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崧巖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中國書法的作品形式豐富多樣,在此筆者將常見紙上的十種書法作品形式(格式)列舉如下:
1.1.1 斗方
“斗方”一般指整張宣紙橫裁,呈“正方形”的書畫作品。
1.1.2 中堂
“中堂”為整張宣紙的豎式的書畫作品,因常常懸掛在堂屋(客廳)正中間的墻壁上而得名。
1.1.3 條幅“條幅”(也稱“豎幅”、“立軸”)一般是指整張宣紙豎裁,或以豎的形式進行書寫的長方形(長條)作品。
1.1.4 對聯
“對聯”(也稱“對子”、“楹聯”)一般是指整張宣紙豎裁為兩張,上、下聯書寫。或是以豎行的形式進行書寫的長方形(長條)作品。
1.1.5 扇面
主要有折扇與團扇。折扇扇面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形式。因為折扇形狀是上寬下窄的,在折扇扇面上進行創作時需要注意這一點。
團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它寓意著團團圓圓、如意吉祥。
1.1.6 條屏
是以多件“條幅”作品合并懸掛的稱為“條屏”,有“四條屏、六條屏、十二條等等”。
1.1.7 匾額
“匾額”一般是懸掛于門頭之上,標明建筑物的名稱和建筑物的性質。
1.1.8 5橫幅
“橫幅”(也稱“橫披”),是條幅的橫寫方式。
1.1.9 冊頁
“冊頁”是由尺幅不大的多張紙連折組成的一本“書”,可以單張書寫后,裝裱成冊,可以左右翻閱,易于創作。
1.1.10 手卷
“手卷”(也稱“長卷”)為小橫幅連續橫的裝裱而成。比橫幅長,可長可短。
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符號就可視為是陶瓷書法的起源或最初形狀,在文字還未規范形成時,人們就用符號與象形字在陶器、磚瓦等材料上刻畫與書寫,因此,陶瓷書法藝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圖1為嶺北麓寶雞境內的石鼓文,是最早具備完備書法藝術特征的書法作品。

圖1 石鼓文
陶瓷書法藝術的發展進步與紙上書法藝術的發展密不可分。許多瓶類陶瓷書法的表現形式上會借鑒紙上書法的作品格式,以增加作品的畫面的豐富性與美觀性,這也充分體現了陶瓷書法與紙上書法藝術的緊密聯系。
如今許多書家在進行瓶類陶瓷書法作品的創作時會將紙上書法格式應用到瓶類陶瓷書法上去,但由于二者的載體不同:一個是宣紙,一個是瓶類陶瓷,一個是平面,一個是立體,并且瓶類陶瓷是有弧度的,所以在瓶類陶瓷上要預設好位置、圖形。如圖2作品,其應用了紙上書法格式中的冊頁形式進行創作,具有典雅效果。

圖2 冊頁書法瓶
其他紙上形式(格式)如折扇扇面、團扇扇面、斗方等都常見于瓶類陶瓷書法的創作中。如此結合,作品既以新的載體形式出現,也具有傳統的文化氣息,是繼承和創新的一種良好結合。
隨著陶瓷藝術的迅速發展,陶瓷這一領域在飛快前進,各類各式的陶瓷造型也出現在大眾面前,如今以書法作為主要的創作需求出現在大眾面前的瓶類陶瓷器型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為直形瓶,即瓶身接近平直,弧度較小,與平面的紙類相似。如圖3所示。直形瓶便于創作者進行書寫,行列長度可以更精準更便捷的把握,內容易于規范整齊排列,同時方便作者進行技法的使用與位置經營。從便捷的角度出發,可以說直形瓶是陶瓷書法創作的佳品。

圖3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書法瓶
二為弧形瓶,即瓶身呈曲線型,弧度較大。弧形瓶同直形瓶比較,書寫要求與內容布局的難度略高一些。在弧形瓶上進行陶瓷書法的創作,通常在瓶頸以下,瓶身腰部上方三分之一(或二)處開始書寫內容,腰部下方三分之一(或二)處結束,這樣一來,便于觀賞者將作品內容盡收眼底。
弧形瓶按造型來區分常有以下類型:
2.2.1 上大下小型
此類瓶身器型呈上大下小的造型,如圖4,即瓶身腰部以上部位,接近肩部處弧度最大,腰部下方弧度小。根據此類瓷瓶的器型,書寫者在其瓶身的腰部上方處進行書寫相對比較合適,展現的書寫內容可以最大化,適于觀賞。

