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慧
(赤峰礦安檢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計量工作的完善是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夠對企業經營發展等多方面工作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應該針對計量儀器強化管理力度,不斷優化其中的測試方法,并構成管理體系,以提升相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特別是對于煤礦企業來說,其中的安全性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安全計量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在其中尤為重要。根據當前的情況來看,煤礦安全監測相關的儀器設備類型較多,為了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和有效,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必要針對煤礦安全計量儀器的檢定與校準措施進行分析[1]。當前在煤礦中應用的安全計量儀器以風速表、瓦斯報警器等為主,要求此類型的安全計量儀器具有良好的準確度,以提升其可信度,方能夠以此為基礎構建起企業計量管理體系,并保障煤礦企業生產和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有效。
檢定和校準均屬于針對計量儀器進行評定的方式,可以保障儀器示值的正確性,但兩者具有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開展檢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測量儀器實施強制性的評定工作,以確認儀器是否與相關規定中的各項要求相符合,屬于由上而下對量值進行傳遞的過程,開展校準工作則為以計量標準為基礎,對儀器示值準確性進行評定,同時可以在測量過程中合理應用校準結果,屬于由下而上對量值進行溯源的過程。
檢定工作屬于法制計量管理工作,為執法行為,且具有強制性特點,校準則屬于組織自愿行為,且非強制性。
檢定工作的主要依據為計量檢定規程(JJG),例如JJG678-2007,此類文件屬于開展檢定工作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文件,針對儀器檢定的周期、項目、條件、特性、方法、結果等均做出了詳細規定。校準工作主要依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或是企業以實際情況為基礎自行制定規范,以及根據JJF 自行對校準的程序、方法、周期以及記錄等提出合理要求,屬于企業校準工作指導文件。
檢定工作主要針對我國已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進行明確規定需要強制檢定的各個計量器具,校準工作主要針對強制檢定要求之外的各類計量器具。
檢定工作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法定授權單位以及計量部門開展,校準工作則通常為外校、自校或是二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若企業進行自校,則必須首先確認自身具有相應的條件,且堅決不可隨意放松要求,另外,當前國家鼓勵大型企業自主構建檢測中心,強化針對各項計量儀器的檢測[2]。
檢定工作是根據國家計量檢測規程針對儀器設備開展全面評定的一項工作,除校準工作相關的各項內容以外,還能夠涉及儀器設備的技術條件以及檢定周期、方法、條件、項目、結果處理等多個方面,校準工作的項目相對于檢定工作來說更少,僅能夠針對儀器設備的示值誤差進行評定,有利于保障量值的準確性。在檢定和校準二者之間,校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于檢定工作,而檢定工作可以完全取代校準工作。
在檢定工作方面,根據國家相關規程要求,在通常情況下,儀器檢定周期應在一年以內,且若儀器出現非正常振動現象、修理拆洗情況以及更換元件情況,應及時送檢,在校準工作方面,可以根據儀器實際的使用程度或頻次開展工作[3]。
檢定工作可以直接做出結果判定,若合格,發放《檢定證書》,若不合格,發放不合格通知書,校準工作則可不做結果判定,一般發放校準證書或是校準報告。
