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劉博 牛夢彤
孤獨癥兒童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往往具有社交障礙,就像一顆顆獨自閃爍的星星。在海南省海口市有一支足球隊,現在隊內共有7名小朋友,其中就包括孤獨癥兒童,7顆星星,彼此照亮。
臺風將至,粉色晚霞漫天。隨著教練時晗一聲哨響,5名隊員集合,開始了體能訓練課。“看我、看我、看我是怎么做的”“漂亮、好棒”“帶球不要離身體太遠”“把球帶回去交給下一個小朋友”,時晗不停地大聲呼喊著。
在50分鐘的教學中,時晗帶著孩子們練習帶球、傳球,做搶球游戲,感受運動樂趣,提高身體機能,更鍛煉孤獨癥兒童的交流能力。
2019年,時晗來到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孤獨癥兒童(南方)康復基地擔任足球教練。經過3年多的艱辛摸索和實踐,他發現孤獨癥兒童會觀察模仿其他孩子訓練,于是成立了融合足球訓練班。
在最初的教學中,時晗發現孤獨癥兒童往往不與別人進行眼神接觸,也不會主動說話。那時他很擔心,怕這是因為孩子們不喜歡自己。
通過不斷重復的訓練和交流,時晗欣喜地看到這些孩子開始聽從指令、遵守規則,并能夠進行短暫的眼神交流。后來,孩子們甚至能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完成他安排的訓練內容,有1名隊員現在見面還會和他主動打招呼。那一刻,時晗感到內心溫熱,仿佛看到星星對他眨了眨眼睛。
據介紹,孤獨癥兒童通過早期康復干預可改善癥狀,而運動是有效的干預手段之一。在時晗的引導下,許多孩子逐漸愛上了足球,癥狀也有所改善,他曾經教過的2名孤獨癥兒童目前已回歸普通小學上課。為了幫助孤獨癥兒童融入校園,時晗計劃帶領他的“星星的球隊”參加海口市各幼兒園之間的比賽。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孤獨癥兒童(南方)康復基地當前正在探索建立孤獨癥全生命周期援助實踐模式,除了設立各種運動配套設施,還設有一個生活模擬區,里面有理發店、牙醫室、小超市,為孩子們最大程度地還原社會生活場景。
訓練結束后,時教練化身理發師,為小朋友免費理發。他說:“我熱愛這項事業,會一直堅持下去,幫助更多孤獨癥兒童走出家門,追逐夢想。也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孤獨癥群體,為他們融入社會提供最大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