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浙江樹人大學 經濟與民生福祉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茶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飲料,僅次于水,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之一,種植和消費均有久遠的歷史。目前,茶葉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貿易農產品之一。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全球爆發。疫情擴散之下,茶葉商品的生產和貿易受到明顯影響。
中國是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與貿易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能生產六大茶類的國家[1],關于中國茶葉出口競爭力、貿易潛力的研究一直是熱點議題[2-6]。疫情發生以來,其對經濟和貿易帶來的沖擊備受學者關注。一些學者分析新冠疫情對全球農產品貿易和供應鏈的影響[7-9],認為全球農產品供需將出現供不應求、農產品價格將止跌回升甚至出現上漲以及全球農產品貿易將因限制性措施嚴重受阻。也有學者從生產、銷售角度分析新冠疫情將對一國農業的影響,如董渤等[10]、徐曉燕和孫中葉[11]等。茶葉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有學者關注到疫情對國內茶葉生產銷售的影響[12],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中國春茶生產成本增長,但是產量基本與2019年持平。
通過文獻梳理,我們發現基于生產和貿易視角深入分析疫情對全球茶葉市場的影響及疫情背景下中國茶產業如何提升出口競爭力的研究很少。本文基于最新的數據資料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茶葉生產、消費、貿易的沖擊和影響途徑,旨在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下保障中國茶葉市場穩定、減緩國際市場變動對國內市場的沖擊等提供參考。
1.1.1 茶葉出口貿易
全球茶葉出口國家比較集中,2019年世界茶葉出口前十的國家茶葉出口額占世界茶葉總貿易額的80%。從出口茶葉品類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綠茶出口國,2019年綠茶出口30.1萬t,占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 84.5%與世界綠茶貿易總額的 68.29%。2015年以前斯里蘭卡是世界第一大紅茶出口國,之后肯尼亞逐漸超越替代成為世界第一紅茶出口國。2019年肯尼亞紅茶出口量為47.6萬t,占其茶葉出口總量的 99%及世界紅茶貿易總量的37%。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從目前可以查詢到的2020年茶葉進出口貿易國家情況看,大部分國家的茶葉貿易受到的影響較大。根據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從出口數據看,2019年出口排名第二的中國,2020年出口茶葉34.88萬t,比上一年下跌4.9%;2019年出口排名第三的印度,2020年出口茶葉21.05萬t,比上一年下降18.4%。但是近年茶葉出口量排名第一的肯尼亞,2020年茶葉出口51.89萬t,比上年增加9.0%(表1)。

表1 2019—2020年主要國家茶葉出口量變化 (萬t)Table 1 The export volume changes of major producing countries from 2019 to 2020
1.1.2 茶葉進口貿易
從茶葉的進口需求來看,近年來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是世界前三大茶葉進口國,2019年分別進口20.63萬t、15.03萬t和11.8萬t,分別占世界茶葉貿易額的13%、9%和7%。其中,巴基斯坦紅茶進口19.9萬t,占其茶葉總進口的96.6%;俄羅斯紅茶進口13.6萬t,占其茶葉總進口量的90.67%;美國紅茶進口10萬t,占其茶葉總進口量的85%。而綠茶的主要進口國為摩洛哥、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毛里塔尼亞、美國、德國及俄羅斯等。
疫情發生以來,從目前可以查詢到的2020年茶葉進口數據來看,大部分國家茶葉進口數量下降幅度較大。2019年茶葉進口量排名第四的埃及,2020年進口茶葉6.32萬t,比上一年下降42%;2019年茶葉進口量排名第二的美國,2020年進口茶葉10.64萬t,比上一年下降9.8%;此外,德國2020年進口茶葉4.10萬t,比上一年下降18.5%;日本2020年進口茶葉2.75萬t,比上一年下降13.8%;西班牙2020年進口茶葉0.6萬t,比上一年下降30.6%。但是在疫情之下仍有部分國家的茶葉進口貿易量有上漲,如巴基斯坦2020年進口茶葉25.44萬t,比上一年上漲23.3%;荷蘭2020年進口茶葉1.96萬t,比上一年上漲12.4%(表2)。

表2 2019—2020年主要國家茶葉進口量變化 (萬t)Table 2 The import volume changes of major producing countries from 2019 to 2020
茶葉價格指數是 FAO按世界平均出口貿易份額加權的茶葉價格評價指數,反映了全球茶葉供需形勢變動對茶葉貿易價格的影響。近20年,茶葉價格總體上經歷了上漲的趨勢,2017年達到近期最高點3.24美元/kg后逐漸回落,2019年9月茶葉價格為2.38美元/kg,比2000年10月上漲了25%。近幾年來,由于主要茶葉生產國茶葉生產量大,全球市場茶葉供應充足;而另一方面,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北美的經濟衰退以及中東地區茶葉需求下降,都對茶葉需求產生消極影響,導致茶葉價格處于疲軟趨勢(圖1)。

