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魯迅《傷逝》與森鷗外《舞姬》的比較研究

2022-03-17 14:22:31萬宇翔吳雨平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愛情思想

萬宇翔,吳雨平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與愛情自由”的主題向來是各國文學作品著重表現的對象。魯迅與森鷗外分別是中國現代與日本近代的文壇巨擘,《傷逝》與《舞姬》展現了作家對這一主題的思考。在兩位作家筆下,青年男女的愛情皆由于男主人公對現實的投降最終走向破滅,從而呈現出“由必然的反抗走向必然的投降”的規律。受到早年留日學習的影響,魯迅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森鷗外的影響。這種影響既使得《傷逝》與《舞姬》在情節、敘述手法等方面展現出相似性,又構建了兩者進行比較研究的材料事實基礎。

一、《傷逝》與《舞姬》的淵源

比較文學研究強調研究對象之間的事實聯系。正如比較文學法國學派的學者梵·第根在《比較文學論》中指出的,“真正的‘比較文學’的特征,正如一切歷史科學的特質一樣,是把盡可能多的來源不同的事實采納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個事實加以解釋;是擴大認識的基礎,以便找到盡可能多的種種結果的原因”[1]。所以,我們在對《傷逝》與《舞姬》進行比較研究之前,需要先討論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事實聯系。

魯迅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月留學日本。在留學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日本文學作品。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中,魯迅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對夏目漱石和森鷗外兩位日本作家作品的青睞:“因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勢必至于傾向了東歐,因此所看的俄國、波蘭以及巴爾干諸小國作家的東西就特別多。也曾熱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記得當時最愛看的作者,是俄國的果戈理(N.Gogol)和波蘭的顯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鷗外?!盵2]那么,作為文壇前輩森鷗外的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舞姬》,魯迅有沒有讀過呢?我們認為,魯迅一定讀過森鷗外的《舞姬》。具體原因有以下兩點:

首先,兩部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這些相似性主要表現在小說情節線索、敘述手法、藝術特色等方面。如在小說情節上,兩部作品都以男女主人翁從自由相愛,到為愛情積極反抗封建守舊思想的壓迫,再到兩位男主人公皆無法承受生活與社會壓力走向投降,最終愛情破滅為線索;在敘述手法上,兩位作家都采用了男主人公第一視角下的懺悔性敘述,同時,這種懺悔性的敘述皆以現在的“我”在痛苦中回望過去的時光開始,并以“我”在無奈中面向未來結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兩部作品皆通過心靈自剖的方式表現其內心世界及感情的變化過程;在藝術上,兩部作品都洋溢著濃烈的抒情色彩。這些相似之處使人難以相信魯迅在創作《傷逝》時并未受到《舞姬》的影響。杉野元子在《悔恨與悲哀的手記——魯迅的〈傷逝〉與森鷗外的〈舞姬〉》中從“從周圍人的干擾逃避出來的安靜房間”“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孤立的同居生活”“戀愛同居后被免職及之后轉為文書業”等方面指出這兩部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她說:“這樣的相似應該不是單純的偶然,而是在魯迅看過《舞姬》之后產生的影響關系?!盵3]3所以,我們認為魯迅應該是看過《舞姬》后,整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并結合中國的具體時代特征進而創作了《傷逝》。當然,魯迅的《傷逝》也表現出了與《舞姬》的不同之處,展示出了魯迅在特定時代下對“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與愛情自由”主題的獨立思考。

其次,就魯迅的翻譯活動來看,他應該讀過《舞姬》。正如上文所言,魯迅在1933年的隨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一文中,已經明確地提到森鷗外并對其作品青眼有加。1923年,魯迅與周作人在北京共同編譯了《現代日本小說集》。此書收錄了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及森鷗外的《沉默之塔》《游戲》,并且在同書《附錄·關于作者的簡介》有關森鷗外的那一節中,周氏兄弟也對其進行了簡單介紹。所以,就魯迅的翻譯活動而言,可以得知其應該是相當熟悉森鷗外的。既然如此熟悉,怎么可能不閱讀其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呢?盡管從目前的魯迅的日記與藏書目錄中無法獲得魯迅讀過《舞姬》的確鑿證據,但我們可以推斷魯迅應該是相當熟悉森鷗外并讀過《舞姬》的。日本學者杉野元子就此問題也發表過見解:“無法確認魯迅是否讀過《舞姬》,但作為森鷗外作品的愛好者、翻譯者的魯迅不應該沒有看過森鷗外的代表作《舞姬》?!盵3]3

