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育部 2012)由此可見,拓展和豐富課程資源是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設計者,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及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整理英語課程資源,并對這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探究在信息化時代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小學英語課程資源。
新課程改革后,英語教學一直著力進行課程資源的優化重組,同時將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看作一項重要內容。課程資源包含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兩種類型,下面主要針對小學英語校內課程資源開發展開研究。英語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教師教學參考書、練習冊、錄音光盤、教學掛圖等外,還包含英語學習環境資源、多媒體英語課程資源及學生個體構建的英語課程資源等。從廣義上看,新時期的小學英語課程資源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材內容不足的問題。同時,其他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為小學英語課堂學習創設多樣的實踐場景,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完成聽、說、讀、寫等學習任務。相對傳統、單一的小學英語課程資源,創新拓展后的英語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趣味性、互動性等優點,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開展讀寫練習搭建多元化的互動平臺,有利于促進其英語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蘇敏 2020)。
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學生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階段,創設切合實際、有趣的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其沉浸在英語知識海洋中,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日俱增(熊傳高 2020)。同時,一些具有學科特征的英語活動區域的創設,也可以給學生提供英語互動學習的場所,使其探究英語世界的奧秘。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認知處于探索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上粘貼一些簡單通俗的英文諺語,如愛屋及烏(Love me,love my dog)、百聞不如一見(Seeing is believing)等,通過這些具有西方語言表達特征的諺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加其英語詞匯積累。另外,為了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快速記憶英語詞匯或者交際用語,教師可以開展“每周一記”的黑板報活動,將本周所學英語詞匯通過圖片搭配單詞的形式粘貼在教室墻上,或者在黑板報中開辟專欄刊登這些內容。通過這種簡單化的英語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其詞匯記憶效果。
小學高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英語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法、詞匯、句型等,閱讀理解是其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在班級開設“英語角”和“漂流書屋”。在“英語角”中,可以結合課文主題創設互動任務,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張貼在“英語角”的墻面上,便于其在課余時間閱讀、交流。教師可以將“漂流書屋”當成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區域,要求他們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英語繪本讀物擺放在書架上,班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閱讀,每個月更新一次書屋的閱讀書目。這樣,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展其閱讀視野。
無論如何拓展和創新小學英語課程資源,教材永遠都是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等都必須圍繞教材資源展開,以不偏離英語教學目標。在傳統的英語教材資源開發中,很多教師認為只有教材中的閱讀文本、練習題等才是有用的教學資源,嚴重忽視了教材插圖等教學素材(鄭雨 2019)。因此,在創新改革理念的驅動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學會拓展和整合教材資源,盡可能地發揮教材的諸多用途。
教材資源除課文以外,還包括附錄、插圖、附文等。在開展英語聽、說、讀、寫教學活動時,這些資源都可以被利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5 Our new home講述了搬家過程中小主人公尋找自己物品的經歷,涉及句型Where is...?/Where are...?教學目的是鍛煉學生熟練運用以上句型進行問答練習。很多教師在教學完Story time板塊的閱讀文本后,通常就認為本單元的重要教學內容已經講完,忽視了單元Fun time板塊的資源。其實,Fun time板塊的教材資源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很大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的Fun time板塊進行如下開發利用:(1)組織學生在同桌間開展互動學習;(2)根據教材中給出的四個場景,如臥室、廚房、客廳、衛生間,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補充、豐富畫面內容,并根據補充的內容展開對話練習:
A:Where is my bag?
B:Is it in your bedroom?
A:No,it isn’t.
B:Come and look.Your bag is in the kitchen.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發并利用教材插圖組織有關聽、說、讀、寫方面的學習活動。
學生在個性、學習能力、特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作為課程資源,不僅表現為他們是重要的條件性課程資源,還表現為他們是進入課堂前的預設性課程資源和在課程中的生成性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整合、開發和利用學生課程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如教師可以安排唱歌比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唱歌,通過歌聲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要求繪畫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為課程教學創作各種學習背景的畫面,為口語交際練習提供豐富的場景等(張月英 2014)。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4 Where’s the bird?為例,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有關方位的基本介詞,如on、in、under等。教材課文給出了“小鳥”這個活動元素。在課后的介詞使用練習中,教師可以要求班級中繪畫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前繪制一些活潑、可愛的場景畫面,如以小貓為主題的場景,或者以文具為主題的場景。在課程教學結束后,將這名學生創作的繪畫主題通過多媒體播放,鼓勵其他學生根據畫面中的“主體”活動軌跡展開問答練習:
A:Where is the cat?
B:It is under your desk.
A:Where is the cat?
B:It’s behind the door.
A:Where is the cat?
B:It is in the tree.
班級中有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表演能力比較強,為了方便他們理解一些復雜的英語課文,教師可以組織這些學生編排小短劇并展示。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1 Cinderella的課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童話故事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灰姑娘、繼母、繼母的兩個女兒、王子、仙女等角色,安排班級中能力較強的學生創編Cinderella的小短劇,將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對話和場景遷移運用到小短劇中。通過互動表演,可以幫助班級中的其他學生更輕松地理解課文內容,并從參與表演的學生的神態中掌握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除了以上學生資源可以作為英語課程資源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常犯的錯誤也能成為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出現的失誤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其他學生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網絡資源是信息化時代的一種課程教學資源。這種課程教學資源依托龐大的互聯網體系,可以成為傳統英語課程資源的有效補充。同時,網絡資源課程具有豐富性、互動性等優點,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英語視野,提高其綜合能力(戴水姣、徐麗 2013)。因此,在日常小學英語課程資源開發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從教學課件資源和教學課堂資源兩方面科學開發。
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資源,學習和歸納他人成功的教學經驗,并將優秀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群的互動平臺,搜集、開發有學習/參考價值的英語教學資源,如習題庫、教學錄像庫等,并上傳到班級互動平臺,方便學生和家長隨時使用。
針對課堂教學網絡資源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課文內容的特點,從線上網絡資源庫中調取各種網絡資源,彌補英語教材內容的不足。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網絡資源開發為例,教材中關于Chinese festivals的傳統文化介紹非常少,為了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幫助他們學會使用專業英語詞匯描述傳統節日,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出現的Double Ninth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等節日,從網絡中尋找相關的英語閱讀素材或者圖片、視頻等。以Dragon Boat Festival為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英語繪本作為課程資源的補充。在教學過程中呈現豐富的網絡資源,能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以鮮活、直白的展示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發和運用教學資源將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舉措。為了滿足教育發展需求,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課程資源利用模式,學會通過信息化平臺、學生資源、教室環境等渠道搜集、整理多樣化的課程資源,并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設計,讓它成為學生成長的、有價值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