圖1 2000—2019年茶葉綜合價格指數Figure 1 The average prices of tea leaves from 2000 to 2019
2020年第一季度,世界茶葉出口尚未受到產量減少的影響,茶葉貿易價格繼續下跌。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疫情導致的茶葉出口供應量暫時短缺以及物流運輸業務停滯,使得世界茶葉貿易價格經歷了探底回升。根據FAO數據,到2020年3月,茶葉價格跌到2.15美元/kg,比2019年9月下降近10%。直至2020年9月,茶葉價格上升到2.83美元/kg,比上年同期增長18.9%,比同年3月增長31.6%(表3)。

表3 疫情前后全球茶葉綜合價格變化 (美元/kg)Table 3 composite price changes of global tea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pidemic
一般而言,高收入國家的農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而茶葉的主要生產國都是發展中國家(表4)。中國、印度、肯尼亞和斯里蘭卡是世界上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國家,茶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茶葉的生產主要受到勞動力供應的影響,此外還有農作物產出的中間品投入情況的影響。

表4 2019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Table 4 The top 5 countries with highest tea plantation area in the world in 2019
第一,茶葉是季節性產出的農作物,其中春茶尤其受世人追捧,中國自古也有“春茶貴如金”的說法。而茶葉在初級生產中雇傭的勞動力比例較高。每年的2月到4月是中國春茶采摘和生產的關鍵時期,但2020年那段時期剛好是中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茶廠員工復工存在時間差,以致采茶工緊缺,對部分茶園的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印度也面臨同樣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據報道,2020年3月24日,印度宣布全國范圍內的嚴格封鎖,茶園的采摘和生產被叫停,即使印度中央政府后來明確茶園可以逐步開放人力,還是對春茶的采摘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據印度茶葉局數據,新冠肺炎加上洪澇災害的影響,使得2020年印度全年茶葉產量比2019年下降了9.7%。據中農促茶產業委員會數據顯示,2020年斯里蘭卡茶葉生產27.8萬t,比2019年下降7.2%。
第二,茶葉的生產離不開中間品投入,包括化肥、殺蟲劑等。疫情的發生導致這些中間品的生產大大降低,再加上國內和國際物流運輸的延誤,也間接對茶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第三,茶產業物流供應鏈受阻。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況下,不僅茶葉產能受到影響,供應鏈也受阻。物流是茶產業供應鏈中重要的環節之一。疫情導致國際物流運輸延誤,裝載茶葉的集裝箱在港口堆放不能及時裝運,而航空運輸的費用也暴漲,這些都對茶產業的全球供應產生消極影響。
影響全球茶葉經濟的另一主要決定因素是對茶葉的需求情況。首先,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價格直接影響商品需求量,當商品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會下降。但是需求量的變化取決于該商品的價格彈性,當價格彈性高時商品價格的微小上漲就會帶來需求量的大量下跌。然而,FAO的茶葉政府間工作小組(IGG)秘書處對選定市場茶葉的需求進行的分析表明,紅茶和綠茶價格彈性較小。因此,雖然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世界茶葉價格上漲,卻并非是影響茶葉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
其次,人們收入水平下降也會導致商品需求曲線移動。疫情帶來的經濟萎靡,使得一些消費者儲蓄能力低的發展中國家以及由于消費觀念導致儲蓄率較低的發達國家對生活非必需品的購買力下降。2021年1月底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估計萎縮3.5%,這意味著全球GDP總量由2019年的87.75萬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84.68萬億美元,直接縮減了3.07萬億美元。其中,茶葉消費大國印度GDP估計下降8%,俄羅斯、美國、德國、英國等茶葉進口大國的GDP估計分別下降3.6%、2.3%、5.4%和10%等。
再次,在疫情影響下,為了避免群眾聚集,很多公共場所關閉,一系列的文娛活動暫停。許多國家的地方政府甚至出臺了“封城”政策,以杜絕人員流通,降低疫情傳播概率。亞洲、北美和歐洲的餐廳、茶館相繼關閉(1912年在紐約成立的Wenham茶屋永久關閉[13]),人們因此無法聚在一起飲茶交流,茶文化傳播受阻,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對茶葉產品的需求下降。
綜上,疫情對茶葉貿易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下圖(圖4)。