總之,魯迅應該是閱讀過森鷗外的《舞姬》進而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與中國時代特征創作了《傷逝》,兩者之間存在著事實聯系,《傷逝》是在《舞姬》影響下誕生的富有自身特點的小說,這點是無可爭議的。

二、《傷逝》與《舞姬》之異同點

正如上文所述,《傷逝》與《舞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亦存在著不同。通過對兩部作品異同點的具體分析,兩部跨時代的作品被“打通”,使我們從中既可以看到不同時空中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與愛情自由的天然愿望以及兩位文豪對青年人愛情問題的態度,又可以發掘出兩位作家對這一題材進行處理時所獨運的匠心。

首先,兩部作品的情節頗為相似?!秱拧放c《舞姬》在情節上都以男女主人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自由戀愛為故事的開始。從《傷逝》中子君對涓生堅決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4]115到《舞姬》中太田豐太郎熱烈地感嘆“總之,從此刻起,我對愛麗絲的愛意驟然濃烈,終于變得難舍難分”[5]32。愛情給予了兩部作品中兩對“新人”敢于反抗生活的動力。但故事的情節很快就由于兩對“新人”皆無法承受社會與生活的壓力而急轉直下?!秱拧分袖干粷M于子君的種種做法卻不愿明說,只是選擇外出躲避;《舞姬》中豐太郎糾結于自己的回國之路與名譽而內心痛苦萬分,愛情此時變得如蟬翼般脆弱。最終,兩部作品皆在男主人公的投降中走向尾聲:《傷逝》中涓生拋棄了子君,《舞姬》中豐太郎決絕地分手,愛情最終在現實面前成為了泡影。

其次,兩部作品在敘述手法上展現出很大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主要表現在敘述人稱與敘述視角上?!秱拧放c《舞姬》皆采用第一人稱展開懺悔性敘述。在這種第一人稱的敘述下,作者不僅拉近了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使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在悲劇發生后的痛苦與無奈,如《傷逝》開篇的“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與悲哀,為子君,為自己”[4]113,以及《舞姬》中豐太郎所言“一樁不為人知的恨事”[5]24;同時也在敘事的過程中“隱藏”了作者本人,從而減少了作者對小說的介入,讓兩位作者的價值觀可以在作品中更為直接地展現,如兩部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皆敘述了拋下愛情自顧自奔向前程后內心的悔恨,這暗示了兩位作者對這種行為的強烈反對。并且,在敘述視角上,兩位作者都選擇了內視角,利用人物的感觀去感知這個世界,進而將這種感知傳遞給讀者。在兩部作品中,兩位作家大量運用心理描寫來表現男主人公在愛情與現實產生矛盾時的心理變化與斗爭,如《傷逝》中涓生的內心從熱戀時期對子君到來的企盼發展到困頓時內心對子君的埋怨;《舞姬》中豐太郎對是否回國并恢復名譽的內心糾葛。這些內視角下真實的內心自剖既向讀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特殊時代下,弱小的“新人”內心中對自我解放的無盡渴望與愛情瀕臨破滅時對愛情理想的無盡眷戀,同時也使讀者真切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在踏上“新生路”時艱難的心理歷程。內視角的特殊張力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

