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潘效紅,高雪,張道來,劉沅雨,邱棋
(濱州醫學院藥學院,山東煙臺 264003)
《細胞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比較多,技術新,發展速度很快,實踐能力很強,是醫學院校及綜合類大學面向生物技術/生物制藥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這兩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專業課程,為生物學研究提供新的技術體系[1-3]。本課程是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發育生物學的后續課程。通過《細胞工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動植物細胞工程的主要技術,并熟悉其基本原理,同時了解細胞工程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及農牧業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組織與細胞技術、綜合社會實踐等后續課程打下基礎[4]。濱州醫學院自2002級生物技術本科及2014級生物制藥本科開始開設《細胞工程》課程,并于2014年始開設了“細胞工程技術”的碩士課程。
細胞工程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應用生命科學理論,借助工程學原理與技術,有目的利用或改造生物遺傳性狀,以獲得特定的細胞、組織產品或新型物種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細胞工程》是一門知識面較廣、時代感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它既是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生物工程的前沿學科?!都毎こ獭吩谏茖W基礎研究及生物高新科技產業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應用[5]。動物克隆、干細胞應用、染色體工程、組織工程、胚胎工程、轉基因技術等高新技術都是在細胞工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毎こ獭肥巧茖W領域中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近些年來,《細胞工程》課程的發展日新月異,主要開設在高校的生物技術和制藥工程等專業中[6]。
學生通過學習《細胞工程》課程,能夠掌握植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培養、細胞融合、胚胎工程、細胞重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流程,提高獨立實驗操作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同時了解細胞工程領域的應用及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學習本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主動學習及終身學習能力。
現有《細胞工程》的內容中,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不緊密,主要技術的細節介紹較多,理論表述較少,步驟復雜,給學生記憶內容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容易混淆。再加上細胞工程實際內容基本是微觀水平,很抽象,不能用現實中的例子來描述。如果依舊采用傳統教學的“填鴨式”授課方法,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不會很高。另外,細胞工程涉及的領域較廣,高新技術更新較快,市場和政策導向變化較快。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更新這些內容,方能與時俱進。
實驗、實習是本科生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都毎こ獭肥且婚T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應用型學科。《細胞工程》的實驗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大部分實驗課都是傳統驗證型的實驗,內容比較單一;《細胞工程》實驗課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較少,應適當提高該類實驗課比例,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7];也可以增加2周左右的課外生產實踐課,將學生派到煙臺榮昌制藥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考察、調研單克隆抗體及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產過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增加《細胞工程》的自主學習環節,增強學生對《細胞工程》內容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提高他們對《細胞工程》相關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細胞工程》的傳統教學方法為講授法,教師以多媒體PPT課件為主,講解教學計劃上的內容。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性較差,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
受傳統考核方式的影響,《細胞工程》常常采用期末閉卷方式進行考核,以便于盡可能使考核標準化和可度量化。為了方便給出試卷的標準答案,同時便于批改試卷,以往的《細胞工程》的考試題型多為選擇題。這樣的考核方式往往僅能考查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會死記硬背課本的理論知識,容易出現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而對于出勤率、課堂表現以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則無從考察。顯而易見,這樣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細胞工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做好傳、幫、帶的作用。首先,對一些實驗條件要求比較高的內容,如單克隆抗體的生產、脂肪干細胞的原代培養等,可以線上線下課程結合起來,輔以多媒體技術,直觀地了解這些實驗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感官認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每一項技術講完后,列出最新的參考文獻,鼓勵學生自己閱讀文獻,掌握最新前沿技術,拓展自己的知識面[8]。另外,在課程教學的實施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融入思政內容。例如,結合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講述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構及單克隆抗體的生產技術,我國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巨大勝利,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9-10]。
《細胞工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提高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的百分比。平時成績占10%,考查學生考勤、作業、課堂提問、課堂討論、隨堂測試、階段測試等;實驗成績占30%,根據學生的出勤率、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得出分數。期末考試成績占60%,為筆試,發現失分較多的知識點,并及時做出教學整改。
《細胞工程》是生物技術/制藥專業的必須課,其特點是內容廣,技術新,涉及較多的專業技術操作。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內容采用PDL教學,輔以多媒體教學,線上線下結合等教學方式,這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質量。
目前在濱州醫學院藥學院生物技術/制藥專業《細胞工程》的課程建設上,已經合理優化課程內容,探索了新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進一步突出了課程的“高新”特色,提高了生物技術/制藥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細胞工程》教學團隊成員教學效果連續多年優秀,學生課程成績比去年分別提高17.4%和9.1%,如表1所示。

表1 近兩年來《細胞工程》成績統計分析
《細胞工程》理論教學中,主要以講授法為主,科研故事為引導,引入學科領域研究新進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內容采用PDL教學法,輔以智慧樹平臺教學視頻。理論教學改革創新主要有以下三點:理論聯系實際,融入思政——例如,胚胎工程技術領域,我國培育成功第一例龍鳳雙胎試管牛,以此為基點,引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對照比較,深化理解——例如,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培養特點的比較,加深學生對動植物細胞的知識點的掌握;找準知識生長點,進行知識遷移——注重各課程之間、課程前后章節之間、章節前后內容之間知識點的聯系,發揮舊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鋪墊作用。例如,講解第七章胚胎融合技術時,胚胎融合的本質是胚胎細胞的融合,從而引領學生回顧第五章細胞融合技術的內容,進而比較胚胎融合技術與細胞融合技術的區別與聯系。
《細胞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創新也主要有三點: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學生在創新實驗室和細胞工程研究室進行自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也可以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第二,藥學院與榮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校企聯合,培養生物技術/生物制藥專業學生;第三,《細胞工程》課程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指導生物技術/制藥學生,參加各類學生實驗技能大賽。
《細胞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今后五年的課程建設中,首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其次,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采用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將多媒體輔助、PDL教學、網絡教學視頻等多種方法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
《細胞工程》課程內容的優化整合中,需要著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的比例。在過去《細胞工程》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是完成驗證性實驗的內容,例如在動植物細胞培養基的配制及菌實驗中,一般是由技術員提前準備好相應母液,然后學生再按照配方進行培養基的稀釋配制。這種驗證性實驗,往往使學生只知道照本宣科,不利于他們實驗能力的提高[11]。應該讓學生全程參與實驗的全部過程,包括實驗的設計、實驗耗材的準備等,便于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細胞工程》實驗教學中要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如腫瘤細胞的原代培養、繼代培養和抗腫瘤藥物篩選實驗的結合,通過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提高學生文獻閱讀、路線設計和數據歸納、總結等動腦能力。
首先,在《細胞工程》課程改革中要積極鼓勵、帶領學生參與教師課題及科研學術活動;其次,在授課過程中主動將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成果帶入課堂教學,例如在講解植物細胞工程時,帶領學生參觀老師的試管植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試管植物等知識點的掌握;此外,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在講病毒疫苗生產時,正值冬季,流感高發季節,利用網上新聞視頻中流感疫苗生產過程,從雞胚的選擇,到病毒的接種、收獲到疫情的滅活整個過程都直觀地表現出來,用時僅兩分半時間,這樣不僅將大量的信息和繁雜的操作細節簡化,學生也很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對《細胞工程》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的改革,基本上解決了現用教材與學生發展不適應的矛盾。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細胞工程的研究內容將更加深入和廣泛。在《細胞工程》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才能與時俱進,培養出復合型的生物技術/制藥專業人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