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現在的纖維藝術作品在展示過程中,既有視覺上的“所觀”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具有個性與觀念性主題的兼容性,這種多方位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纖維藝術的推廣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視覺語言在延展方向上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纖維藝術設計理念的前瞻性、纖維材料的多方面嘗試、造型語言的跨越式搭建等。這種多角度的創意創新勢必改變固有的視覺思維方式,從而豐富其本身的內涵,提升纖維作品的藝術價值,推動纖維作品的視覺化效果的呈現。進入設計時代以后,現代纖維藝術正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革,藝術創作在共性中尋求個性表述,“前衛的理念”和“獨特的視角”逐漸成為纖維藝術設計的核心,用簡單的材料語言表現出對真善美的追尋,使纖維藝術的精神層面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回顧纖維藝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纖維藝術的發展與藝術發展的主流是密不可分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表現主義、幾何抽象主義和構成主義等開始活躍,藝術的表現形式開始逐步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具象走向抽象。受此影響,抽象語言同樣也開始應用在纖維藝術中,纖維藝術家們將具象與抽象結合,創作出符合現代審美潮流的纖維作品。纖維藝術作品一改往日以傳統壁毯為主的具象造型風格,不再拘泥于對傳統纖維材質的技法運用,開始側重將自身情感與新興纖維材質相結合的藝術作品,纖維藝術作品呈現出由具象向抽象轉變的趨勢。
現代纖維藝術表現形式主要由平面形式和立體形式構成。平面類纖維藝術作品大多以壁掛、地毯、編織等形式出現,與傳統緊密相連,在創作技法上細膩沉穩。立體表現形式是近年來纖維藝術領域里最為活躍的,因現代纖維材質選材廣泛,作品更具空間感,所以也被之為軟雕塑、纖維裝置藝術。纖維藝術由平面形態逐步向立體空間延伸,無論是在內容、形式、色彩運用上,還是在工藝、材質、構成方法上都取得了突破式的成就,越來越多的立體纖維作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視覺性是纖維藝術的重要特性之一。纖維藝術作為傳統藝術的一種,不同材質展現出不同特性,進而影響著人們對纖維作品的理解。視覺上所呈現出的質感與觸覺上所接觸到的質感更是一個重要的創新點,藝術家可以通過積累的個人經驗、掌握的技法和獨特的思路,創造出代表自己主觀意向的纖維材質作品。因此,纖維作品的視覺化非常重要,不同纖維類材質在空間中最終會呈現不同的效果,賦予纖維作品獨特的個性。
不同的纖維藝術作品體現著不同的時代特征,不同的制作手段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性。纖維藝術伴隨著纖維材質和制作手段的發展而發展,從傳統纖維作品制作(經緯編織、刺繡法、栽絨法、拼接法等)到當代新型工藝技法(數碼噴印、熱熔塑形、結構照明等)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材質開始介入纖維作品的創作中,例如科技生產下的化纖產品以及植物的種子、植物纖維等。不同領域也融入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運用不同的纖維制作手段,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合,讓纖維材質展現出視覺上的空間感和觸覺上的質感,這種不同的肌理感和視覺感受,體現了視覺上的差異性以及個性上的表現力。當代纖維材質的選擇豐富性,引發纖維藝術家們對工藝特性所體現的視覺沖擊力的深思,纖維作品在視覺上出現大量譬如褶皺類、凹凸類、視覺錯位類等具有立體起伏效果的工藝手段,預示著纖維作品的工藝特性開始展現出其獨特的視覺沖擊力。運用不同材質的工藝特性結合創作,帶來跨越單一材質所體現的視覺沖擊,使纖維作品形態更加豐富,為現代纖維藝術帶來新的潮流。
新材料的出現為纖維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使纖維藝術材料不斷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現代纖維藝術的創新離不開纖維材質的多樣性和個性化。