同時,魯迅與森鷗外在兩部作品中都塑造了覺醒的“新人”形象。這“新人”形象的相似性在于其形象自身都攜帶著極強烈的反封建、崇尚自我解放的個性。他們都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也都飽含對人生、對愛情的熱切渴望與憧憬,于是他們在面對封建勢力的壓迫時起初都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與戰斗到底的信念。如《傷逝》中子君面對路上譏諷的目光總是“大無畏的”[4]117;《舞姬》中豐太郎在做通訊員時也“長了另一種見識”[5]34。然而,兩位作家所塑造的“新人”形象也都是脆弱的。這種脆弱表現在其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斗爭意志的不夠堅定兩種特點的相互交織上。自身力量的弱小表現在兩對“新人”皆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在外界中斷其生活來源后,其追求個性解放與愛情的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使其不得不面對生活的荊棘。缺乏獨立謀生能力使他們的生活陷入無盡的困頓,進而嫌隙叢生,《傷逝》中子君因涓生殺雞放犬而慪氣,《舞姬》中豐太郎因糾結于生計而悶悶不樂。這些現實原因皆導致他們的愛情最終走向了破滅。但是,其自身力量的弱小這一事實實際上可以被強大的斗爭意識所補充,兩對“新人”若皆具備頑強的斗爭意識,且能夠在艱難歲月中相互理解、相互鼓勵,那么完全可以抵擋住現實的風風雨雨,可作品中的兩人卻恰恰相反。兩對“新人”過分執著于理想而不愿面對現實,子君縱使自己餓肚子也要養象征理想生活的油雞和黃狗,豐太郎始終放不下對回國和恢復自己名譽的渴望。在這兩種弱點的交織下,兩對“新人”的現實生活“一地雞毛”,他們的愛情也是“油盡燈枯”。最終當現實和封建勢力的制裁大棒一同降臨時,一切理想都煙消云散,兩對空有斗爭的愿望卻無斗爭的能力與意志的“新人”最終只能迎來勞燕分飛的結局。

最后,在藝術上,兩部作品皆通過詩意的語言展現出濃烈的抒情色彩?!段杓А纷鳛樯t外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性作品,其抒情色彩自然不言而喻。它以浪漫抒情的筆調和詩意的語言記錄了男女主人公相愛時的歡暢以及愛情幻滅后的痛楚哀傷;《傷逝》雖然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其抒情色彩依舊洋溢在字里行間。魯迅在刻畫涓生與子君熱戀中的深情、新婚時的喜悅、子君感情瀕于破裂時的痛苦、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等方面都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如作品中常常有“我愛子君”“她愛我,是這樣熱烈,是這樣純真”等感情的直接流露。兩部作品的強烈抒情性在渲染真摯愛情的同時,也為愛情的破滅增添了悲劇色彩。

盡管兩部作品在敘述手法、藝術特色等多方面展現出異曲同工之妙,但二者在細微之處也各有千秋。森鷗外的《舞姬》在創作時偏向于自我情感的抒發,他并未對引起這一悲劇的社會現實進行過多批判與深入的分析,以至在文章的結尾將斗爭的矛頭指向了好友相澤謙吉,并發出了“然而,直至今日,我心中卻依然存有對他的一點怨恨之意”[5]44,從而使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批判世俗的色彩。而魯迅的創作則表現出其一如既往的關切現實的特點,展現出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魯迅在文中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導致子君、涓生愛情悲劇的始作俑者——封建守舊思想,也明確指出了“新人”自身力量弱小和斗爭意識不堅定的缺陷,最終提出了“個性解放、個人奮斗對于社會地位低微的廣大中下層知識分子來說,是根本行不通的;只有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實行社會的根本變革,這才是一條‘新的生路’”的道理[6]。同時,魯迅也將作品的主題深化到了婦女解放這一問題,《傷逝》中愛情的悲劇并非由涓生一人的投降導致的,子君的未脫盡舊思想束縛的個性也是他們的愛情走向覆滅的原因之一。因此,魯迅在提出青年知識分子解放的同時,亦提出婦女思想的解放。這是對其《娜拉走后怎樣》中婦女解放思想的延續與深化。如果說《娜拉走后怎樣》是號召廣大的婦女同志爭奪“口袋中的經濟權”,那么《傷逝》則深化為女性的徹底斗爭,即不僅向經濟權斗爭,也要向封建勢力、封建思想展開斗爭,從而獲得徹底解放,獲得屬于自己的真正的自由。而這一點是森鷗外小說中忽略且未表現的。

