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宸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宋代商業經濟蓬勃發展,商品種類繁多,經濟穩固發展得益于其“崇文抑武”的時代政策,為社會相對安定和平提供了保障,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孟元老回憶北宋首都汴京提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币糟昃狒[景象可見北宋的和平安定、國泰民安,也正是因為這一政治制度的實施,促進了宋代的經濟繁榮和文化藝術的提升,繁榮的經濟和穩定的生活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插花賞花之雅趣提供了恰當環境。
繁榮的商品經濟同時促進了鮮花、瓷器的買賣。宋代被稱為“瓷器的時代”,五大官窯及各種民窯林立,定、汝、官、哥、鈞窯名號響徹古今,制瓷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瓷器貿易更是遠銷海外。南宋趙汝適的《諸蕃志》中提及宋人通過海上交通進行中外貿易,宋瓷曾遠銷30多個國家,外銷瓷器種類豐富含青瓷、白瓷、青白瓷和盆缽等。瓷器貿易的繁榮表明宋瓷早已深入人們生活中,而宋人本身好花事,對于陶瓷花器的普及有著促進作用,商品潮流的縮影之一就是文人書桌上的瓷質花瓶。南宋文獻《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風俗:“初一日,城內外家家供養,都插菖蒲、石榴、蜀葵花、梔子花之類,一早賣一萬貫花錢不啻……酒果、香燭、紙馬、粽子、水團莫計其數,只供養得一早,便為糞草。雖小家無花瓶者,用小壇也插一瓶花供養,蓋鄉土風俗如此?!眱H早市賣花就可賣出不止萬貫錢,彰顯商品經濟的繁榮和宋人對花卉的喜愛程度,而家中若沒花瓶者也會選用小壇插花的舉動,更是突顯插花賞花之行為有多盛行。
文人插花有別于宮廷、貴族插花般華麗,更崇尚清爽俊秀之感,花材皆以梅、蘭、竹、菊、水仙等素雅型為主。理性內斂的性格使文人多借花抒情、寄情,如周敦頤《愛蓮說》中借蓮以示“出淤泥不染”的品行,謝枋得在《武夷山中》中“幾生修得到梅花”用梅花展示其不屈的氣節等。文人好插花清賞,會將思想與瓶花相結合,以插理念花之形式影射人格、闡明教義,圖1的宋代理念花雖為畫作,依舊能清晰感受文人插理念花之精,以幾束清爽風格的菊花插于修長黑色膽瓶,膽瓶嵌套在花架內,旁賦詩文以寄情,整體給人以清爽之感。理念花的花卉構圖通常較清不拖沓,花器方面則會選用釉面純凈,裝飾簡潔的膽瓶。

