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秀,陳 旭
(1.萬寧市人民醫院超聲科;2.萬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海南萬寧 571500)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甲狀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甲狀腺結節發病率為4.00%~39.81%[1-2]。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病變中常見良性病變,超聲檢查是臨床常用無創影像檢查工具,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另外,經超聲引導穿刺活檢是鑒別診斷甲狀腺良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近年來隨著臨床診療技術進步,超聲診斷方法不斷優化[3]。超聲多普勒血流顯像能探查甲狀腺內部結構及血流動力學特點,這將有助于甲狀腺結節病變的鑒別診斷,既往已有將其用于甲狀腺良惡性腫瘤診斷的報道[4-5],但目前臨床對超聲在不同良性病變的鑒別診斷仍缺乏規范。本研究收集50例甲狀腺病變患者臨床資料,探討超聲檢查在鑒別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萬寧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甲狀腺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穿刺病理結果分為觀察組(24例,結節性甲狀腺腫)和對照組(26例,甲狀腺腺瘤)。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6.92±12.08)歲;體質量指數(BMI)17.50~23.50 kg/m2,平均BMI(20.45±1.78)kg/m2;常住地:城鎮15例,農村9例;吸煙史11例;飲酒史1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7.23±13.44)歲;BMI為18.00~24.00 kg/m2,平均BMI(20.73±1.83)kg/m2;常住地:城鎮18例,農村8例;吸煙史16例;飲酒史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常住地及吸煙飲酒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萬寧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6]中有關甲狀腺病變的診斷標準,均在本院接受超聲檢查診斷為甲狀腺病變;②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甲狀腺惡性腫瘤者;②患者依從性差,未能完成超聲檢查者;③圖像質量差,難以判斷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
1.2 檢查方法 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蘇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230116號,型號:CX50型]進行超聲檢查,采用線陣探頭,設置探頭頻率7.5~10.0 MHz。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仔細探查尋找甲狀腺病變部位,記錄病變大小、內部回聲、邊界情況。再采用彩色多普勒模式記錄血流信號特點,血流分型標準[7]為0級:結節內和周邊均無血流信號;Ⅰ級:結節內血流信號占結節面積1/3以下,且周邊血流信號占結節周長1/3以下;Ⅱ級:結節內和結節周邊血流信號分布占結節面積1/3以上;Ⅲ級:結節內血流信號布滿結節,且周邊血流信號占據全部周長。同時測量病灶內部和病灶周邊收縮期峰值流速(Vmax)、舒張末期最低流速(Vmin)水平 ,計算阻力指數(RI)。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超聲影像特征。包括病灶個數、病灶直徑、邊界、內部回聲、暈環征及包膜發生情況。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流信號特征。③比較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包括病灶內及病灶周邊的Vmax、Vmin及RI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超聲影像特征比較 觀察組多發病灶個數顯著多于對照組,暈環征及包膜征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病灶直徑、邊界及內部回聲表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超聲影像特征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血流信號特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流信號以0級和Ⅰ級為主,對照組患者以Ⅱ級和Ⅲ級為主,兩組患者血流信號特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信號特征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結節內和結節周邊Vmax和RI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結節周邊血流中Vmin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結節內Vmi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RI:阻力指數。
結節內血流參數 結節周邊血流參數Vmax(cm/s) Vmin(cm/s) RI Vmax(cm/s) Vmin(cm/s) RI觀察組 24 7.89±2.23 3.59±0.77 0.42±0.16 9.04±2.75 3.97±0.84 0.54±0.19對照組 26 12.48±4.51 3.63±0.81 0.79±0.23 16.29±5.03 4.86±1.12 0.71±0.22 t值 4.501 0.179 6.550 6.248 3.158 2.9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雖均為良性腫瘤,但二者發病機制、病因及治療方法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多因缺碘誘發,進而造成甲狀腺內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引起甲狀腺腫,而甲狀腺瘤多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腫瘤,進而出現乳頭狀腺瘤或不典型腺瘤[8-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超聲邊界較清晰,且內部回聲相近,符合良性病灶影像特征,且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0]。另外,結節性甲狀腺腫以多發病灶為主,部分單發結節病灶形態規則,內部可見實性低回聲,這與甲狀腺瘤影像征象相近,成為臨床誤診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包膜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是鑒別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瘤的重要影像特征,甲狀腺瘤患者瘤體周圍腺體組織受壓萎縮,隨著瘤體組織生長,周邊組織因刺激反應形成新的結蹄組織,形成包膜[11-12]。而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般無包膜形成,且少有暈環征。但臨床也有研究認為,隨著結節性甲狀腺腫病程遷延,長期受壓的周邊組織也可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并包繞病灶,出現包膜征[13-14]。因而,這一征象可能僅在早期疾病的篩查和鑒別診斷中作用顯著,而隨著病情進展,其鑒別診斷價值可能逐漸降低。
血管生成是甲狀腺病變重要的生理學基礎,通過監測血流信號特點有助于鑒別不同類型甲狀腺結節病變。結節性甲狀腺瘤為增生性結節病變,結節內的反復增生和結節周邊纖維組織的的包繞壓迫使結節內和結節周邊組織血管狹窄扭曲而出現供血不足,呈現Ⅰ型病變[15-16]。而甲狀腺腺瘤瘤體內血管擴張,血流豐富,主要表現為Ⅱ型或Ⅲ型血流信號。因此,通過鑒別血流型號特點也有助于兩種不同類型良性甲狀腺結節病變的診斷。本研究還對比兩組患者病變結節內和結節周邊血流參數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Vmax和RI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二者不同的生長方式相吻合[17-18],提示監測結節內和周邊血流動力學水平有助于鑒別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腺瘤。但對于甲狀腺癌患者,臨床也可出現血管內血流豐富的特點,表現為Vmax和RI水平升高,但對于癌變患者,血管走形復雜,且超聲下可見病變邊緣模糊,呈“蟹足”征特點[19-20],臨床應注意結合影像表現特征進行鑒別,防止誤診。但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未納入癌癥病變患者資料,這一結論還有待今后深入探討。
綜上,超聲檢查可為甲狀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鑒別診斷提供豐富的影像學定量和定性資料,對二者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