檢定工作具有法律效力,《檢定證書》屬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術文件,校準工作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為了提升瓦斯報警器校準結果的準確性,使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更加程序化和規范化,需要針對企業內全部瓦斯報警器進行校準,要求校準環境內的溫度為0-40℃,濕度為15-85%,需要應用的設備包括清潔用布以及《鑒定記錄表》,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進行校準之前,首先完成檢測設備的保養工作,并進行詳細記錄,明確設備有無損壞或不靈活情況,確認設備完全處于清潔狀態,且瓦斯報警器屬于精密儀器,所以必須全程輕拿輕放[4]。
正式進入校準階段:(1)準備工作:由具有計量儀器校準工作資格的工作人員全面準備《計量儀器臺賬》、輔助器材、《校驗記錄》以及需要進行檢測的計量儀器,之后針對瓦斯報警器進行全面的清潔和保養處理;(2)外觀檢查:檢查瓦斯報警器的表面情況,確認鍍層均勻性,有無銹蝕、碰傷情況,光澤是否協調,防爆等級標識是否清晰,附件是否齊全,連接是否穩固,旋鈕和按鍵是否可以正常操作,顯示部分是否清晰和正確、報警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在瓦斯報警器之中未包含兩個或是兩個以上的報警設定值,則于針對其中的下限報警設定值進行檢查;(3)示值校準:首先啟動瓦斯報警器,確認其處于穩定狀態之后,將濃度在瓦斯報警器報警下限以上的氣體標志物通入儀器中,檢查其聲光報警狀態是否正常,在合理測量范圍之內,將通入瓦斯報警器中的具體標志物濃度逐漸調節為測量范圍上限的20%、50%以及80%,并對瓦斯報警器的讀數進行全面記錄,連續重復進行三次測量,以明確不同濃度下瓦斯報警器的示值誤差情況,在通入瓦斯報警器的氣體標志物濃度達到上限的50%以后,等待讀數處于穩定狀態,將零點氣體通入瓦斯報警器之中,并等待其逐漸趨于穩定,之后使用秒表對由通入氣體開始直至瓦斯報警器顯示穩定值的90%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長進行記錄,此即為儀器響應時間,需連續進行3 次測量。取其中平均值,并參考《內校儀器誤差允許規范》中的標準,對其合格與否進行判斷。
若全部檢定結果均顯示誤差處于允許范圍內,則瓦斯報警器為合格狀態,應于尺身粘貼《合格證》,若大部分結果處于允許狀態,且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瓦斯報警器可以進行應用,可粘貼《合格證》,如果瓦斯報警器嚴重不合格,應粘貼“暫停使用”,并進行維修。最后,應由工作人員將測量結果完全記錄于“計量儀器周期檢定記錄表”上。
為了提升風速表校準結果的準確性,使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更加程序化和規范化,需要針對企業內全部風速表進行校準,要求校準環境內的溫度為20±5℃,檢定和校準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幅度不可超過1℃,大氣壓力應為86-106kPa,且保持風洞范圍內無障礙物,以避免外界氣流產生干擾,需要應用的設備包括微差壓計、皮托管、大氣壓力表、標準溫度計、秒表以及絕緣電阻表,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明確設備有無損壞或不靈活情況,確認設備完全處于清潔狀態,標準風動氣流均勻性應在1.5%以下,氣流穩定性應在0.5%以下,風速范圍應在風速表測量范圍以上。
正式進入校準階段:(1)準備工作:由具有計量儀器校準工作資格的工作人員全面準備《計量儀器臺賬》、輔助器材、《校驗記錄》以及需要進行檢測的計量儀器,應注意各方面器材均應處于有效期內,之后針對風速表進行全面的清潔和保養處理;(2)外觀檢查:確認風速表的各個零部件安裝效果良好,整體處于穩固狀態,涂層及鍍層均勻性良好,表面無凹凸、裂縫、銹蝕、脫落情況,葉片、指針平直,標字清晰、刻度線清晰,表蒙透明且無劃痕或斑點及其他導致讀數受到影響的缺陷,如果需要將電子風速表或是機械電子式風速表應用于煤塵環境當中或是爆炸性瓦斯氣體環境當中,風速表的防爆形式為礦用本質安全型,可以呈現出的防爆標志應為EXibI,風速表應在外觀注明制造單位、生產日期、儀器名稱、編號、型號等相應的標志;(3)示值校準:風速表開關應處于靈活狀態,按下回零機構時,指針能夠與零位對應,數字風速表的數字位數應與風速測量范圍相符合,不可出現缺字段情況;無風流情況下,允許風速表的零位漂移處于±0.1m/s 的狀態,在風洞之中,應將皮托管與風速表分別放置于工作段前、后風速均勻的區域迎風正對氣流,風速機啟動之后,控制風速緩慢遞增,此時機械式風速表的風杯或是葉輪應處于連續旋轉狀態,電子式或機械電子式的風速表顯示屏末位為1,此時由微差壓計以及皮托管對風速進行測量,測量結果即為被測風速表可以顯示的啟動風速。參考《內校儀器誤差允許規范》,確認粘貼《合格證》或是暫停使用。最后,應由工作人員將測量結果完全記錄于“計量儀器周期檢定記錄表”上。
