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富,李景濤
(普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全科,廣東普寧 515337)
小兒肺炎屬于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類型,該病發生的原因較為復雜,與肺部組織發育不全、肺含氣量小及肺功能不全等小兒呼吸道結構的特殊性均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患兒發病后會出現咳嗽、喘息、高熱及肺部濕啰音等癥狀,給患兒帶來一定的痛苦,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1]。患兒發病后如果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會導致久治不愈情況的出現,甚至可能會使病情反復發作,而常規治療方法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理想[2]。本研究分析鹽酸氨溴索聯合鹽酸丙卡特羅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應用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普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收治的92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和常規組,各46例。聯合組中男患兒25例,女患兒21例;年齡6個月~8歲,平均年齡(4.21±0.79)歲;病程1~5天,平均病程(2.89±0.65)d;肺炎類型:過敏性肺炎3例,霉菌性肺炎7例,支原體肺炎7例,吸入性肺炎8例,細菌性肺炎9例及病毒性肺炎12例。常規組中男患兒23例,女患兒23例;年齡6個月~9歲,平均年齡(4.32±0.77)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2.98±0.76)d;肺炎類型:過敏性肺炎4例,霉菌性肺炎7例,支原體肺炎7例,吸入性肺炎8例,細菌性肺炎9例及病毒性肺炎11例。兩組患兒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普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參照《小兒肺炎臨床診療》[3]中兒童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使用X線或CT等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疾病;②其他臟器功能不全;③合并免疫系統疾病;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的患兒。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通過青霉素鈉(遼寧科泰生物基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676,規格:0.48 g/瓶)、頭孢唑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3020946,規格:0.5 g/瓶)達到抗感染的目的,每天的劑量分別為30萬U/kg與50 mg/kg,靜脈滴注,同時口服小兒止咳顆粒(江蘇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0066,規格:10 g/袋),1歲患兒每次使用1/2袋,2~5歲的患兒每次使用1袋,6~10歲患兒每次使用1~2袋,3次/d;維生素B(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2,規格:5 mg/片)5~10 mg/次,3次/d;維生素C(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614,規格:0.1 g/片)0.1 g/次,3次/d,在此基礎上對于體溫在38 ℃以上的患兒開展冰敷和酒精擦拭,以達到降低患兒體溫的目的,為了避免患兒出現支氣管痙攣則需要運用氨茶堿。
聯合組患兒的治療方案為常規治療+鹽酸氨溴索片(山東裕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194,規格:30 mg/片)聯合鹽酸丙卡特羅口服溶液(江蘇漢晨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117,規格:30 mL:0.15 mg),常規治療方法與常規組患兒相同,鹽酸氨溴索的用藥方式為餐后口服,3次/d,根據患兒的年齡合理選擇用藥的劑量,3~6個月患兒每次用藥劑量為7.5 g,6個月~1歲患兒每次用藥劑量為10 mg,2~4歲患兒每次用藥劑量為15 mg,年齡超過4歲患兒每次用藥劑量為30 mg,每次用藥間隔8 h。鹽酸丙卡特羅的用藥方式為口服,2次/d,間隔時間為12 h,小于6歲患兒每次的用藥劑量為12.5 μg,6歲以上患兒每次的用藥劑量為25 μg。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3]:其中有效為應用藥物治療3 d后患兒體溫恢復至正常狀態,喘息、咳嗽顯著改善且肺部啰音濕啰音消散;改善為應用藥物持續治療5 d后患兒體溫基本恢復正常,咳嗽、喘息有所改善,肺部濕啰音明顯變小;無效為應用藥物持續治療1周后患兒的體溫、咳嗽、喘息與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均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了病情加重的情況認定。②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發熱、咳嗽、喘息與肺部濕啰音。③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消化不良、頭痛的發生率。④比較兩組患兒的肺功能。