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慧,吳治諺,孫曉燕
(1. 東莞市虎門中醫院護理部;2. 東莞市虎門中醫院中醫科,廣東東莞 523900)
乳乳腺囊性增生癥屬于乳房的良性疾病之一,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增加[1]。其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清楚,可能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傳統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或手術干預,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作用,且容易復發[2]。中醫將乳 腺增生歸屬“乳癖”范疇,認為其病因一為肝郁痰凝,二為沖任失調。若情志不暢,肝郁氣滯,脾失健運,氣血瘀滯,易肝郁痰凝瘀血阻于乳絡,致乳房腫塊;若沖任失調,易乳房痰濁凝結而發病[3]。隨著中醫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的不斷發展,中醫相關治療已經取得重要進展。該疾病的中醫治療策略包括中藥湯劑、按摩、針灸、刮痧等,均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理想效果。因此,本研究選擇東莞市虎門中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患者實施刮痧聯合穴位按摩,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東莞市虎門中醫院 2018 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40例肝郁痰凝型乳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2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5.32±5.14)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病程(3.23±1.11)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5.21±5.87)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病程(3.76±1.01)年。兩組上述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本研究經東莞市虎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颊呒凹覍僦椴⒑炇鹬橥鈺?。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相關標準;②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③均為女性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乳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嚴重代謝疾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李氏銅砭刮痧治療。①對肺經、心包經、心經、三焦經(化解肝臟血瘀、氣郁)進行刮痧;②頭頸部:肝、膽、三焦經自前而后刮至風府、風池、頸百勞、大椎、肩井;③開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督脈、膀胱經拉致長強,肝膽、脾胃、腎投影區加重手法刮;④針對胸部、乳腺、兩腋下、肋下需要重點進行刮痧,乳腺增生處反復刮磨,使得皮膚溫度升高,熱則散,寒則凝;⑤膝關節以下:胃經、膽經;肝脾腎任何一經有問題三經統調,行揪痧手法。刮痧后4 h不宜洗澡,患者要避免受風。研究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之上加用穴位按摩,取仰臥位,選擇乳根、屋翳、云門、鳩尾等穴位,點、按、揉為主;患者俯臥時,選擇肝俞、肩井、天突,以點、按、揉及彈撥為主。按揉力度均勻,患者舒適為度。20~30 min/次,1次/d。以上治療均于月經后3周開始治療,7 d為一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乳房腫塊及全身伴隨癥狀變化情況。乳房腫塊大小的測量及統計于月經干凈后7 d 進行,以最大腫塊直徑計算;癥狀評分參照《中醫臨床診療術語》中關于乳腺增生癥狀的標準[5]評估,每項計3分,改善計2分,恢復正常計1分,由護士根據患者檢查、自述手動記錄評分。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變化情況。疼痛評分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評分和疼痛程度呈正比。③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30)[7]對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評估,由護士對患者進行量表內容詢問,患者填寫后統一收回記錄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收錄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 [例(%)]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塊大小、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腫塊大小、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腫塊大小、癥狀評分均小于治療前,與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腫塊大小、癥狀評分(±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腫塊大小(cm) 癥狀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3個月 治療前 治療3個月研究組 30 4.31±0.72 1.67±0.34* 3.73±0.76 1.56±0.43*對照組 30 4.34±0.76 3.11±0.44* 3.75±0.78 3.05±0.55*t值 -0.157 -14.184 -0.101 -11.690 P值 0.876 0.000 0.920 0.00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與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3個月研究組 30 8.42±1.03 1.01±0.22*對照組 30 8.65±1.02 2.65±0.36*t值 -0.869 -21.291 P值 0.388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與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3個月研究組 30 52.69±5.74 78.11±6.13*對照組 30 52.65±5.86 67.43±7.32*t值 0.027 6.127 P值 0.979 0.000
乳腺增生作為非炎癥、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乳腺間質發生增生,會造成乳腺結構數量形態變化,伴隨一定疼痛,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中醫認為乳腺增生屬于“乳癖”范疇,主要情志不暢、肝氣瘀滯導致,中醫分型中肝郁痰凝型乳癖 是較多的一種分型,而絕大多數的乳癖患者在疼痛癥狀出現后才選擇就診[8]。在中醫乳腺類疾病中乳癖發病率較最高,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增大,近年來發病人 群不斷趨向年輕化。但隨著近年二胎生育政策不斷放開,高齡產婦也成為高發人群。乳癖患者通常在經期前或行經期間、較大的情緒波動后出現以乳房疼痛為主癥,甚可觸及乳房腫塊的病癥[9]。既往主要采取激素治療,目的在于調整激素水平變化,緩解患者癥狀,調節內分泌功能,但不建議長期使用。中醫治療乳癖提倡疏肝解郁、調理氣機治療[10]。
本研究針對患者聯合實施穴位按摩與刮痧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腫塊大小、癥狀評分、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結果證實研究組患者聯合治療后,效果較為理想,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改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刮痧療法屬于中醫治療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療,通過器具對人體體表刮拭[11]。刮痧作為中醫傳統治療方案,操作簡單且方便,成本較低,且實用性較高,并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療效果[12]。李氏銅砭刮痧優勢在于以調氣為首,調動人體的氣血運動,所刮之處造氣、調 氣、催氣,引邪出表,疾患由里走表,“氣至而有效”,通過自身溶痧,調動自愈力[13]。操作簡便,適應癥廣、療效可靠,廣大群眾更容易接受。刮痧材質由黃銅所制,能與人體達到非常良好的共振頻率,刮拭部位溫度升高,入脈之氣也隨之加溫,“寒則聚,熱則散”[14],有利于化解脈里瘀結,疼痛感隨之減輕。穴位按摩主要為手法刺激穴位,疏通氣血后,能夠調經止痛,使得患者經絡舒暢,氣血調和,有效消散消腫。對乳房穴位按摩后,直接作用于乳房局部,乳房血液循環改善,增生組織能夠吸收消散。兩者在聯合治療后,患者情況出現好轉。黎金鳳等[15]研究指出,按摩聯合小金膠囊治療乳腺增生癥肝郁痰凝證,臨床療效、癥狀、激素水平、精神狀態均更加理想,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乳腺疼痛、乳腺結節大小、乳腺腫塊 質地、全身癥狀評分均優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證實了按摩治療的有效性,與本文結果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中雖然對納入對象篩查,排除部分不合適患者,但選取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進一步優化。其次本文樣本數量較少,缺乏針對性,因此后續臨床可加大樣本數量,控制研究結果,減少試驗誤差。
綜上所述,肝郁痰凝型乳癖采取穴位按摩聯合李氏銅砭刮痧治療后,相關癥狀有所改善,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情況,明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治療后整體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