同時,若深挖《傷逝》中魯迅對婦女解放問題的反思,我們會發現《傷逝》中凸顯了女性意識,而《舞姬》則缺乏這一層面的深入。徐艷蓉在《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二十年》中指出,女性意識一方面是指對女性意識的經驗性內涵的強調,另一方面是指女性要求平等自由的政治訴求。其在定義中既強調了女性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又指出了女性在社會、情感等方面需獲得與男性一樣的平等地位與自由身份。以此反觀《舞姬》,則會發現整部小說中的女性意識并不鮮明突出,從“女性經驗”這一層面上講,整部小說并未對愛麗絲的女性獨特情感有過多著墨,作者將大量的筆墨用于刻畫豐太郎因情感糾葛而產生的復雜內心情感,而愛麗絲的情感則永遠被置于因豐太郎的搭救而感激和害怕豐太郎離之而去的惶恐中。愛麗絲并未從自身角度與造成其落魄生活的社會不良勢力作斗爭,也未能產生獨立生活的思想,而是表現出弱女子逆來順受、需要被搭救的形象,以致整部《舞姬》陷入東方傳統文學中“女子淪落風塵,男子不計前嫌搭救”的俗套情節之中。

并且,從“女性的自由與平等”這一角度看,愛麗絲這樣一個女性與男性始終不是自由與平等的,她對豐太郎的經濟、情感等方面的依賴使其陷入不自由的境地;她作為被搭救對象的身份也讓她無法獲得與豐太郎平等的地位。這一特征最初表現在其與豐太郎的第一次邂逅中,豐太郎在一次散步中遇到了需要幫助的愛麗絲,繼而以“出超”的姿態降臨到女主生活中并解救了她,這使兩者的地位從一開始就處于不平等的狀態,女子在小說中永遠是受助的對象,永遠依附于男主人公而存在。因此,地位的不對等導致其愛情的不對等、不自由,愛麗絲始終處于豐太郎可能離她而去的惶恐中,甚至最后以懷有身孕苦苦哀求,愛麗絲的女性意識與女性地位在《舞姬》中蕩然無存。縱使他們產生過愛情,那也僅僅是豐太郎當初的憐憫之情和痛失母親時的孤獨無助之情衍變出來的,其軟弱性和不堅定性自不待言。綜上所述,森鷗外早期的《舞姬》中缺乏鮮明的女性意識。

而《傷逝》中女性意識則很鮮明。從“女性經驗”這一層面上講,魯迅生動刻畫了子君從自己女性的角度對生活、愛情等方面的感知。從其最初對路上看客譏諷眼光的“大無畏”心理,到婚后逐漸局限于小家庭生活的麻木、平庸,再到與涓生理念不合時的不滿,魯迅細致刻畫了子君這樣一個并未徹底覺醒的女性對生活與愛情的態度與感知的變化,使其形象豐富而鮮明,也指出了子君自我思想解放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時,從“女性的自由與平等”這一角度講,子君首先是一個富有新思想的女性覺醒者,她曾表現出對自我愛情與個性的解放鮮明且富有動力的追求,然而隨著情節的發展,其思想逐漸停留在“女子在婚姻自由中獲得解放”這一淺層,以至最終停止了自我革新,永遠停頓在“因油雞而和房東太太明爭暗斗”之中。《傷逝》中女性意識是鮮明的,作品中女性意識的變化反映出魯迅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亦表現出魯迅對女性如何達到真正解放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

三、《傷逝》與《舞姬》“匯通”之因

比較文學的“比較”并非簡單地對兩部作品進行異同性分析,而是在于“匯通”。所以,明晰《傷逝》與《舞姬》的異同點后,我們進而要思考兩位作者在作品中想表達什么樣的共同觀點和主題。在兩部文本不同的時空背景中,封建守舊思想作為永恒的“敵人”,對青年人的個性與愛情自由步步緊逼,使其不得不走向反抗,而洶涌的新思想則鼓舞著青年,并給予他們反抗的精神力量。因此,反抗是特定時代下青年人為個性解放與愛情自由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從而表現出青年人思想的進步性。但是,作家又客觀且真實地記錄了過于薄弱的個體力量與意志在反抗中最終走向投降的現實,使兩部作品呈現出青年男女在追逐個性解放與愛情自由的過程中,由“必然的反抗走向必然的投降”這一共同主題。

