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李 薇,蘇 杭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神經內科,北京 100022)
近年來,機械取栓為急性顱內外大血管閉塞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能夠恢復血流,快速開通血管,減少核心梗死面積,及時挽救缺血半暗帶區,改善預后[1-2]。Trevo支架和Solitaire支架是目前機械取栓運用最廣泛的取栓裝置,作為第二代支架類取栓裝置,安全性和有效性顯著優于第一代取栓裝置[3]。但以上兩類支架是進口器材,若貿易條件發生變化,會給我國救治工作造成極大阻礙,因此急需一款適合中國人血管特點的機械取栓裝置。RECO支架全稱為RECO腦血流恢復裝置,在2018年5月經國家CFDA批準上市,與進口第二代取栓裝置作用相同,能夠安全、快速清除血栓,開通血管閉塞,且操作較為簡便。但RECO支架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新型取栓裝置,療效仍處于探索階段,基于此,本研究不僅分析了RECO支架的應用效果,還探索了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以便為日后治療方案修訂及適應證篩查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垂楊柳醫院收治的62例急性大血管閉塞并行RECO支架取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預后mRs評分分為預后不良組(25例,mRs評分>2分)和預后良好組(37例,mRs評分≤2分)。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齡:<60歲21例,≥60歲16例;取栓次數:>3次7例,≤3次30例;吸煙史7例;冠心病史9例;糖尿病史11例。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60歲14例,≥60歲11例;取栓次數:>3次5例,≤3次20例;吸煙史4例;冠心病史7例;糖尿病史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煙史、取栓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市垂楊柳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診斷標準:參照《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4]中關于急性大血管閉塞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檢查發現動脈血管閉塞,但未見顱內出血;②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出現大面積梗死灶;②磁共振成像(MRI)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顯示顱內腫瘤或顱內出血;③近期內接受過大型外科手術史者;④突發昏迷或反復癲癇發作者;⑤存在活動性出血者。
1.2 手術方法 對于前循環閉塞≤6 h且經CT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檢查證實顱內大血管閉塞、前循環閉塞≤4.5 h但存在靜脈溶栓禁忌證、后循環閉塞≤24 h患者,給予機械取栓術治療。取仰臥位,給予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經右股動脈穿刺置入8 F動脈鞘,造影初步判斷閉塞部位,在責任血管處置入導引導管及中間導管,在路圖下將微導管、微導絲穿過閉塞段至遠端,撤出微導絲,將RECO支架(江蘇尼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83770186)沿著微導管置入栓塞部位,撤回微導管,釋放支架,5 min后在支架錨定下將中間導管上行至接觸血栓尾部,在中間導管持續負壓吸引下將微導管和支架緩慢撤至導引導管外,若中間導管持續存在負壓,則將中間導管及支架一起撤出導引導管。復查造影檢查血流情況,確定取栓次數。術后處理:嚴格控制血壓,24 h內復查顱腦CT,對于除外顱內出血者(經CT檢查腦室內或蛛網膜下腔、腦實質內出血),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顱內壓,維持生命體征。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治療效果。包括手術操作時間、入院至股動脈穿刺時間、血管再通率等。血管開通判定[5]:選用改良腦梗死溶栓分級(mTICI)評估。共分為5個等級,3級:血管完全再通;2b級:供血區域充盈超過50%;2a級:供血充盈區域不超過50%;1級:少量血流;0級:無血流。術后mTICI為3級或2b級判定為血管開通成功。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評估預后情況[6],總分0~6分,6分:死亡;5分:需要他人照顧,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4分:離開他人協助無法照顧自己身體或無法行走,屬于重度殘障;3分:自主行走無需協助,但部分生活需協助;2分:無需他人幫助能處理個人事務,但無法完成以往所能從事的活動;1分:無明顯殘障,能夠完成以往的職責和活動。mRS評分>2分為預后不良;mRS評分≤2分為預后良好。比較兩組患者高血壓史、閉塞部位、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及血管再通情況。③分析影響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④分析mRS評分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Spearman法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62例患者結束治療后,術中操作時間61~86 min,平均時間(73.39±6.11)min,入院至股動脈穿刺時間31~125 min,平均(73.68±22.13)min;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11分,平均(8.89±1.43)分。血管成功再通率為59.68%,其中1例0級,6例1級,16例2a級,13例2b級,26例3級。1例發生術中操作相關并發癥,1例發生椎基底動脈長段病變,術后2例出現應激性潰瘍,1例顱內出血,2例出現繼發墜積性肺炎,并發癥發生率為11.29%。
