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海青
微視頻作為信息化教學的工具,受到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微視頻是一種時長在20分鐘內,可以通過電影剪輯、廣告片、紀錄片等多種拍攝方式展現某個主題的視頻類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微視頻主要指結合小學英語課本內容,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輔助課堂教學的短視頻內容。其中,短視頻內容的種類沒有限制,只要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幫助都可以被剪輯成微視頻。
通過初步整合、應用、分析,發現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微視頻具有如下優勢。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視頻,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單純依靠教材教學語言的固定模式,教師可以將語言素材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小學生對形象化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微視頻新穎、直觀、生動,會讓學生產生新奇感,而且動態的互動教學過程能極大地激發其主動學習的熱情。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視頻,教師的課堂地位、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是利用微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或者開展對應的預習和復習活動。同時,學生參與課堂互動變得積極、主動,在微視頻演示環節,遇到不懂的內容或者感興趣的知識點,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探究,課堂氣氛也變得融洽、和諧、活潑。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輔助英語教學的豐富的課外資源。尤其是在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方面,微視頻可以是生活、網絡、電影等片段,為學生模擬各種真實的口語體驗、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逼真的生活情境中自由地展開口語練習。
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新知識的動力,尤其在課前預習環節,只有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點豐富有趣,他們才會在課堂上投入更多精力。然而,很多教師在課前預習的準備工作中往往采用簡單化的處理方式,只是讓學生重復閱讀課文或者拼讀英語單詞,難以使其感受所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導致他們在預習階段產生厭煩情緒。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和具體場景,創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微視頻內容,通過豐富的視聽效果激發其自主預習的濃厚興趣(繆小青 2020)。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的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正確使用方位介詞,如in、on、under等。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出現的主要句型和要教學的方位介詞,剪輯有趣的動畫片段,利用動畫角色的位置變化激發學生學習課堂內容的興趣。可以選取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經典片段,配合教材主要知識點。如當小老鼠躲在椅子下面時,畫面中會出現如下解讀內容:“Where is the mouse?It is under the chair.”,當小老鼠爬到桌子上的畫面出現時,馬上出現如下語言介紹:“Where is the mouse?It is on the desk.”教師也可以選用其他學生感興趣的角色營造學習氣氛。這樣,學生在觀看動畫短片的過程中能夠接觸教材的主要知識點,如句型“Where is...?”,以及方位介詞,in、on、under等。學生的思緒會跟著動畫片中的角色和朗讀片段中的對話變得活躍起來。如此一來,學生能提前接觸要學習的內容,這對提高課堂學習質量非常有幫助。
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直處于“啞巴英語”狀態。雖然在課堂上進行對話練習時應答如流,但是到了實際生活場合就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愿了。這種學習狀況與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提倡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有明顯的出入,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與缺乏一定的語言練習環境有直接關系,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微視頻創設豐富的對話場景,搭建語言互動交流的平臺,激發其主動表達的欲望(張婷 2019)。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3 How many?的教學中,在課堂互動交流環節,教師可以模擬教材Story time板塊的畫面,在微視頻中呈現適合對話交流的場景,其中有交流玩具多少的場景,有交流鉛筆數量的場景,有交流家庭成員人數的場景等。學生可以任意選取其中一個場景與同桌進行對話練習。以交流“鉛筆數量”的場景為例,學生可以模擬教材中的對話形式展開如下練習:
A:Look at my pencils.
B:They are very nice.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A:13.
B:Can I have one?
A:Sure.
在場景模擬練習中,教師還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小動物作為討論對象,以動物園中的兔子、猴子、羊等作為討論對象,在微視頻中給出一定的動物數量,引導其使用“How many monkeys in the zoo?”句型進行問答練習。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微視頻可以營造出各種對話情境,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畫面輕松進入交流狀態,并隨著交流的深入,將話題延伸到其他方面。通過整合教學形式,促使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提高其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語法是英語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在面對容易混淆的語法知識點時,經常因為分辨不清它們的具體應用規律而出現錯誤。微視頻可以將困擾學生的一些語法問題進行具體、詳細的講解,并在視頻中作好轉化標記及注意事項。經過這種簡易化教學處理,學生對語法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高(黃晶晶 2018)。
比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中,課后的語法知識中有關于 have 與 has、don’t與 doesn’t區別的應用規律,為了方便學生掌握這些語法知識的精髓,教師可以針對每一組語法內容進行詳細的視頻演示和講解。以have與has為例,教師可以從含義、人稱兩個方面展開講解:首先,從含義上來看,have、has都是“有”的意思,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出目前掌握的主要人稱代詞,如 I、we、you、they、she、he、it等,然后在屏幕中呈現人稱代詞與have、has的搭配規律。在沒有給出正確的規律前,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將他們表達中的失誤整理好,之后在講解中一起分析。聽完學生的判斷后,呈現微視頻中詳細的搭配規律整理表格,并針對每一個搭配規律給出具體的案例分析。針對有些學生在語法搭配中出現的錯誤,在這個環節也可以作出詳細的分析,幫助其及時改掉不正確的語法應用習慣。
布置定量的英語作業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溫習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如果遇到不懂或者不會的題目,可以及時查閱教材進行鞏固。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模式相對單一,重復的聽、說、讀、寫等練習形式根本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寫作業的樂趣,因此英語作業的完成質量一直不太理想。微視頻與英語作業的有效整合,可以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練習的目標,使學生可以在網上或者線下完成兩種作業,有效發揮作業在提高其英語學習成績方面的重要作用(趙心瑋 2017)。
利用微視頻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布置多樣化的英語作業,讓學生愛上寫作業。針對文化背景深厚、主題內容廣泛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引導學生自主整理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料,拓展他們的學習視野。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4 Then and now的教學中,關于“過去和現在”的對比,教師可以先制作一個簡短的微視頻,向學生講解搜集材料的方法、注意事項、篩選的內容,然后鼓勵其在課前自主預習環節尋找身邊“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對比的資料,并整理好,嘗試用教材中的表述方式。如有的學生發現了支付方式的變化,整理了如下資料:“Twenty years ago,people went out shopping with paper money.Now,people can go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 and bring a mobile phone.”有的學生發現了交通工具的變化,整理了如下資料:“Ten years ago,traveling trains were very slow;Now,you can go out and drive a motor car.It will be here in a few hours.”通過課前微視頻的合理引導,學生可以圍繞主題整理出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為后期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在課中,微視頻是學生鍛煉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工具。聽力也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弱項,在課中作業互動環節,教師可以針對單元中出現的重點詞匯、句型等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片段,要求學生在觀看后正確翻譯。通過這種新穎、有趣的作業互動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英語默寫能力。在課后作業布置環節,針對作業難度及作業中的難題,教師可以錄制一段詳細的講解視頻,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另外,還可以將該視頻長久保存在班級的資源庫中,如果學生后期遇到類似的難題,可以隨時翻閱以化解疑難問題。
綜上所述,微視頻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應用,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的各種優勢,教師可以根據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安排靈活設計、規劃微視頻內容。希望每一個教師都能在今后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熟練使用微視頻,充分發揮微視頻的優勢,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