1.材料本身所特有的藝術性
現代纖維藝術材質包括化學纖維、天然纖維、有機合成纖維以及人造纖維等,纖維藝術的肌理語言隨著新材料的出現而日漸豐富,通過對材料屬性的把握,能使材質發揮出最大的藝術性。在一件纖維藝術作品中,材料所特有的藝術性決定了該材質是否被采用,而材料的選定決定表現手法的使用。例如,毛線等纖維材質質地柔軟溫和,創造性強,創作出來的作品給人以溫暖舒適之感;麻繩等纖維材質質地淳樸粗獷、拉力強,所以利用捆綁、纏繞等技法來表現出自然自由的感覺。不同的纖維材質具有不同的美感和情感特征,將不同纖維材料組合起來展現不同的肌理和質感,喚醒了人們在視覺、觸覺領域中的多種心理形態。不同的材料屬性決定了纖維藝術最終呈現出來的感覺。
2.多樣性材料的差異與融合
纖維藝術材料本身就具有直接可視性,給人帶來最直接的審美感受。因為不同的材質擁有著不同的物理屬性,所以多樣性材料的協調與搭配不可忽視。在多樣性材料的協調與搭配中,材質的天然美感、重構美感、力量美感和可塑美感以及材質美所產生的心理效應尤為重要。一種天然材質甚至可以用來表現另一種材料的肌理。通過不同的組合將不同材質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相互彌補,產生出驟變的效果。材料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也豐富了纖維藝術作品的形式,通過對多種材料的結合充分發揮其各自特性,例如硬材質與軟材質相結合,營造三維的空間,使得纖維藝術作品具有穩定感,并使其外貌得到充分展示。例如,英國藝術家西蒙·凱勒利的作品《國家登記》《原始檔案》,就采用了帆布、涂料、細線、駱馬毛、木材、鋁軌、鋼支架等多種材質的材料,還原了英國風貌。
3.纖維作品的個性沖擊與和諧
現代纖維藝術擁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大都圍繞著材料、技法、色彩搭配創新等展開,個性貫穿創作全程,也是纖維藝術家們所追求的,但是最終在空間中的展示方式和形態卻要重視和諧,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現出纖維藝術的魅力。在共性中彰顯個性,在個性中緊扣整體藝術表達主題。纖維藝術在強調藝術家的個人特點的同時,也要將其置身于空間環境中解讀與賞析。當纖維藝術作品進入大眾生存的公共空間中時,與公共空間的和諧顯得尤為重要。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同時,也為藝術家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路與可能。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語言,作品的完美展現色彩的運用功不可沒。纖維藝術作品的色彩呈現,可以是藝術家們有目的、主觀的、有規劃的行為,也可以是藝術作品本身因為環境、材質、光影等客觀因素所產生的未知變化。不論哪種情況,色彩都是藝術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同樣,在纖維藝術作品中,色彩變化也是藝術家個性的體現。多樣性色彩組合的纖維藝術作品的裝飾性更強,色彩更加絢麗,技藝更加精湛;單一或者少量色彩的簡潔組合使觀賞者擁有更大的遐想空間,給人以自由、愉快、輕盈之感。
不同材質的材料是纖維藝術作品主題的載體,材料的選擇與運用關系到設計內容與思路的實現程度。例如,將金屬材料與絲織材料結合使用,金屬材料本身擁有金銀一般的光澤,較纖維材料來說強度高、光澤感較高且不透光;絲織材料質地輕薄,燈光照射下會呈現通透感,給人輕盈愉悅之感。在了解材料的基礎上,將金屬材料同不同纖維材料結合對比使用,為色彩的使用添增光彩和疊透效果,同時也增加了肌理對比的沖擊感,使纖維作品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例如,韓國纖維藝術家徐道獲的纖維作品,將鐵絲與透明絲織材料結合,最終創作出夢幻通透、虛實有序并有著豐富的聯想空間的藝術作品。
現代纖維藝術的材料使用已走在了時代發展的前列,一切纖維類材質都可以用來捆綁、粘貼、編織,再結合新型材質的使用和技法的另辟蹊徑,只要能傳遞出真善美的積極理念,順應時代的審美潮流,同時賦予它視覺化個性體現,就能滿足人們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繼承傳統技法和傳統圖形語言的基礎上,在高科技和新時代的影響下,伴隨著國際藝術交流的日漸頻繁,纖維藝術將迎來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