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伶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皮膚科,北京 101100)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種慢性、淺表性、炎性皮膚黏膜疾病,口腔黏膜潰瘍、充血糜爛、出現白色條紋為其典型癥狀,患者口腔還可出現灼燒和疼痛感,此外,該病還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2]。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該病可能與T淋巴細胞介導的基底細胞液化有關[3]。硫酸氫氯喹、糖皮質激素等均為治療OLP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服用可能使患者產生依賴性,停藥后易復發[4]。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性好、療效佳的藥物仍是臨床廣泛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以60例OLP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活血化瘀方劑超聲霧化聯合復方甘草酸苷的療效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收治的60例OLP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6.72±9.81)歲;病程1~36個月,平均病程(13.52±5.37)個月;部位:舌部8例,牙齦部7例,頰部15例;類型:糜爛型19例,非糜爛型1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47.16±10.32)歲;病程7 d~24個月,平均病程(13.26±4.82)個月;部位:舌部6例,牙齦部6例,頰部18例;類型:糜爛型17例,非糜爛型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皮膚性病學》[5]中OLP的診斷標準;②年齡25~60歲。排除標準:①對活血化瘀方劑或復方甘草酸苷過敏;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免疫系統疾病;④合并嚴重肝、腎、心腦血管等原發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使用復方甘草酸苷進行治療。為患者清潔口腔,對牙齦上進行超聲潔治,牙齦下進行刮治,以去除菌斑、牙石,刮去附著在牙齦下根面的牙石,將殘冠、殘根拔除,減輕口腔黏膜受到的刺激。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新疆特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804,規格:25 mg/片),50 mg/次,3次/d,治療1個月。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活血化瘀方劑超聲霧化治療,選擇中藥材紅花3 g,川芎、甘草各5 g,白芍、香附、柴胡、蒲公英、桃仁、金銀花各10 g,當歸、生地12 g,由本院中藥制劑室制成成品,置入超聲霧化器制作成氣霧劑,15 min/次,1次/d,10次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考《口腔扁平苔蘚(萎縮型,糜爛型)療效評價標準(試行)》[6],顯效指潰瘍、充血糜爛等完全消失,沒有或僅有輕微白色條紋,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指潰瘍、充血糜爛面積縮小,白色條紋減輕,疼痛明顯緩解;無效指潰瘍、充血糜爛無明顯改善,仍有明顯白色條紋,疼痛無緩解甚至加重。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分別于治療前1 d和治療后1個月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使用流式細胞儀(上海寰熙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62400784,型號:CyFlow Space)檢測兩組患者CD3+、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1 d、治療后1個月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6(IL-6)、γ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乏力、局部浮腫和血壓上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取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3+、CD4+及CD4+/CD8+顯著高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CD8+顯著低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 30 60.19±6.8477.92±7.62* 30.98±3.1135.81±4.15* 32.62±5.8427.15±5.13* 0.95±0.14 1.19±0.12*組別 例數對照組 30 59.86±7.3573.25±8.18* 30.52±3.2632.86±3.74* 32.37±5.5129.74±4.42* 0.97±0.08 1.08±0.13*t值 0.180 2.288 0.559 2.892 0.171 2.095 0.679 3.406 P值 0.858 0.026 0.578 0.005 0.865 0.041 0.500 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炎癥因子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pg/m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p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IL-4:白細胞介素-4;IL-6:白細胞介素-6;IFN-γ:γ干擾素;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IL-4 IL-6 IFN-γ TNF-α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 30 2.87±0.74 1.98±0.52* 66.37±15.32 26.41±5.82* 1.85±0.37 1.05±0.22* 9.35±1.74 3.17±0.84*對照組 30 2.65±0.82 2.31±0.63* 64.92±16.08 32.65±8.51* 1.92±0.43 1.56±0.29* 9.03±1.48 6.35±2.26*t值 1.091 2.213 0.358 3.315 0.676 7.674 0.767 7.224 P值 0.280 0.031 0.722 0.002 0.502 0.000 0.446 0.00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OLP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免疫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和精神因素等有關,口腔黏膜的各部位均可發生OLP,以頰部最為常見,病損引起的糜爛、疼痛導致患者進食困難,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導致療效不佳[7-8]。部分糜爛型OLP患者的病損若長期不愈、癥狀長期無改善,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發生癌變[9]。臨床治療OLP的方法較多,如光化學療法、藥物治療(如皮質類固醇激素、復方甘草酸苷等),但仍然難以根治,尋找一種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藥物仍是當前研究的重要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能與活血化瘀方劑中的中藥材藥效有關,紅花、桃仁、當歸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蒲公英、金銀花、生地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養陰生津,白芍、川芎有祛風止痛、活血養血之功效,香附可行氣解郁、柴胡和解表里,全方共起活血化瘀、清熱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改善OLP患者的潰瘍、充血糜爛等癥狀。
本研究,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較高,CD8+百分比較低,IL-4、IL-6、IFN-γ、TNF-α水平較低,提示活血化瘀方劑超聲霧化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OLP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患者炎癥反應,可能與活血化瘀方劑中某些藥材的藥理學作用有關,OLP是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與正常人相比,OLP患者的CD3+、CD4+值相對較高,CD8+值偏低,并且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密切相關[10]。藥理學研究顯示,當歸及其活性成分具有調控與炎癥、氧化應激相關的信號通路的作用,可起到抗氧化、抗炎作用[11]。活血化瘀方劑中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可抑制炎性細胞對病變處的浸潤,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從而減輕機體過強的免疫反應性,使局部的抗炎和抗變態反應強效且持久[12]。
綜上,活血化瘀方劑超聲霧化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OLP療效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安全性較高,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