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量變到質變有時很近,企業家萬萬不可存有僥幸心理。
1月28日,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福成股份)公告,實際控制人之一李福成收到判決書: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民法院初審判決李福成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虛開發票罪、單位行賄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一些企業家將行賄視為理所當然的謀利手段和盈利模式,習慣而行、樂在其中,甚至認為不行賄是異類、犯傻,李福成就是其中之一。心不正,走歪路,必然受到懲罰,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行賄以謀利,說到底是自欺。企業家切忌自欺,積極修身,心懷誠意,方能正心,心正才能走正路、干好事業。
“燕郊首富”神話破滅
李福成創業頗有成績,白手起家,奮斗數年,造就一家上市公司,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的優秀代表。
李福成生于1946年,河北人,幼時家貧,僅有小學文化。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14歲即開始走街串巷賣香油,創業精神可見一斑。1983年,他創辦養牛場,1994年被原農業部授予“全國養牛狀元”稱號,1996年企業資產達5000萬元。
福成股份于1998年成立,公司名即來自創始人李福成。2004年,福成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IPO,成為養牛第一股,目前是集肉類制品、速食品、乳制品、餐飲連鎖、殯葬服務、肉牛養殖、肉牛屠宰加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企業。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10.8億元、凈利潤1.2億元,年底凈資產20.4億元。
除此之外,房地產業務板塊也是李福成的核心資產。2002年,李福成成立三河福成房地產開發公司,任董事長,并在燕郊拿下了大量土地儲備。彼時恰逢北京購房需求外溢,公司憑借低價快銷的操盤模式,迅速在燕郊占據半壁江山,包括公寓、商品房住宅以及商業地產。李福成也因此有了“燕郊李嘉誠”“李半城”等外號。2016年,李福成家族以67億元財富位列河北胡潤富豪榜第9位,因此被稱為“燕郊首富”。
然而,李福成的創業神話在虎年春節即將到來時突然破滅,一紙判決書將他送入監獄。2022年1月,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民法院初審判決李福成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免予刑事處罰;犯虛開發票罪,判刑二年十一個月,并處罰金50萬元;犯單位行賄罪,判刑一年八個月,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50萬元;退繳的違法所得3000萬元、行賄款600萬元,由扣押機關上繳國庫。從上述內容來看,雖是緩刑,但確屬犯罪、問題不小。
李福成身家非常豐厚,為獲小利而犯險可謂不明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量變到質變有時很近,企業家萬萬不可存有僥幸心理。
福成股份表示,雖仍為實控人之一,但李福成已不再是法定代表人,也未擔任公司董事及其他任何職務,未參與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上述案件不涉及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經營正常。
不死也脫半層皮
懲罰行賄方面,法規有明確規定。刑法(2020年)第三百八十九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最高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李福成不乏前車之鑒。
2012年,薄熙來在擔任大連市長、市委書記、遼寧省長、商務部部長期間,接受大連實德集團董事長徐明的請托,利用職務便利,在實德集團相關事項上為相關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徐明行賄,涉財物折合1933萬余元。2015年,曾以140億元位列富豪榜的徐明在獄中病故。
2013年,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濫用職權,幫助丁書苗及其親屬獲利39.7億元。2014年,因犯行賄罪和非法經營罪,丁書苗被判有期徒刑20年,罰金25億元,沒收個人財產2000萬元。
2019年,暴風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馮鑫因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被公安機關拘留。其后企業經營困難,2020年被退市。
有研究顯示,在以往實踐中對行賄者往往處理偏輕、偏少,行賄者較容易擺脫追責。但在此輪全面依法治國、強力反腐的背景下則不同,法規進一步加強完善的同時,行賄者受到追責的力度大大增加,而且從嚴打擊行賄的呼聲很高。
近年來,一些涉行賄的企業家被長時間監視居住、協助調查等,損傷個人聲譽及財富,影響企業健康發展,乃至“不死(獲刑)也脫半層皮(名利、企業價值大損)”。
此外,李福成所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虛開發票罪(最高可處無期徒刑),同樣是企業家應該警惕的,這方面不乏慘痛教訓。
自欺欺人不可取
和李福成同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家,萬科公司創始人、時任董事長王石說自己不行賄,一時仿佛成為企業界的異類。一個比較出名的企業家發表過一番言論,大意是,王石不行賄,他很佩服,但這只是個案,因為倘若不行賄,將一事無成,比如他就曾行賄過,當時臺下300多位企業家掌聲雷鳴。而王石在臺上多少有點尷尬,似乎不行賄反而成了不光彩的事情,而行賄的人倒成了“英雄”。確實,企業家行賄曾是相當普遍的潛規則,行賄往往意味著謀利可走捷徑。
按原山東省省長郭樹清的說法,過去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政府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行政審批太多,企業家有時不得不給政府部門和官員送禮品,甚至是送錢送物。改革開放之后的一段時期,市場經濟本身遠未成熟,政商關系不健康、潛規則盛行,貪腐官員和企業之間容易形成利益鏈。一些企業家因此成功,受到追捧。
古往今來,有時環境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行賄多發,甚至成為潛規則,不少企業家由是短時獲利不少,但這并不代表行賄是企業家合法、正確的道路。事實上,一直以來,行賄都是歪路、以身犯險,代價巨大。企業家創業、經營企業的一大目的是求財,有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有人信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行賄的王石,企業家生涯得善終,賺得大量財富;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不行賄,安享巨額財富、優秀企業家及慈善家美名;徐明、丁書苗、李福成則身敗名裂。
可見,借力違法而逞一時表面的“英雄”,最終可能成為“狗熊”,悔不當初。在這個意義上,不行賄者更明智,認為行賄更合算就是自欺。這些道理,出事者們事先并非不知不懂,而是深陷自欺。
儒家講究反求諸己,企業家應該反省,克制自欺,勤于修身。修身是干好事業的基石,誠意則是格物、正心的基石,在修身中尤其關鍵。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不行賄是企業、企業家的底線。創業艱難,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想做強做優做大很難,企業家想得大名大利,必然會遭遇諸多挑戰。客觀上,正是這些底線、艱難磨煉了企業家,逼著企業家走正路,持續修身。做優秀企業家是企業家的正路、大路,是順勢而為,順勢者昌。法治越健全、市場經濟越成熟,越是如此。當今時代,法治健全、市場經濟成熟是大勢。相較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企業家李福成、王石等,如今的企業家們擁有更優越的營商環境,更該珍惜機遇,順勢善為。
在中國,“掩耳盜鈴”的典故婦孺皆知。掩耳盜鈴者被世人嘲笑,核心是其自欺。掩耳盜鈴者,會遭遇社會輿論的譴責、法律追責乃至可能獲刑。在法治社會,企業家行賄以謀利,正是掩耳盜鈴式自欺,不可取,必須杜絕。
(作者系第三力學研究員)
(編輯 謝云鳳 2861126366@qq.com)
39285002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