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進口貿易對中國制造業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效應分析
——基于生產率異質性的實證研究

2022-03-18 08:42:30潘宏飛
生產力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效應企業

潘宏飛,汪 琦

(寧波大學 商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一、引言

2018 年11 月在上海成功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進口博覽會表明我國正式從出口戰略轉向進出口平衡戰略,進口貿易引致的技術進步成為我國企業提升創新能力,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而2019 年底新冠疫情的暴發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世界經貿形勢和各國的經貿政策。逆全球化思潮的重新泛起,經濟下行造成外部需求低迷、中國面臨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種種不利因素使以往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收益遞減,同時,也倒逼企業必須考慮兩個動態問題:如何短期內實現一定的績效以生存?又如何保證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以發展?由于競爭的復雜、市場的多變以及技術創新的動態化,雙元創新正成為企業在獲取短期績效基礎上形成未來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

雙元創新是指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的組合和共存。開發性創新是利用現有知識和技術進行的幅度較小、漸進式的創新活動;探索性創新是探索新的知識和技能,是一種幅度較大、激進的創新活動。隨著我國進口規模的急劇增大,進口貿易對制造企業雙元創新產生不容忽視且極其復雜的效應,尤其是企業形成了生產率異質性,當進口貿易不能確保所有企業的雙元創新活動都能受益時,高生產率的企業是否更有可能在進口貿易中獲得創新激勵并進行雙元創新的高水平平衡與交互,而低生產率的企業是否在進口競爭期間被迫減少甚至停止創新行為并導致低層次的雙元創新平衡組合,或進口貿易促進機制發生逆轉并導致交互創新能力的下降?本文以企業生產率為調節變量,研究進口貿易對企業平衡性以及交互性雙元創新的異質性效應,以期挖掘進口貿易影響下,企業創新的共性特征及內在規律性,為相關理論提供有益補充。

二、文獻綜述

(一)雙元創新界定、模式

雙元創新的前身是由Duncan 提出的“雙元型組織”理論,指的是有機式組織和機械式組織,他認為企業應使用雙重組織結構形式進行創新行為。隨后,March(1991)[1]將雙元型組織具體化為利用和探索兩種方式,他認為企業若只重視其中之一,是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因此,企業只有在兩者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才能使企業存活并繁盛起來。Benner和Tushman(2003)[2]將雙元型組織概念引入產品創新研究,先后將技術創新劃分為探索式創新與開發式創新,Jansen 等(2006)[3]、Zhou 和Wu(2010)[4]進一步擴展并深化了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的概念,認為探索性創新與靈活多樣的外部搜尋行為、研發創新工作、風險承受能力等有關,有助于企業開發新產品并拓展新興市場;而開發性創新主要涉及產品質量的持續改進,完善擁有的知識技術并維持現有的市場需求。

關于雙元創新的模式,目前學界主要探討了平衡性和交互性兩種模式,其中,平衡性雙元創新將探索和開發創新看成是連續性變量,強調資源有限時在兩種創新間尋找最佳均衡點,如果一家企業過于強調開發性創新,會降低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導致企業陷入“次優均衡”與“能力陷阱”[5];而過于強調探索性創新,卻容易導致“創新陷阱”,顯示出過多的創意而缺乏其核心競爭力。因此,為了克服該組織管理悖論,一些學者認為,企業必須同時開展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即雙元創新,并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6],以達改善企業的長期績效的目標[7]。Andriopoulos 和Lewis(2009)[8]、董小英等(2015)[9]認為,交互性創新意味著兩種創新之間的互補性、協調性,企業間可以通過結盟、合作從其他組織獲取信息和資源,同時進行開發性和探索性創新以補充彼此的優勢。Gupta 等(2006)[10]、Blindenbach和Ende(2014)[11]指出,一些擁有相當冗余資源的組織,能夠對資源進行創造性的利用,同時進行開發性和探索性創新活動,從而體現出雙元創新互相刺激、補充放大的效應。

(二)雙元創新的測度

雙元創新的指標及測算在前期的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是使用主觀數據來衡量創新績效,如Lubatkin 等(2006)[12]、張峰和王睿(2016)[13]均通過設計題項、發放問卷、制作量表來獲取企業的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績效。近年來,鑒于數據的代表性與客觀性,部分學者提出使用企業可量化數據來測算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蘇昕和周升師(2019)[14]采用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研發強度來測量探索性創新,用投入導向的數據包絡分析法計算綜合技術效率來衡量開發性創新。還有一部分學者選擇使用能夠直接反映企業創新能力的專利相關數據來衡量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如Arndt 和Sternberg(2000)[15]用企業發明專利表示探索性創新,用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之和衡量開發性創新。Acs 和Audretsch(2010)[16]也證明使用各項專利數據來測量企業雙元創新是可行的,能夠較好地體現出企業創新能力。陳紅等(2019)[17]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定義了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楊雪等(2017)[18]則使用企業發明專利數度量企業的探索性創新,用外觀和實用新型專利數度量企業開發性創新績效。以上學者的研究說明,使用企業專利數據衡量企業雙元創新具有實操性及可靠性。