圖4 梅瓶
2.2.2 上小下大型
此類瓶身器型呈上小下大的造型,如圖5《宋定窯玉壺春瓶》,即瓶身中部以下部位,腹部處弧度最大,腰部上方弧度小。其瓶身如水滴形狀一般,線條流暢,上小下大,根據其瓶身造型,在其瓶身中下部位置進行創作較佳。

圖5 宋定窯玉壺春瓶
2.2.3 圓球型
此類瓶身器型呈圓球型,瓶身滾圓似球,即瓶身中部弧度最大,上下兩端弧度逐漸縮小,如圖6《郎世寧雄鷹天球瓶》。此類瓷瓶瓶身滾圓飽滿,適合全面創作或中間部位創作。

圖6 郎世寧雄鷹天球瓶
這四種瓶形是較為典型的瓶類器型,弧形瓶在造型上比直形瓶更加多樣,器型更加美觀,是常見的陶瓷書法藝術的載體。
當下陶瓷藝術發展迅速,瓷瓶類型非常的豐富與多樣,許多瓶形為設計者憑靈感創作而出,暫無專業名稱和圖片,在此就不過多描述。總的來說,瓶類陶瓷書法的創作必須根據其瓷瓶的形狀、瓶身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尺寸以及多種條件來綜合考慮,再進行設計和創作,經過多次的思考與實踐才能完成一件較佳的瓶類陶瓷書法作品。
在瓶類陶瓷上進行書法創作,需要提前進行一些思考:根據瓷瓶的造型如何進行內容上的布局、書寫內容與書體的選擇、字體大小的設置。這幾個問題是必須在創作之前考慮清楚的,如同書法家寫字時做到“意在筆先”一般,方可一氣呵成,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要選擇書寫的內容,如古文、詩詞等;內容確定后,可根據內容的時代(朝代)進而選擇書體,如秦朝的文章,可用篆書書體創作;漢代的詩歌,可用隸書書體體現。書體與書寫內容的時代性統一,則會提高作品整體的歷史韻味,更富古味。當然,這僅是一個方法,也可更換書體,以嶄新風貌示人,更具新意。
瓶類陶瓷的面積有限,書寫位置一般在瓶身中間上下三分之一(或二)處開始與結束,文章上方已談及,此處就不再過多贅述。一件陶瓷書法作品,其書法內容的面積總量應不少于瓷瓶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效果才能較佳。
那么如何設置字體的大小呢?字體的大小設置應至少考慮到以下兩點。
(1)根據書寫內容的字數與瓶身的面積,如字數較多,而瓶身面積又少,則書寫時字體就必須寫成小號,如本文圖2中的瓷瓶,其字數較多,書寫者就采取了小字的設計。一般來說,書寫者不能改變陶瓷造型,但可以變化書寫內容,這樣看來,這一點是易解決的。
(2)在創作之前,要預設完成后的效果與擺放的位置,如果書寫者追求氣勢磅礴的效果,則需要設置大號字體,已達開闊大氣之勢,如圖7;若追清新娟秀之風,則可字體小號且瘦之。同時作品效果需要與擺放位置結合起來,作品若置較遠處,則可追求磅礴之氣;若放置近處,需清秀之風,則不適過大。
瓶類陶瓷書法藝術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審美趣味以及價值取向,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與生活性,陶瓷書法藝術也貫穿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創新。陶瓷和書法皆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二者的結合不單單是的器皿裝飾藝術上的創新與變化,更是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瓶類陶瓷形式多樣,造型豐富,進行瓶類陶瓷書法的創作,需基于瓷瓶造型來設計好書寫位置、書寫內容、字體大小、背景顏色等一系列創作中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重要的是創作者須具備一定的書法水平和陶瓷功底,這樣才能創作出佳品。優秀的瓶類陶瓷書法的作品不僅能夠將陶瓷藝術和書法藝術以新形式新面貌來展現,更是能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踵事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