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傅立哲 李敏清 吳一帆 盧慧娟 姜素芳 鄒濤 鄧麗麗
1廣東省中醫院慢病管理科,廣州 512500;2廣東省中醫院護理部,廣州 512500;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州 510405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種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疾病,具有“三高”“三低”的流行病學特點[1]。調查顯示,隨著病情進展,嚴重損害患者健康,給患者、家庭、社會醫療資源帶來沉重負擔[2]。因此,如何盡早干預,有效延緩CKD病程進展,成為全球CKD患者和腎臟病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管理,可延緩CKD患者的病程進展,提高其生存質量[3]。因此,本研究引入美國Stanford大學Wagner EH學者,提出以患者角度為主,醫護引導的慢病管理的5A管理理念,5A慢病管理模式包括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共識(agree)、幫助(assist)、安排(arrange)5個環節[4]。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使醫護人員及患者全面了解其健康狀況,及時識別影響疾病進展的危險因素識別,促進其健康行為的發生。在管理過程中,通過授權患者,與醫護共同制定管理方案,協商達成管理目標,激勵其在管理過程中的自主性。本研究就廣東省中醫院慢病管理中心5A模式的慢病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應用情況進行報道,期望為我國CKD非透析期患者的診療和管理提供參考策略。
由4名專科醫生、4名專科護士、1名營養師、1名藥師、1名運動康復師共同組建CKD的5A管理小組。具體分工如下。(1)醫生判斷腎病分期、制定藥物治療方案,透析;(2)護士評估患者基本信息,病情評估,生活方式評估,危險因素控制情況,透析期患者評估患者透析充分性,有無腹透短管隧道口感染等;(3)營養師負責特殊患者(體質量超過正常體質量范圍的±20%、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營養會診;(4)運動康復治療負責針對低體力活動患者,進行運動指導;(5)藥師針對臨床中涉及到的多學科用藥方案,進行建議和指導。
研究小組基于既往文獻、行業標準、指南,結合廣東省中醫院10年慢病營養管理實踐經驗,形成《廣東省中醫院“5A模式”的慢性腎臟病管理方案》。
由專職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針對患者潛在和現存的健康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干預策略[5]。主要評估內容包含:基本資料、既往病史和現病史、過敏史、家族史、治療用藥情況、服藥依從性、疾病知曉度、是否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行為、危險因素控制情況、心理情緒狀態、營養狀態、運動狀態、中醫辨證分型量表等,建立患者電子檔案[6],根據患者的評估情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營養、運動、心理、用藥相關問題,必要時我們會邀請相關學科的醫療團隊介入共同管理。非透析期腎病患者尤以營養管理為重點,因此在評估營養狀態時,會重點關注其腎病分期、飲食習慣、主觀營養評估SGA量表評估其營養狀態,以便于后續為期制定個性化飲食管理方案[7-8],已進入透析管理的患者,評估其透析方案的適應性,體質量管理情況,透析充分性,隧道口情況,有無新發合并癥等。
對于評估階段采集的信息,根據馬斯洛理論,了解患者最迫切的疾病管理訴求,結合患者的慢病管理的配合意愿、年齡、文化程度等特點,給予患者個性化的管理指導及建議。對于非透析期的腎病需要重點關注的營養管理建議,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9-10],據評估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管理方案。遵循CKD患者飲食方案制定5步法[11-12]:(1)計算目標體質量。推薦適用于東方人的標準體質量計算方法:男性=[身高(cm)-100]×0.9 kg、女性=[身高(cm)-100]×0.9 kg-2.5 kg。(2)計算每日所需總能量。輕體力活動水平、或年齡>60歲:30~35 kcal/(kg·d);體質量下降、營養不良、或中高體力活動水平者,或年齡≤60歲:35 kcal/(kg·d),可視身高、體質量、性別、年齡、活動量適當調整。(3)計算每日推薦蛋白質攝入量。非透析期的CKD 1~2期:推薦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 g/(kg·d);非透析期的CKD 3~5期:蛋白質攝入量0.6~0.8 g/(kg·d);透析穩定期患者蛋白質攝入量1.0~1.2g/(kg·d);要求總蛋白攝入量的50%~70%來自于優質蛋白(即肉類、蛋類、奶類或大豆制品)。(4)以食物蛋白質交換份為基礎,計算滿足每日所需蛋白總量的食譜。(5)計算按第4步制定食譜的能量值,不足部分以植物油、淀粉類食物補充,達其目標總能量。已進入腹膜透析的患者,視評估情況,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透析方案調整的建議。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意愿,建立分層分級管理護理方案及隨訪策略,對于常規CKD 1~2期患者建議至少每6個月定期復診評估;CKD 3~4期患者建議至少每3個月定期復診評估;CKD 5期患者建議至少每1個月定期復診評估。對于存在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血癥等影響疾病進展的高危因素的患者[13-14],通過宣教其危害,與其溝通協商疾病管理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對于實施營養管理的患者,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協商制定飲食管理目標及計劃,獲得授權后,針對不同的患者提供合適的醫療護理建議。
在干預過程中,對于患者所提出的疑慮與困難,應提供專業的治療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小程序,廣東省中醫院腎友管家管理微信,如患者在疾病管理過程中出現相關疑惑,可通過“腎病驛站”或“廣東省中醫院慢病管理”APP及時尋求幫助。推薦飲食小程序,患者可記錄“三日飲食日記”后可直接顯示每日飲食管理達標情況,為患者解答飲食管理中的困惑。
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分層分級隨訪管理計劃。采用廣東省中醫院慢病管理系統,協助管理本中心患者,慢病管理系統可實現根據各專科特點,制定診療計劃,根據診療計劃定期提醒專職護士目標隨訪患者名單,預約隨訪,健康宣教信息庫的建立,量表信息的數據錄入、存儲、導出,年度健康報告等功能。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診療計劃和病情需要,安排其門診復診及階段性的評估任務,定期隨訪患者,了解其對方案的執行力度,患者的飲食、心理、生理、用藥、休息與活動等相關情況,對于患者在隨訪中出現新的問題進行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該5A慢病管理模式指導下,通過評估患者CKD疾病分期,實施分層分級管理模式,并系統而全面地評估患者各階段的自創性危險因素,給予相應的管理建議,與患者家屬達成管理共識(目標),并為達成共同管理目標,豐富患者和家屬對疾病健康知識了解,提供必要的醫療行為幫助,為患者安排定期復診時間周期和隨訪計劃,以此增強患者對慢病管理的配合度。自2020年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管理團隊探索該模式的應用成效,患者的管理量不斷遞增,而管理脫落率不斷下降,管理初見成效。見表1、表2。
表1 慢病管理量的持續遞增
表2 慢病管理脫落率
5A慢病管理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多種疾病,例如肺癌[15]、糖尿病[16-17]、前列腺癌[18]、終末期腎病[19-20]等,是集“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共識(agree)、幫助(assist)、安排(arrange)”5個環節為一體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理狀況和營養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本報道就廣東省中醫院慢病管理中心5A模式的慢病管理模式的建立情況進行報道,以期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可有效緩解社會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緊張的矛盾。但在目前已開展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者未進行統一培訓,缺乏研究的嚴謹性。而且國內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建議研究者在慢性病患者中積極開展以5A護理模式為導向的自我管理干預研究,并在研究中注重對研究實施者的專業化統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