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 要:目的? 探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頸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椎動脈血流速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頸性眩暈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A組和B組,各50例。A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B組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椎動脈血流速度、血脂水平、癥狀評分及生活質量。結果? A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右椎動脈(RVA)、左椎動脈(LCA)、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療前,且A組RVA、LCA、BA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A組TG、TC、LDL-C水平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頭痛、頸肩痛、眩暈)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A組癥狀評分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A組SF-36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頸性眩暈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椎動脈血流速度,降低血脂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頸性眩暈;臨床療效;椎動脈血流速度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5-0-03
頸性眩暈目前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頸動脈供血不足有關,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群體,患者通常伴隨惡心嘔吐、頭暈、頸部疼痛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易引起偏頭痛、視力及吞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2]。臨床通常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等藥物治療頸性眩暈,雖然可改善頸動脈缺血狀況,但藥效發揮較慢,治療效果欠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具有促進血管擴張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嘔吐、頭暈等癥狀,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3]。基于此,選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頸性眩暈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頸性眩暈患者的療效及對椎動脈血流速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頸性眩暈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摸球法分成A組和B組,各50例。A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51.82±7.46)歲;病程1~5個月,平均病程(2.73±0.85)個月。B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6~64年,平均年齡(51.69±7.41)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2.86±0.79)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檢查均符合《眩暈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4]中頸性眩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②近期未進行頸椎藥物治療或理療。
排除標準:①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現象;
②合并其他眩暈類型;③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存在器質性病變;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A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生產企業: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30]進行治療:口服,12 mg/次,3次/d。B組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生產企業: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治療:口服,10 mg/次,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4.1? 療效判定
①顯效: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頸椎可正常活動;②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且頸椎活動度明顯增大;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2? 椎動脈血流速度
于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右椎動脈(RVA)、左椎動脈(LCA)、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并進行記錄。
1.4.3? 血脂水平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首光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型號:S3600]于治療前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并進行記錄。
1.4.4? 癥狀評分
采用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價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頭痛、頸肩痛、眩暈等癥狀進行評估,總分分別為2、4、1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癥狀改善狀況越好。
1.4.5? 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A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椎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RVA、LCA、B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RVA、LCA、BA均高于治療前,且A組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頭痛、頸肩痛、眩暈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痛、頸肩痛、眩暈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A組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A組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頸性眩暈發病因素較為復雜,與頸椎病變、椎動脈受到壓迫等密切相關,該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5-6]。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學習、工作壓力增大,因長時間低頭,機體的頸椎骨性結構出現失衡狀況,當扭動脖子時,易擠壓、拉扯其頸部椎動脈血管,對頸部兩側的椎動脈血管造成影響,致使血流量出現差異,從而導致患者出現頭暈等癥狀[7-8]。當頸椎關節移位時,易對頸動脈感受器造成一定刺激性,導致椎動脈收縮,促使血管內腔變窄,椎基底動脈因血流量減少、血流速度變慢而出現供血不足情況,從而引發頭痛、眩暈等癥狀,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將會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影響患者生命質量[9-10]。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通過對小動脈起到擴張作用,以達到促進顱內及內耳血液供給量增加的目的,改善患者惡心、眩暈等臨床癥狀,是一種新型血管擴張劑[11]。同時,該藥物還可影響組胺啟動,對其自帶的負反饋機制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促進顱內組織的血流灌注的增加,改善機體微循環,其藥效發揮持久、作用時間長,能夠長時間作用于椎基底動脈血管,達到良好的擴張效果[12-13]。本研究中,A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云等[1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在促進血管舒張的同時,對前庭神經元放電起到抑制作用,使內耳毛細胞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有助于舒張前庭微循環系統,促進其功能的改善,從而改善腦部缺血狀況,使顱內與內耳血液需求量得到充分滿足,有效緩解視力障礙、耳鳴等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中,治療后,A組RVA、LCA、BA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能夠促進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強,可使細胞外液充分被吸收,有助于頸部組織炎癥狀況的改善,消除淋巴水腫,從而使血流速度加快。治療后,A組TG、TC、LDL-C水平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原因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促進紅細胞變形,通過抑制血小板凝聚,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度,防止血栓等并發癥的出現,從而降低血脂水平。A組頭痛、頸肩痛、眩暈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分析原因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一種具有促進椎基底動脈擴張作用的組胺類藥物,在促進患者前庭供血量增加的同時,還可改善腦血管與心血管功能,使其血流量顯著增加,有助于內耳功能的恢復,通過作用于內耳部位的毛細血管前括約肌,使其達到松弛狀態,有效緩解耳堵、耳鳴等狀況,從而促進常規治療后遺留的頭痛頭暈、頸肩痛、眩暈等狀況的改善[15]。A組SF-36評分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調節紅細胞與血小板,促進其黏附性的降低,對血小板凝聚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達到降低血液黏滯性的目的;同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通過促進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的增強,促使細胞外液充分被吸收,有助于患者前庭、耳蝸血流量的增加,有效緩解水腫狀況,從而促進患者頭暈、視力障礙等狀況的緩解,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頸性眩暈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效果顯著,能夠促進其椎動脈血流速度的改善,有助于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但本研究納入病例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采用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進行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商艷芬,郝生,陳愛梅.加味葛根湯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頸性眩暈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3):398-399.
[2]李娜,孫峰山.葛根湯聯合定眩湯及地芬尼多片治療頸性眩暈療效及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陜西中醫,2021, 42(8):1032-1036.
[3]許電,陳慧珍,鄧愷倫.針刺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頸性眩暈患者療效及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 34(18):3163-3164.
[4]眩暈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11):805-812.
[5]郭慶軍,蔣濤,陳飛,等.溫針灸聯合整脊法對頸性眩暈患者血清TC、CGRP及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21, 37(5):22-25.
[6]郭瑞云.針刺肌筋膜疼痛觸發點聯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頸性眩暈的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21,51(5):13-15.
[7]沙高峰.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結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療頸性眩暈對腦血流灌注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7):71-74.
[8]黃雯雯.深刺頸夾脊及風池穴對頸性眩暈患者頸動脈彩超血液流速改變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8):73-75.
[9]黃型飄,華植,馮祖軍,等.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配合龍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療頸性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2):1-3.
[10]鄧海峰,張紅霞,侯獻兵,等.芪參還五膠囊聯合針灸治療青年頸性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 19(12):2099-2102.
[11]李月.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手法復位治療良性位置性眩暈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7):131-133.
[12]吳海萍.強力定眩膠囊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眩暈癥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7):135-138.
[13]趙麗.加味益氣聰明湯、針灸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氣血虧虛型頸性眩暈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9):8-10.
[14]李云,崔麗萍,董文榮,等.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聯合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療效[J].河北醫藥,2021,43(9):1350-1353.
[15]翁曉堅.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老年急性后循環缺血眩暈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4):136-138.
13875005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