2.2 影響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高血壓史、閉塞部位、血管再通、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例(%)]
2.3 影響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預后情況”為因變量(賦值:預后良好=1,預后不良=0),以“高血壓史(是=1,否=0)、血管再通(是=1,否=0)、基底動脈閉塞(是=1,否=0)、大腦中動脈(是=1,否=0)、頸內動脈(是=1,否=0)、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6 h=1,≤6 h=0 )”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史、血管不通、基底動脈閉塞、大腦中動脈閉塞、頸內動脈閉塞及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6 h是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急性大血管閉塞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4 不同特征患者的mRS評分比較 存在高血壓史、閉塞部位位于頸內動脈、血管不通、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6 h患者的mRS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患者的mRS評分比較()

表3 不同特征患者的mRS評分比較()
注:mRs:改良Rankin量表。
指標 高血壓史 閉塞部位 血管再通 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是否 基底動脈 大腦中動脈 頸內動脈 是 否 ≤6 h >6 h例數 25 37 22 19 21 39 23 35 27 mRS 評分(分) 2.76±0.31 1.53±0.25 0.45±0.08 1.74±0.43 2.26±0.861.19±0.183.63±1.171.29±0.353.44±1.04
2.5 mRS評分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經Spearman分析,mRS評分與高血壓史、閉塞部位、血管通暢情況、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存在一定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mRS評分與各項指標相關性分析
急性大血管閉塞具有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有研究顯示,其發病率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預后較差,病死率高達80%[7]。近年來,對于大血管閉塞者,以機械取栓最為常用,能夠恢復缺血區腦組織的血流灌注,再通閉塞血管。RECO支架是國內自主研發的首個機械裝置,設計原理和靈感來源于Solitaire支架的卷曲式閉環設計,為自膨式可回收支架,可應用于基底動脈閉塞、椎動脈閉塞、大腦中動脈閉塞、頸內動脈閉塞的血管再通治療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接受RECO支架后,血管成功再通率為59.68%,取栓成功率較高,說明RECO支架具有一定應用價值。與其他支架相比,RECO支架優化設計了寬窄度,支架的徑向力更大,取栓成功率更高,且增加了長度和直徑,能夠適用于不同血管,并在價格上也更有競爭力。
雖然RECO支架利用價值較高,但本研究中仍有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且預后不良者有25例,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存在高血壓史、血管不通、閉塞位于頸內動脈、入院至血管再通時間>6 h是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收縮壓增高會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若進行取栓治療,易產生血栓,增加取栓難度,且收縮壓增高還可影響側支血流,加大取栓難度。因此需做好術前適應證篩查,若必須接受該項治療,還需在術前控制好血壓。在血管閉塞早期,梗死灶周圍會形成“缺血半暗帶”,此處存在大量半休眠或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若缺少能量供應,此細胞無法行使原有的正常功能,因此挽救此類細胞是治療關鍵。而血管再通是挽救缺血半暗帶的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血管再通者預后良好率更高,提示提高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另外,血管再通時間越晚,挽救的半暗帶區越少,神經元損失越多,導致預后越差。齊寶柱等[8]研究發現,時間是改善預后關鍵,盡早開通閉塞血管,可恢復可逆性受損神經元。閉塞位于頸內動脈,預后不良率更高,考慮可能與頸內動脈管徑較大有關,支架有效撐開寬度為4~6 mm,若此時栓塞時間過程,可加重血栓負荷,影響開通成功率,但具有原因還有待深入探索[9-10]。
綜上所述,RECO支架治療急性大血管閉塞效果顯著,但預后情況受到血管再通情況、高血壓史、閉塞位置、入院至血栓再通時間因素影響,對此需盡早開展手術,且做好術前禁忌證排查,從而改善預后。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影響統計誤差,且未探索RECO支架的遠期療效,故需在今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