聯系《傷逝》和《舞姬》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兩部作品皆誕生在封建守舊思想尚為濃厚的時期?!秱拧氛Q生于1925年,此時中國封建守舊思想的內涵主要是封建倫理道德。盡管“五四風雷”、辛亥革命等運動都曾激蕩過中國社會,引發了社會的一系列變革,但封建倫理道德在民間依舊根深蒂固,如:1921年北洋政府修訂了《褒揚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封建禮教;保守派文人如梁啟超和梁漱溟則高唱中國文化優越論,反對學習西方的文化,反對中國革命派,同時抵制馬克思主義。封建倫理道德在民間占據主流,以至新思想反而成為了社會的“異端邪說”,支持并篤行新思想的新青年成為了不道德的對象。封建禮教宣揚的“三綱五?!弊屝聲r代的青年服從于封建倫理綱常,從而失去了自由;其提倡的舊婚配制度讓新時代的青年人聽令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而失去了愛情。1925年的中國青年已然備受新思想的熏陶,表現出對個性解放、自由戀愛的強烈追求,斷然不會接受封建守舊思想對他們的控制,如郭沫若在《鳳凰涅槃》中發出吶喊:“我們年青時候的新鮮哪兒去了?我們青年時候的甘美哪兒去了?我們青年時候的光華哪兒去了?我們年青時候的歡愛哪兒去了?”[7]青年人渴望個性的解放與戀愛的自由,面對依舊在民間“吃人”的封建倫理道德,青年人逐漸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舞姬》發表于1890年,彼時明治中期的日本社會正處于黑暗的“冷笑時期”,其封建守舊思想主要是指日本文化中長久以來的狹隘的“忠與孝”觀念。日本倫理觀念中的“忠與孝”起源于中國儒家思想,后在日本的傳播過程中逐漸本土化,并于明治時期發展成為狹隘的“忠君”“服從”等觀念,如日本《教育敕語》中指出:日本國體的精華就是“忠”和“孝”這兩個字,國家的道德之本在于教育之本,德育的結果是造就出“義勇奉公”的“忠良臣民”,用以“扶翼”天皇。這種暗示日本臣民需無條件服從天皇,日本臣民需做盲目聽從指令的工具的封建守舊思想牢牢把控著日本思想界??v使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已經在當時日本社會產生了一定影響,使“人們感嘆日本人道德混亂”,但日本民間“還保存著不少日本人的優良風尚”[8]。面對這種封建守舊思想的壓迫,不少有志之士作出了反抗,如:文學上,夏目漱石在作品中大膽批判社會現實,并在1911年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社會上,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在日本勃興,青年人成為這一時代社會運動的主干力量。因此,面對同樣封建舊思想占主導的時代,中日兩國受新思想影響的有志青年不愿意再繼續成為其犧牲品,于是必然選擇反抗。如1925 年3月17日,哈爾濱進步女青年才鏡石、李淑貞、孔繁貞等人鑒于“濱江婦女界向居被動地位,且有時即被動亦不可能”,決定創立哈爾濱婦女團體聯合會以改善婦女地位;日本1908年6月的“紅旗事件”表現了對封建壓迫的反抗,中日兩國不同時代的封建守舊思想的壓迫使得兩國青年人皆選擇了必然的反抗。

