合國際權威機構IDC發布的《2020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近些年,中國數據增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西部地區可再生資源豐富、地區地質結構穩定、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電力充足且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建設數據中心。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指數》顯示,目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規模已接近2000億元,北上廣深等熱點地區及周邊數據中心規模指數較高。
但長期以來,中國的算力水平依然難以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承載算力的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發展失序。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
認識到布局不合理、供需不平衡的現實,中國開始推動中西部地區大數據中心建設。2015年7月,首個國家級數據中心落戶貴州。2016年,烏蘭察布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啟動。隨后,諸多中部城市也開始建設數據中心。
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觀察,數據中心建設過程中,一些問題顯現出來:一是重復建設,在國家對大數據等數字科技的政策鼓勵和傾斜下,多個城市爭先建設數據中心,出現同質化的問題,區域間的協調共享比較薄弱。二是單純數據中心居多,協同性的數據應用中心較少。
如何從全局考慮、理順數字領域分工,避免重復性投入與資源浪費,就需要一個大工程來引領。
“東數西算”概念萌芽于2016年。當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
這標志著“東數西算”這一堪比“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的國家戰略工程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2021年底,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復函同意在寧夏、內蒙古、甘肅、貴州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如何理解“東數西算”?
“‘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孫偉說,“東數西算”就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簡單地說,就是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更好為數字化發展賦能。
東部地區土地資源緊張、能源消耗大,在“雙碳”目標下,繼續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不可持續。西部地區可再生資源豐富、地區地質結構穩定、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電力充足且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建設數據中心。
作為“高緯度、富能源”的典型西部城市,早在2014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大會的評選中,貴州貴陽、寧夏中衛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就已獲評“最適合投資數據中心的城市”。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2020年8月,阿里云在當地布局的超級數據中心正式對外提供云計算服務。據悉,該中心大量使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同時,烏蘭察布年均氣溫為4.3攝氏度。這意味著,數據中心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實現冷卻。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紹,“東數西算”聯合“西電東送”,在西北棄風棄光地區就近建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既可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也可降低用電損耗,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大力布局西部城市,無疑是在“雙碳”目標下發展數字經濟的又一次“中國智慧”的創新實踐。
根據定位,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四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范圍的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
烏蘭察布年均氣溫為4.3 攝氏度。這意味著,數據中心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實現冷卻。
事實上,近幾年上述地區已經在建設數據中心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2021年貴州省GDP總量達到了19586.42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9870.8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例最大,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項目是貴安新區重點打造的12個大型數據中心之一,建成后作為華為全球管理數據存儲中心運行,吸納600至800位IT維護工程師參與維護,每年為約1萬人提供實戰培訓及實習機會。
華為云營銷部負責人董理斌介紹,該中心是華為云在西南區域業務的重要承載節點,其服務范圍能夠輻射到重慶、廣西、廣東、云南、四川等周邊地區?!鞍褵釘祿旁跂|部,冷數據放在西部,實現全局能效最優?!倍肀笳f,華為云在貴安新區和內蒙古烏蘭察布布局了一南一北兩大云數據中心,在上海、河北廊坊、廣東東莞有3個核心數據中心,全部投產后可部署超過230萬臺服務器。
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達23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西部云基地已建成亞馬遜AWS、美利云等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城市甘肅慶陽,已吸引華為、科大訊飛、金山云等12家企業的數據中心落地。
2020年印發的《甘肅省“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突破5000億元,成為西部“上云用數賦智”第一梯隊省份。
寧夏“十四五”規劃提出,把數據資源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推動數據存儲向數據應用轉變,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園和災備基地。
專家分析,“東數西算”是我國在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稟賦存在差異的現實下,一次國家層面資源調配、優勢互補的大布局,用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于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西部協調發展新格局。
日前,一些嗅覺敏銳的東部企業已搶先布局。注冊在上海浦東的鉅成企業管理集團已經與貴州廣電信息網絡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東數西算(貴州)產業有限公司。
一直以來,在數字化建設進程中,東部地區顯著領先于西部,因為前者兼具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啊畺|數西算’戰略實際上提供給西部地區一個發揮比較優勢的機會,使其尋找到數字經濟領域中的差異化競爭點,在完成算力供應的同時提升當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企業和專業人才入駐?!北P和林說。
“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睂O偉說。據業內人士分析,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預計每年能帶動社會投資超過4000億元。
此外,西部這些數據中心集群基本上都建在各城市新區之中,這對于帶動城市新區發展將是寶貴的歷史機遇。這些城市新區有望從數據中心建設開始,逐步形成新型信息消費市場,實現產業與人口的集聚。
2021年9月在蘭州成立的國家“東數西算”產業聯盟,由國家信息中心、甘肅省發改委、上海市閔行區、深圳市發改委,以及華為、騰訊、滴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知名企業和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發起成立。聯盟宣言明確,甘肅省將充分發揮本地能源和算力資源優勢,結合上海、深圳兩地數字經濟產業優勢,定向承接算力需求。
盤和林分析,長遠來看,“東數西算”是數字化建設全國布局的一個開始,目標是實現數字資源、數字算力、數字產業、數字服務等一系列產業的全國性布局,其中數據中心相當于底層基建。
“‘東數西算’工程充分考慮各地的資源稟賦差異,最大限度降低數據獲取和處理的成本,讓西部城市因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定位,有機會參與到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數據產業發展中來,延展東部發展空間,助力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讓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共同享受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北P和林說。
345550031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