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強
(江蘇大學管理學院,江蘇鎮江,212013)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深入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也是我國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意義重大。從我國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情況來看,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構成了現代學徒制三方主體,盡管政府給予了現代學徒制不遺余力的推進,但“校熱企冷”現象仍然較為突出,嚴重制約了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效果。陸玉梅、高鵬、陶宇紅所著《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因與機制研究》一書(九州出版社,2021年11月)有效地回應了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該專著為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中小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力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9JYD003)和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民營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影響因素與引導策略研究”(項目編號:D/2020/03/02)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在高質量完成項目所有任務的基礎上,對研究成果作了適當補充和完善,形成了最終的書稿。
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加快,科學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與此同時,老齡化社會到來導致的人口紅利消失,我國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將日趨加劇,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尤為突出。從我國2016年以來發布的《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報告中可見一斑。《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因與機制研究》一書,以中小企業為視角,以提升其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為出發點,在梳理我國學徒制歷史演進脈絡的基礎上,剖析了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利益訴求、動機因素和行為機理,構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并提出對策建議,具有顯著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以往關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研究大多從職業院校的角度出發,涉及企業的相關內容不多,對企業規模加以區分進行研究的成果更為鮮見。實際上,我國職業教育發達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的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較高比重,已然成為參與現代學徒制的主要力量。由于受到經營資金、人力資源、創新要求等方面的制約,中小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機及行為明顯異于大型企業。本書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研究對象,拓展了職業教育的主體范疇,具有明顯的創新性。
企業是理性的社會主體,其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主要由經濟動機驅動。一些學者已經從生產、投資與責任等多角度歸納了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正向利益因素,卻忽略了成本因素的作用。事實上,負向成本感知因素是形成現代學徒制“校熱企冷”現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尤其是營運資金較為短缺的中小企業。本書根據社會交換理論,針對中小企業的業務特征,從短期成本(參與費用、效用損失等)和長期成本(人才溢出等)全面歸納了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成本感知因素,并采用實證研究厘清了各因素的作用機理,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行為決策是一個綜合各種要素的復雜系統工程,只有給出行為結果的量化模型,才能夠對企業在特定情景下是否會參與、如何參與做出合理預測。不同于其他定性闡述為主的研究成果,本書在定量分析企業經濟利潤目標函數的基礎上,針對職業院校不同監管力度,采用博弈模型構建了企業和學生參與行為決策的支付矩陣,用數學表達式歸納了不同情景下的參與行為結果,并深入挖掘了職業薪酬、監管力度、社會外部性等內外部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這為完善現代學徒制的支持體系、促進長久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提供了堅實基礎。
本書首先基于現代學徒制主體功能的研究構建了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設計出來的現代學徒制運作機制成效到底如何,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傳統研究注重各類運作機制理論方面的流程設計和績效推演,卻少有關注現代學徒制運作機制的實施及效果。本書在對長三角地區現代學徒制試點情況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分工科類和商科類兩個類別形成了現代學徒制運行的典型案例,特別注重于對實際成效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所歸納的經驗模式將為現代學徒制在我國更大范圍的開展起到引領和借鑒作用。
總之,《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因與機制研究》一書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它為構建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夯實理論基礎,對于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該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能夠為現階段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各種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于職業院校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之間建立穩定長久的合作關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