圖1 宋 膽瓶秋卉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文人頗愛造型典雅的膽瓶,關于宋人口中的膽瓶非現在清晰定義的膽瓶,而是“上銳下圓,略如垂膽”這與此造型相似的一大類陶瓷花器都叫作膽瓶。書齋、臥室中常以一精致簡潔的膽瓶插以清瘦梅花顯示“尚雅”格調,詩詞中也是屢見其身影,如樓鑰《戲題膽瓶蕉》:“垂膽新瓷出汝窯,滿中幾莢浸云苗。”李彌遜《聲聲慢·木犀》:“睡夢里,膽瓶兒、枕畔數枝。”楊萬里《瓶里梅花》云:“膽樣銀瓶玉樣梅,此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里,喚入詩人幾案來?!倍嗵幵娢奶峒澳懫?可見文人對膽瓶這一類陶瓷花器的喜愛,口小微侈,鼓腹便于儲水,細頸便于容枝,造型優雅、簡潔,所以最為文人賞愛。
宋代文人士大夫對于花、器不光有要求,還會以著書立說的方式間接指導參與室內陳設器物的設計,如王安石在《上人書》中強調設計器物應注重實用性;陳襄于《百工由圣人作賦》中提到“化材適用”;范仲淹在《斫雕為樸賦》主張器物除去繁雜,返璞歸真,并且會親自參與陳設器物的制作,提出“制氣尚象”的創作準則。福建建陽窯窯址也曾出土一塊刻有“黃魯直書法一本”字樣的陶牌,可見文人不僅從思想上間接影響器物創作,也會直接參與陶瓷藝術的創作,但關于是否參與陶瓷花器工藝設計這一疑問尚未有較好佐證。
宋代百姓同樣好插花,如《洛陽牡丹記》載:“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節慶時,城內不分階級都會選擇插花來表達心情,但民間插花不同于貴族、文人插花,他們對于瓶花的形式美和意象美沒有過多的注重,在花器的選擇上多為大容量花器以供養花卉,由于經濟條件和才學素養的參差,大多也不會常買名貴陶瓷花器用作插花,也無閑趣如詩人、書法家般將情愫寄于山水,借花抒情、借瓶花言志。宋人楊萬里在《道旁店》詩中提到:“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鼻宄柯愤^路邊的小店,店內無茶水,商戶為了吸引顧客,裝點門面,會在店前使用青瓷瓶插花營造氛圍。尋常百姓家中庭院通常會選用盆類或大型瓶類的陶瓷花器將花供養,如《蓬萊仙館圖》(見圖2)中可見多處留有插花之景,從亭內矮幾到庭院內各處角落都擺放瓶花,而瓶花體型普遍偏大,皆以大容量為主,以花的供養為主,而非文人般賞玩,供養花的形式相對自由,陶瓷花器的選擇也相對隨性。

圖2 宋《蓬萊仙館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民間插花、盆景的興起帶動了民間陶瓷花器的發展,百姓對于陶瓷花器雖無固定喜好,但都以簡潔的造型和樸素的裝飾為優,關于陶瓷花器的選擇上宋代百姓的所用大同小異,最顯著的特點即為隨“意”,不過分講究所用之器,選擇陶瓷花器時不像貴族使用精致貴氣的御用瓷,也不如文人所用講究花、器相稱,瓶身是否含韻、雅之氣,在選擇上無過多共性,各類陶瓷花器皆可使用,體積大為先且多用于庭院供養花以盆景居多,相比貴族、文人,庶民對于陶瓷花器的喜好顯得更為自在。
當然宋人不光會擇花擇器,也會為了供養之花能存活時間更長,在器物的使用上也會做出調整。在寒季來臨或溫差較大的夜里,會選擇用銅瓶來替代瓷瓶供養花,以保證花的供養時長。在前人郭江洲發明的占景盤的基礎上稍加調整,燒制出了花插,如圖3南宋時期龍泉窯的豆青釉五管瓷花插,通體素雅古樸,內底含五個空心圓柱可用于插花造型,其與常見的水仙盆(見圖4)的核心區別正是中間的空心圓柱,因圓柱的存在,插花的造型相對于內底空平的水仙盆類花器更加豐富多樣,而圓柱底部留有細口,達到滋養花枝的效用,故花插的出現在插花造型與供花時日上是略勝于內底空平盆類花器,這也是宋人對花的熱愛灌于花與器的表現之一。

圖3 南宋 龍泉窯豆青釉五管瓷花插

圖4 宋 汝窯天青釉水仙盆
宋代陶瓷花器發展迅速,在經濟層面,一方面是良好的經濟基礎推動著文化的發展,有了安穩生活的前提便有閑情研究花事,這也為花事繁榮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制瓷業的興盛發展為陶瓷花器的精美設計提供保障,在陶瓷史上,宋代五大名窯名聲響徹內外,陶瓷工藝之精美無需贅述,商品經濟的發達保障了制瓷業的穩定發展,為陶瓷花器本身制作好了“里”;文化藝術滲入了陶瓷花器使用者的思想和要求,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中,為陶瓷花器設計了“表”。通覽陶瓷史可知,陶瓷花器的精美程度在文明社會的背景及階層審美要求下呈線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