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濤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數據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每個同學的年齡、身高、體重,疫情期間每天測量的體溫,數學小練習的成績等都與數據密切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據也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因此,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也將是同學們的必備技能。
一、收集數據
收集數據通常有兩種方式:普查和抽樣調查。普查是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對所有考察對象所做的調查。比如,我國為了解全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等情況,通常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在這個調查中,我國人口的全體是調查總體,每個人是調查個體。
雖然普查的結果準確,但有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有些調查具有破壞性,如檢測一批炮彈的殺傷半徑、一批燈泡的使用壽命等。這時,我們就需要進行抽樣調查,通過樣本估計、推測總體情況。抽樣調查是通過調查樣本中每個個體來收集數據,花費時間較少,工作量較小,便于進行,但樣本的抽取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對總體情況的估計。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調查結果,抽樣時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典型性。
二、整理、描述數據
通過調查收集到的數據需要進行加工整理,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便更好地獲取數據信息,從而做出決策。數據的處理一般分為兩個層次:①用統計表描述數據;②用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等描述數據。
1.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
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它能直觀顯示每組中的具體數值。
某校學生會發現同學們就餐時剩余飯菜較多,浪費嚴重,于是準備在校內倡導“光盤行動”,讓同學們珍惜糧食。為了讓同學們理解這次活動的重要性,校學生會在某天午餐后,隨機抽查了部分同學用餐后飯菜的剩余情況,并將結果統計后繪制了統計表(表1)和條形統計圖(圖1)。
從統計表及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注意節約糧食的,其中40%的同學實現了“光盤行動”。但是,浪費現象依然存在,15%的同學剩余大量飯菜,這需要學生會拿出相應的措施。
2.用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
扇形統計圖就是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 (單位“1”),用圓的不同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的百分數。在制作扇形統計圖時通常分為這幾步:①收集數據;②統計表整理數據;③計算百分比;④計算圓心角;⑤畫出統計圖。以上面的調查為例,通過這幾步可以畫出“午餐飯菜剩余情況扇形統計圖”(圖2)。
3.用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
用折線的升降來表示統計數據變動趨勢的圖形,叫作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圖3是一位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這位病人體溫的變化情況。
三、合理選擇統計圖表
不同的統計圖表有各自的特點。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直觀地描述數據,有時還可以在同一種統計圖表中描述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這樣不僅能清楚地顯示數據的變化情況和趨勢,還能清楚地顯示兩組數據的比較結果。所以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合適的統計圖表。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34265019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