中日兩國的青年人選擇反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封建守舊思想的壓迫,另一方面在于新思想的鼓舞。在《傷逝》和《舞姬》分別誕生的1925年與1890年,西方新思想經過兩國知識分子的介紹,已經進入了中日社會。在中國,經過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先進知識分子的介紹,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尤其影響了廣大的青年和學生。這種提倡平等、自由與個性解放的新思想革新了中國青年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為其自我覺醒提供了嶄新契機。在這一時期,無數覺醒后的青年人“奮其智能,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視之若仇敵,若洪水猛獸,而不可與為鄰,而不為其菌毒所傳染也”[9]?!拔逅娘L雷”就是這個時代青年覺醒后展現的最強音,子君和涓生就是這一時代覺醒青年的寫照。而在日本,西方新思想的傳播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如:福澤諭吉最早喊出了“天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10]的警世名言,明確表示要打破日本士尊民卑的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加藤弘之極力提倡國民平等思想,其提出的“天皇人也,人民亦人也,惟于同一之人類中,有尊卑高下之分耳,絕非有人畜之懸隔”[11]思想,在西方新思想的影響下,自由主義運動在日本廣泛興起,《舞姬》中豐太郎對日本等級森嚴的封建官僚制的反抗便是受此影響??傊?,封建舊思想的壓迫和新思想的鼓舞使得兩國青年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是這一必然的反抗并未局限在《傷逝》與《舞姬》中。與魯迅同時代的廬隱的《象牙戒指》和與森鷗外同時期的二葉亭四迷的《浮云》等作品對這種“反抗”皆有所表現??梢?,青年人反抗封建壓迫,并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兩位作者在作品中揭示了“必然反抗”這一通律。

然而,這一慷慨激昂的反抗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低潮,最終幻滅消散得無影無蹤?!秱拧放c《舞姬》兩部作品中皆以男主人公的主動投降迎來了愛情的悲劇與反抗的失敗,這一必然的投降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很深刻的個人原因與社會原因。青年人縱使積極地為自我的人生幸福而奔走,但現實的阻力使其不得不“繳械投降”,最終,青年人崇尚并追逐的個性解放與愛情不可避免地成為過往,其反抗也不得不成為過去。

從社會思想層面看,《傷逝》與《舞姬》中由“必然的反抗”走向“必然的投降”的原因都在于封建守舊思想過于根深蒂固。在中國,封建守舊思想中的封建婚姻觀念毀滅了子君和涓生的美好感情?!秱拧分凶泳氖甯?、“鲇魚須”的老東西、告密者、街上的看客等皆是封建婚姻觀念的堅實捍衛者,在他們眼中兩人的結合是不道德的,是一定要被扼殺的,他們使盡渾身解數,讓兩位“新人”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和極其冷漠的人際關系中。盡管兩位“新人”都竭力反抗,但封建婚姻觀念這一敵人過于強大,這一無形的敵人一手制造了這場悲劇,使得“必然的反抗”走向了“必然的投降”。同時,現實中在封建守舊思想折磨下的魯迅也走向了投降,他與朱安有名無實的婚姻便是被迫投降于封建婚姻制度的結果,盡管魯迅后來與許廣平再結良緣,但這一制度對魯迅,尤其對朱安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魯迅將自身這段經歷的感受融入《傷逝》之中,增添了作品的現實批判意義。

而在日本,代表封建守舊思想的“忠孝”觀念無時無刻不在束縛著人性,《舞姬》中豐太郎便飽受其荼毒。在留學時,他擔心自己學問不成從而承擔“不忠”之名,急于辯解與愛麗絲的關系;在墜入愛河后,又抵擋不住大臣恢復名譽的幫助而拋棄愛麗絲。封建守舊觀念在豐太郎頭腦中根深蒂固,使其追逐愛情理想時束手束腳,瞻前顧后,最終豐太郎主動向其投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然而實際上,這種封建守舊思想折磨的并非僅是豐太郎,更是森鷗外本人,森鷗外自身的儒家文化修養使其天然地對有利于其發展的封建勢力保持著親近。李均洋在《論森鷗外早期小說的浪漫主義》中指出:“鷗外少年時期曾隨藩儒攻讀漢籍, 儒家的一套君臣、父子倫理于他來說, 是根深蒂固的?!盵12]所以,森鷗外定然不會對保守封建勢力發動挑戰,同時,森鷗外在作品中也暗示了封建保守勢力對他事業上的幫助?!段杓А分械奶旆讲艟褪瞧淙蘸蟾接沟膬葎詹看蟪忌娇h有朋,據史料記載,森鷗外留學歸日后不久, 有一自稱為鷗外戀人的德國姑娘追到日本,森鷗外沒有去會她, 而是讓親友出面說話, 把她打發回國。這一事實讓日本文學評論家吉田精一坦言:“《舞姬》是作者對自己深刻的體驗加以藝術化的作品?!盵13]森鷗外自己思想中深刻的“忠孝”觀使其失去了一次感情,更讓其一生都在為日本封建官僚階級服務,他對封建守舊思想敢怒而不敢言,只有將自身的深切體會投射到《舞姬》中,使得作品中的悲劇意味無比濃厚。