用日本美能肺功能檢測儀(日本福田產業株式會社,國械注進20192072455,型號:AS-507)對兩組患兒進行肺功能檢測,包括最大呼氣流量(PEF)、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評價標準:兒童PEF正常參考值:身高60~100 cm為1.5~2.2 L/s,身高101~120 cm為2.2~3.6 L/s,身高121~140 cm為3.6~6.0 L/s,身高141~150 cm為6.1~6.9 L/s;FEV1正常參考值為2.19~3.15 L;FVC正常參考值為83%;FEV1/FVC正常參考值為≥7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組患兒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聯合組患兒發熱、咳嗽、喘息與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組別 例數 發熱 喘息 咳嗽 肺部濕啰音聯合組 46 1.87±0.26 2.46±1.05 2.59±0.87 4.22±0.69常規組 46 3.62±0.54 4.66±1.87 6.05±0.94 6.89±0.85 t值 4.303 2.571 2.228 3.182 P值 0.039 0.040 0.032 0.044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2.4 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比較 聯合組患兒的PEF、FEV1和FEV1/FVC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比較()

表4 兩組患兒的肺功能比較()
注:PEF:最大呼氣流量;FEV1: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
組別 例數 PEF(L/s) FEV1(L) FEV1/FVC聯合組 46 6.82±1.14 2.96±0.45 76.34±2.91常規組 46 5.37±1.05 2.18±0.37 71.45±1.82 t值 6.345 9.081 9.663 P值 0.000 0.000 0.000
小兒肺炎屬于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兒科疾病類型,對患兒的生活與生長發育均有著一定的影響,兒童的免疫系統尚不完善,在發病后可能會因為病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而出現全身感染,嚴重的甚至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探析更好的治療藥物與方案[4]。有資料顯示,小兒肺炎與兒童的體質、生長環境、病菌感染等有關,具有起病急、高熱、易反復等特點,大部分患兒發病后會出現面色蒼白、咳嗽、腹瀉等癥狀,可根據病因分為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原蟲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感染病因引起的肺炎[5]。隨著疾病的發展,容易導致膿胸、心衰、缺氧中毒性腦病、消化系統類疾病等。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高熱、咳嗽、氣促等癥狀的患兒,使用CT或血常規等為患兒檢查后可發現患兒的肺功能指標、免疫功能指標、肺部影像等較異常,患兒肺部管腔明顯狹窄,纖毛運動較弱,且能發現患兒呼吸時痰液排除困難。肺炎使患兒呼吸道的平滑肌變得又薄又小,咳痰能力變弱,且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不斷增多,增加氣道阻力,患兒會因缺氧而變得痛苦。
在臨床治療的時候,會采用常規治療的方式,發揮青霉素鈉、頭孢唑林、維生素等藥物作用,改善患兒的病情。如:青霉素鈉是對抗敏感細菌所導致各種感染的有效藥物,常被用于膿腫、肺炎、心內膜炎等治療,在患兒體內大概半小時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隨著藥物在體內的代謝,4~6 h在胸部、腹部、關節腔等中的血藥濃度能達到50%左右,并經過腎臟排泄[6]。其能抑制細菌的細胞壁合成,進而大量消殺細菌。頭孢唑林是治療敏感性需氧菌的有效藥物,主要應用在呼吸道感染、膽道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治療中。藥物半小時左右可達到血藥濃度,半衰期在1.8 h左右,堅持服用可維持血藥濃度,并且藥物會分布在全身各處,主要經腎臟排泄。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患兒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肺功能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提示鹽酸氨溴索與鹽酸丙卡特羅用于治療小兒肺炎效果更好。分析原因,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液溶解劑,其對支氣管腺體有著較佳的刺激作用,通過促進具有較強流動性黏液的分泌達到了較為理想的痰液稀釋作用,同時也降低了氣道阻力和黏液黏附能力,促進了痰液更好地排出[7-8]。有資料顯示,鹽酸氨溴索具有促進黏液排除、溶解分泌物的作用,能減少呼吸道黏膜上附著的分泌物,縮短分泌物在呼吸道中的留滯時間,能盡快恢復呼吸道環境,使氣體正常流動,進而較好地保護呼吸系統[9]。鹽酸丙卡特羅屬于高強β2受體興奮劑,有著較為理想的支氣管擴張作用,用藥后藥效發揮較為迅速,可以達到止咳、祛痰與平喘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具有著抗過敏和促進支氣管纖毛運動的功效[10]。鹽酸氨溴索和鹽酸丙卡特羅聯合使用,可在短時間內加強藥性,使呼吸道黏膜、平滑肌等均得到調節,增加肺部的有害氣體排出量,改善患兒肺部細胞狀態。鹽酸氨溴索和鹽酸丙卡特羅的毒副作用較小,不會過度刺激患兒的身體,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鹽酸氨溴索在體內的半衰期為7~12 h,能通過肝臟代謝,從腎臟排除,且排除率在90%以上。同時使用鹽酸氨溴索和鹽酸丙卡特羅不會增加肝腎負擔,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等較少受到藥物干擾,可保障患兒身體的穩定性,盡量保持身體的舒適度,減少嘔吐、消化不良等發生率。同時,臨床治療對藥物種類、使用劑量會有更精準的把控,可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提升患兒的免疫能力,使其能正常生長發育。
綜上所述,在常規小兒肺炎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聯合運用鹽酸氨溴索與鹽酸丙卡特羅獲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可以將其作為小兒肺炎患兒的一種理想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