圖4 新冠疫情對茶葉貿易的影響途徑Figure 4 The effect pathway of COVID-19 on the tea trade
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面臨的最大危機,給人們的心理和生活、經濟增長與就業、國家治理及世界治理等都帶來巨大影響[14]。雖然全球經濟復蘇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疫情使得人們對茶葉產品的認識逐漸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后勁反而逐步變大。
世界茶葉生產大國中國、印度、肯尼亞和斯里蘭卡占全球茶葉產量的四分之三。疫情發生以來,這幾個國家的生產遭受影響和產業復工程度卻不盡相同。
中國在此次新冠疫情流行中的防控表現和大國擔當是世界各國有目共睹的。2020年夏季以來,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出臺稅收減免、金融扶持等系列政策。經歷了春茶的減產后,茶產業迅速復蘇,2020年茶葉總產量仍實現了增長,其中綠茶產量達184.27萬t,同比增長3.94%;紅茶產量40.43萬t,同比增長31.59%[15]。
印度經濟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遭受了嚴重打擊。據印度茶葉委員會(Tea Board of India)統計數據,2020年印度茶葉產量125.56萬t,比2019年下降9.7%。雖然2021年1—2月茶葉產量3.36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近10%,但是2021年3月以來印度疫情再次出現兇猛反彈,對包括茶產業在內的各行業影響不容樂觀。
肯尼亞茶產業在2020年雖然也遭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在有利的天氣條件和茶園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的作用下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下,茶葉產量不降反增。根據肯尼亞茶葉發展局(Kenya Tea Development Agency,KTDA)數據顯示,2019/2020財年,KTDA下屬的小農戶生產了14.54億kg茶葉,比上一財年增長了28%。
斯里蘭卡在2020年3月末至4月初也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當時政府頒布為期3天的宵禁令豁免了茶葉種植者,讓他們能夠在疫情中不耽誤茶葉生產,但是位于科倫坡的茶葉拍賣中心曾一度暫停。2020年茶葉總產量為27.85萬t,比上一年減少7.2%。作為斯里蘭卡主要農業作物的世界聞名的錫蘭紅茶,產業的復工復產效果值得肯定。據斯里蘭卡茶葉局(Tea Board of Sri Lanka)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茶葉產量7.4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尤其是3月份產量2.84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1.4萬t,茶產業復蘇跡象明顯。其中,一季度CTC茶葉的累計產量為0.66萬t,比上年同期增漲23.7%。
與疫情期間茶葉生產受到消極影響相比,人們對茶葉產品的認識逐漸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后勁逐步變大。現有研究也表明,健康是促進茶葉消費的第一驅動力[12]。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間,人們更加重視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人們發現,茶葉含有的成分和功效與提高免疫力的目標一致,因此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飲茶健康,對茶葉的需求也增長起來。
新冠疫情極大地影響了國際貿易和國際貨物運輸,全球茶產業也遭受到沖擊。本文基于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Comtrade)、FAO、world bank、IMF以及茶葉主要生產國茶葉局等機構最新統計數據,分析了新冠疫情給全球茶葉生產和貿易帶來的影響。結果表明:勞動力和中間品投入下降以及供應鏈受阻使得全球茶葉產量下跌;茶葉價格受產出下降的影響而出現上漲;茶葉出口貿易也因產量下降以及收入和茶文化傳播渠道受到抑制導致出口量下跌。疫情后期隨著主要生產國的復工復產,全球茶葉產量會逐步恢復增長;而且疫情也使得人們對茶葉產品的認識逐漸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需求后勁反而逐步變大。
疫情的發生給中國茶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也是一個提升出口競爭力的好時機。
第一,重視培育推廣國際茶葉品牌。目前中國不斷完善茶葉品牌管理制度,已經成功培育了一批區域特色突出及產品特性鮮明的茶葉品牌,但是在國際上知名度還不高。世界品牌實驗室在紐約發布了“2021年全球十大奢侈茶品牌”的報告,中國只有竹葉青榜上有名。海外消費者熟識的品牌以歐美品牌居多。但中國茶企卻是很多歐美知名茶品牌的原料商,如法國品牌DAMMANN FRE RES(香縵如詩)以中國祁門紅茶為原料生產伯爵茶[16]。可見,中國茶葉完全有打造國際品牌的潛力和實力。
第二,健全茶葉質量標準體系,提高茶企生產經營水平。有學者研究指出SPS措施是中國茶葉出口的主要障礙[16],如歐盟對農藥殘留問題的監管就非常嚴格。建立健全不同等級茶葉質量體系標準,不僅有利于中國茶葉出口發達國家,也有利于贏得全世界茶葉貿易的定價權。此外,疫情的擴散使得人們對農產品食品安全更加重視,使得消費者更加關注茶企在“茶葉溯源的透明度”和“提供新鮮茶葉”方面的能力[13]。茶企應隨之加快推進茶園管理機械化、茶葉加工智能化以及茶企管理的數字化,建立生產、運輸與倉儲等方面的質量和價格透明模式。
第三,創新研發新的茶產品。中國茶葉有6大類,品種豐富。在疫情背景下,更可以創新思維,出口不拘泥于傳統的茶葉,應積極研發新茶產品,豐富優化茶產品結構,提升茶葉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另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現出對新式茶飲的興趣,若將國內廣受關注的新式茶飲品牌推廣出海,并開發符合當地人口味的茶飲品種,將更有助于提升中國茶的影響力。
第四,積極舉辦茶葉文化推廣活動。疫情的擴散使得一些面對面的飲茶體驗暫停,阻礙了傳統茶文化的推廣渠道。因此,茶行業應努力開拓其他渠道的茶文化推廣互動。可在國際會議上多爭取“出鏡”機會,如2020年12月召開的中非農業合作工作會議上,古崖紅作為唯一指定用茶,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頂級紅茶的品質和口碑。茶企也應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開展茶文化推廣活動。如可以通過跨境直播及海外網紅帶貨等模式,加快中國茶對于海外市場的滲透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