而關于平衡性創新和交互性創新的測算,使用較多的就是采用李克特量表測量雙元創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He 和Wong(2004)[19]開發提出的量表,運用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指標的乘積代表交互性創新,用差的絕對值代表兩者間的取舍(乘積愈大且之間差的絕對值愈小,代表雙元創新越平衡)。

(三)進口貿易與企業創新

當前,關于進口貿易與企業創新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將進口貿易分為資本品進口自由化以及中間品進口自由化兩個方面。發展中國家通過進口中間品和設備從工業化國家獲得技術溢出,企業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樣化的高質量產品。企業不僅可以降低研發成本,還可以擁有更多的研發資金來提高創新能力[20]。楚明欽和丁平(2013)[21]指出,中間品的進口促進了中國企業技術進步,而資本品由于母國對知識產權較為敏感,又因其技術先進且難以模仿,因而抑制了該路徑的知識溢出。國內研究人員主要通過海關數據庫、工企數據庫和創新專利數據庫的匹配數據來研究進口貿易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趙建春和毛其淋(2015)[22]基于中國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使用1999—2007 年的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研究了進口關稅減免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發現進口貿易極大地促進了企業創新,并且這種促進作用更多是通過“擴展邊際”來實現。林薛棟等(2017)[23]利用2000—2006 年的海關數據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研究了進口自由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發現了中間品進口自由化通過多種路徑機制總體促進了企業創新,但從高技術國家進口的中間品會對企業創新產生抑制作用。

三、理論假設

本文以進口貿易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激勵與擠出效應、競爭效應和創新要素配置為出發點,分析了生產率對于中國制造業企業雙元創新的重要性。

(一)進口創新激勵與擠出效應

赫爾希曼結合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發現僅靠國內資源和創新活動無法填補“技術缺口”,技術尚未成熟的行業需通過對外貿易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術來轉移或規避風險。由于小規模中國企業大多采用代加工模式拓展海外市場,其產品質量受制于大型購買商的需求,生產過程中對于進口中間品依賴較大[24]。進口貿易使這些企業能以更多品種和更高質量購買更好的中間品,并直接用于生產,以節省自己的研發成本,產生了較強的創新激勵效應。但低生產率企業轉化吸收這些進口品的成本過高,使其進行風險性較大的探索性創新的邊際成本遠大于邊際收益,因此進口貿易會擠占企業自身的探索性創新活動;對于高生產率的企業而言,其獲取進口技術溢出阻礙較少,對國外知識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強,這些企業以中間投入品為載體,通過技術轉移促進了對先進技術的模仿[25],有動力進行風險較大的探索性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并通過擴大國內企業的產品范圍實現創新產品的商業化,由此,進口貿易對高生產率企業的探索性創新產生正向激勵效應。

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1:進口貿易促進了高生產率制造業企業的探索性創新,抑制了低生產率制造業企業的探索性創新。

(二)進口競爭效應

進口貿易引致的市場競爭給低生產率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提供了研發創新的動力,迫使企業通過開發性創新來改良產品,進行技術升級,短期內增強自身的競爭力[26],以維持老市場甚至獲得更大利潤;由于高生產率企業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有充足的資金、廣泛的客戶網絡支持創新投資,因此高生產率企業能夠更快地對這種競爭作出反應。進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可能會帶來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27],高生產率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需要通過開發性創新實現現有技術短期內的優化以降低生產成本,有助于更好地滿足目標市場需求,實現自己進一步的規模擴張。

據此,提出假設H2:進口貿易促進了企業的開發性創新,由于生產率的差異,高生產率企業的開發創新促進效應更明顯。

(三)創新要素配置

進口貿易彌補了進口國的技術缺口,但同時又帶來了激烈的競爭,使進口國市場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低生產率企業難以通過現有知識和技能來獲得持續性競爭優勢[3],面臨著企業績效下滑的挑戰。由于探索性創新效益的發揮一般具有滯后性,且創新過程復雜[28],企業會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與機會成本。因此,低生產率企業不得不將有限的資源用于對異質性程度較低知識的處理[29],將更多的創新要素放在開發性創新活動中,增加對當前主營業務的資源投入和目標產品市場的供給,不給對手“可乘之機”,進而維持自身競爭地位,同時大幅度減少探索性創新要素配給以減少研發風險,降低創新成本。

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3:進口貿易使得低生產率企業開發性與探索性創新的差值增大,而雙元交互能力減小,促進效應呈現出不穩定性和程度小的特征。