為了提升電阻表校準結果的準確性,使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更加程序化和規范化,需要針對企業內全部電阻表進行校準,要校準環境內的溫度為10-30℃,濕度為75%以下,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使用電阻箱前應首先旋轉其中的各個旋鈕,確認其處于接觸穩定的狀態,確認機身無損壞或不靈活情況,確認機身處于清潔狀態。
正式進入校準階段:(1)準備工作:由具有計量儀器校準工作資格的工作人員全面準備《計量儀器臺賬》、直流電阻箱、輔助器材、《校驗記錄》以及需要進行檢測的計量儀器;(2)外觀檢查:檢查電阻箱的表面情況,確認表面有無銹蝕、碰傷情況,按鈕是否存在損壞,若以上各項均良好,則可判定外觀合格,之后應將直流電阻與電源進行連接,再將旋鈕旋轉至某一數值,30s 之后數值未發生變化,則為合格;(3)示值校準:對示值誤差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應將電阻箱連接與電阻表輸出端,各點的示值誤差即為該點與直流電阻表之間的數值差,參考《內校儀器誤差允許規范》,確認粘貼《合格證》或是暫停使用。最后,應由工作人員將測量結果完全記錄于“計量儀器周期檢定記錄表”上。
為了提升溫濕度計校準結果的準確性,使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更加程序化和規范化,需要針對企業內全部溫濕度計進行校準,要求校準環境內的溫度為23±5℃,濕度為60±10%,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進行校準之前,首先完成檢測設備的保養工作,并進行詳細記錄,確認設備完全處于清潔狀態,溫濕度計屬于精密儀器,所以必須全程輕拿輕放,且在進行檢測的過程中,一個設定值的存放時間至少應為一個小時。
正式進入校準階段:(1)準備工作:由具有計量儀器校準工作資格的工作人員全面準備《計量儀器臺賬》、恒溫恒濕機、輔助器材、《校驗記錄》以及需要進行檢測的計量儀器,應注意恒溫恒濕機等各方面器材均應處于有效期內,之后針對溫濕度計進行全面的清潔和保養處理;(2)外觀檢查:檢查溫濕度計的表面情況,確認表面有無銹蝕、碰傷情況,按鈕是否存在損壞,光澤是否協調,若以上各項均良好,則可判定外觀合格;(3)示值校準:進行檢測的過程中,應首先將恒溫恒濕機的溫度設定為10℃,同時將濕度模式關閉,至恒溫恒濕機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將溫濕度計置入其中至少一個小時,之后讀取溫度值,再將恒溫恒濕機溫度設定為20℃,一個小時后讀取數值,之后再分別設置30℃、40℃,均應于恒溫恒濕機達到設定溫度、并將溫濕度計置于其中至少一個小時之后讀取溫度值,且全程濕度模式均處于關閉狀態;再對其中的濕度進行檢測,將恒溫恒濕機的溫度設定為40℃,濕度設定為90%,將溫濕度計置于其中至少一個時,之后讀取濕度值,之后將濕度設定為60%、40%,均應于恒溫恒濕機達到設定濕度并將溫濕度計置于其中至少一個小時之后讀取濕度值,且全程溫度為40℃態。參考《內校儀器誤差允許規范》,確認粘貼《合格證》或是暫停使用。最后,應由工作人員將測量結果完全記錄于“計量儀器周期檢定記錄表”上。
根據上文,對于煤礦安全計量儀器來說,針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檢定工作以及校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有必要針對相關的措施進行深入探究。目前在煤礦相關工作中,應用頻率較高的安全計量儀器主要包括瓦斯報警器、風速表、電阻表以及溫濕度計等。針對各項儀器完善檢定和校準工作,儀器設備自身的應用效果可以得到提升,有利于優化煤礦相關工作,從而實現其中工作質量、效率及安全性的提升,同時更有利于保障煤礦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