在時代浪潮的裹挾下,《傷逝》與《舞姬》中兩對“新人”過于弱小的個體力量也是其必然走向投降的現實原因。這種個體力量的弱小表現在較弱的經濟實力與薄弱的斗爭意識兩方面,這兩個缺陷最終導致其走向投降。首先,就經濟實力而言,兩對“新人”皆無法靠一己之力謀得生路,都需要依附于封建統治者從而獲取微薄的薪水以供養他們超前于時代觀念的愛情。這種弱點是致命的,當封建統治者切斷他們的經濟后路時,他們不得不從愛情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進而面對殘酷的現實。如《傷逝》中涓生原以為可以靠翻譯賺錢度日,但結果卻是一場空夢,只能殺了子君心愛的油雞和黃狗勉強度日,這加深了兩人的感情裂縫;《舞姬》中這種金錢危機變得更為現實,豐太郎從始至終都在擔心微薄的薪水,他換個公寓和吃飯的餐館才能勉強度日。馬克思曾說:“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14]面對已經坍圮的“經濟基礎”,兩對“新人”的愛情已經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如《傷逝》中,涓生甚至覺得子君“捶著自己的衣角”,致使他難以擺脫眼前的困境,“遠走高飛”去尋求新生路,失去現實經濟保障的愛情最終只有走向投降。其次,就斗爭意識而言,兩對“新人”也并不具備強烈的、風雨同舟的斗爭意識。正如上文所言,自身力量的弱小這一事實實際上可以被強大的斗爭意識所補充,現實中也不乏“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例子,但兩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都缺乏這一精神,最終都走入為了自己的狹小境地?!秱拧分凶泳趯崿F婚姻自由后便停止自我革新,最終回歸了平庸的家庭主婦的身份,她失去了與涓生一同為生活斗爭的銳氣,并常常因生活的不盡如人意而與涓生慪氣,以致愛情最終破滅;《舞姬》中的豐太郎放不下“名譽”“歸國”的念頭,其斗爭思想從一開始就顯得十分脆弱。兩對“新人”所缺乏的斗爭意識使其斗爭行動難以在殘酷的現實中繼續,最終只能走向投降。

總之,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封建守舊思想,以及兩對“新人”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投降,悲劇在這一特殊的時代下從其結合的開始便已注定。兩位作者揭示了特定時代下青年人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走向的必然反抗,在給予肯定與同情的同時,也指出了其必然走向投降的通律。

四、結語

《傷逝》與《舞姬》作為魯迅與森鷗外的代表作品,對特定時代下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時的現實行動與內心情感作了細致且真實的刻畫。兩位作者既肯定其反抗精神,又指出了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走向投降的必然性。兩部跨越時代的作品同中有異,在展現出各自藝術價值的同時,共同揭示了一代年輕人對現實的“必然的反抗”走向“必然的投降”的規律,表現出超越時代的深刻現實價值。

猜你喜歡
愛情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0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愛情來了
意林(2011年1期)2011-05-14 07:45: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91丝袜乱伦|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在线国产资源|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男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成人夜色91|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色亚洲| 国产swag在线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97se亚洲| 日韩午夜伦|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自拍另类|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色九九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成人1024精品| 88av在线| 久久婷婷六月|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手机在线|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女人在线| 亚洲欧美h|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1视频精品| 亚洲美女一区| 高清不卡毛片|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97在线碰|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国产自在线拍|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久草性视频| 亚洲青涩在线| 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黄色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不卡网亚洲无码|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在线欧美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