而對于高生產率企業來說,通過開發性創新能夠對現有知識與技術進行挖掘及優化,并運用于組織經營領域,提高產品質量、改善運行效率等,從而提升顧客滿意度,增強客戶粘性[30],鞏固企業現有競爭地位。然而,為了在相關領域扮演領跑者,高生產率企業也會將部分資源用于探索性創新,通過投資高風險項目,以獲取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流程形成核心競爭優勢。隨著資源和經驗的積累,探索性創新的效益逐漸顯現,增強了企業對技術變革和市場不確定的適應能力[31],為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創造條件。

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4:進口貿易顯著提升了高生產率企業的雙元創新水平,并推動企業平衡性創新和交互性創新高水平地同步增大。

四、數據描述與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選用2010—2017 年全部A 股上市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基礎數據來源于Wind 數據庫、海關數據庫和企業專利數據庫,通過EPS 數據查詢系統進行匹配。根據研究的需要,對數據進行了以下處理:(1)為了避免極端值的影響,對連續變量采用上下1%的縮尾處理;(2)刪除成立時間無效、工業銷售產值缺失、從業人員小于10、固定資產缺失或者大于總資產的企業。

(二)變量測量

被解釋變量:(1)借鑒Arndt 和Sternberg(2000)[15]的做法,采用企業發明專利的授權數表示探索性創新,用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數之和表示開發性創新;(2)借鑒He 和Wong(2004)[19]的方法,采用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差的絕對值來表示平衡性創新;(3)借鑒Cao 等(2009)[32]的研究,采用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的乘積來表示交互性創新。

解釋變量與調節變量:(1)進口值,用企業每年的總進口額取自然對數來測量;(2)生產率,企業的生產率水平借鑒李平和史亞茹(2020)[33]的做法,采用勞動生產率來表示,其等于工業銷售值比上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然后平均劃分為四個區間,從0~3依次進行賦值。0 表示生產率最低的企業組合,3 表示生產率最高的企業組合。

另外,本文還借鑒李平和史亞茹(2020)[33]、林薛棟等(2017)[23]、康志勇(2011)[34]的研究,引入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企業利潤率(Roa)、企業負債率(Lev)、政府補貼強度(Sub)、企業平均工資(Sla)作為控制變量,各變量的計算方法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類型、變量名稱、代碼及測量

(三)模型設定

為了驗證進口貿易與企業雙元創新之間的關系,檢驗生產率的調節效應,本文借鑒李平和史亞茹(2020)[33]的研究,構建以下模型:

其中,被解釋變量lnno是企業i第t年的企業創新活動,包括探索性創新、開發性創新、平衡性創新以及交互性創新。如果import與Pr交乘項系數顯著大于0,這表明生產率的調節作用正向激勵了企業的進口創新活動。

由模型(1)可以得出,當Pri0為0 時,即生產率在最低水平時進口貿易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效應為β1,當生產率Pri0在其他分位數水平時,進口貿易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效應為(β1+β2×Pri0)。為分別檢驗進口貿易對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及兩者平衡性與交互性的影響,建立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

五、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結果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的均值分別為0.58 和2.27,方差分別為0.81 和1.15,說明樣本企業的開發性創新水平更高但不同企業間存在較大差異,而探索性創新水平總體較低但更為平穩。同理,交互性創新比平衡性創新波動大。表2 中的均值和中位數水平顯示,超過25%的企業探索性創新每年不足一次,開發性創新的狀況要更好,這與我國實際情況相吻合。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相關性檢驗

為初步判斷各主要變量的相關性,對企業雙元創新與進口值及其和生產率的交互項進行Pearson檢驗,結果如表3 所示。進口貿易在1%水平下顯著促進了高生產率企業雙元創新,而低生產率企業只對開發性創新有正向促進作用。

表3 主要變量的相關性檢驗

(三)回歸結果分析

為考察生產率對企業進口創新的影響,本文使用了企業進口值及其和生產率的交互項對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進行了回歸分析,經過F 檢驗和豪斯曼檢驗,本文選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對數據進行了估計。回歸結果如表3 所示,總體來看生產率和進口值的交互項系數均顯著為正,這表明生產率的調節作用正向激勵了企業的進口創新活動。

進一步講,表3 中第一列結果顯示,當Pr等于0 時,即當生產率在最低水平時,進口貿易對探索性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019(P<0.01),這表明進口貿易通過擠出效應來抑制企業的探索性創新,而進口貿易與生產率的交互項系數對探索性創新的回歸顯著為正,說明隨著生產率的提高,進口貿易對探索性創新的效應轉變為正。第二列顯示,當Pr等于0時,進口貿易對開發性創新的系數顯著為正,這表明即使對于低效率企業,進口貿易依然通過激勵效應促進了開發性創新活動,隨著生產率的提高,進口貿易與生產率的交互項系數對開發性創新的回歸系數不僅顯著為正且遠遠大于Pr等于0 時進口貿易對開發性創新的效應,也遠遠大于生產率超過中位數水平時,進口對探索性創新的影響。這說明生產率對開發性創新的調節作用力度更大并更為顯著。據此,假設H1、H2 得到驗證。

表4 進口貿易與雙元創新關系檢驗

第三列與第四列結果顯示,當Pr等于0 時,進口對平衡性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022(p<0.05),而進口對交互性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076(p<0.01),即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的差值增大,互補性乘積減小,說明資源有限條件下,進口貿易使低生產率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向了研發周期短、投資回報較高的開發性創新,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但同時也減少了探索性創新活動,造成交互性雙元創新受到抑制,低生產率企業由于資源約束無法同時大規模進行開發性創新與探索性創新。據此,假設H3 得到驗證。

而隨著生產率的提高,當企業的生產率超過中位數水平時,生產率與進口額的交互項對平衡性創新回歸系數為0.048(p<0.01),對交互性創新的回歸系數為0.097(p<0.01),這是由于將進口產品直接運用于本國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技術溢出”[35],那些跨過了創新門檻的高生產率企業與國外的技術差距較小,可能會從外部知識溢出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企業所獲生產資源不斷積累甚至有余。面對外來進口的沖擊,高生產率企業大力通過開發性創新維持已有市場,同時憑借其豐富的資源和快速轉化創新成果的能力,利用探索性創新建立技術壁壘以取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因此進口貿易會促使高生產率企業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同時增大,但開發性創新的力度更強,拉大了與探索性創新的差值。此外,通過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能力的互補放大效應,企業的交互性創新得以在高水平上實現。據此,假設H4 得到驗證。

(四)穩健性檢驗

為避免變量測算誤差以及存在的樣本偏誤等可能對主要結論產生影響的因素,論文采用雙元創新指標替換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創新指標的重新選取:根據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6 號-無形資產》,企業R&D 投入可分為兩個階段,其中開發階段要求有條件資本化處理,而研究階段采用費用化處理。與傾向于開發性創新的企業相比,高創業導向的企業會更多地在陌生的領域探索,更加偏向于探索性的支出。因此,研發投入費用化程度越高,企業更傾向于進行探索性創新;研發投入資本化程度越高,企業更傾向于進行開發性創新。本文借鑒馬連福等(2019)[36]、杜善重和李卓(2019)[37]、盛明泉等(2020)[38]的研究,選用研發階段的費用化支出與資產總計之比(Exp2)表示探索性創新,采用資本化支出與資產總計之比(Dev2)表示開發性創新,并利用這兩個指標重新測算平衡性創新和交互性創新,以此來檢驗進口貿易對企業的創新效應。回歸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

結果顯示,進口貿易對雙元創新的主效應與生產率調節效應的回歸結果均與前文所得結論總體保持一致,證實了本文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五)內生性檢驗

由于進口貿易與企業創新之間的緊密聯系,兩者可能會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進而就導致內生性問題的存在,為了消除內生性的影響,使回歸結果更加穩健,本文將進口貿易滯后一階作為工具變量,并采用GMM 方法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內生性檢驗回歸結果

(六)異質性分析

我們按照企業的控股情況將進口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分樣本進行回歸,結果如表7 所示。

表7 分樣本回歸結果

當Pr等于0 時,即當企業的生產率處在最小區間時,進口貿易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探索性創新都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但對國有企業的擠出效應遠遠大于非國有企業。進口貿易會使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相比非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更傾向于最終在風險較低的開發性創新項目上做出妥協,淘汰風險相對較高的探索性創新活動,在方案的具體安排上傾向于抑制探索性創新、鼓勵開發性創新。而進口貿易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開發性創新都產生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對非國有企業開發性創新拉動作用也遠高于國有企業,說明進口貿易對非國有企業創新帶來的動力和壓力都更為明顯。從平衡性雙元創新和交互性雙元創新看,進口貿易對國有企業沒有明顯的效應,但對非國有企業平衡性創新帶來了顯著的正效應,而對其交互性創新產生了抑制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兩種不同性質企業進口值與生產率交互項對于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探索性創新和開發性創新都產生了顯著的正面作用,體現出了一定的共性,但國有企業的探索性創新系數(0.005)遠小于非國有企業(0.051)。這表明高生產率非國有企業目標偏好與國有企業不同,更加注重經濟目標,為了努力改善業績,獲取超額利潤,前者對風險的承擔意愿、對探索性創新失敗的容忍度更高[39],會更積極地通過探索性創新以促進技術變革、市場信息對組織技能與常規活動的融入,推動產品、技術和營銷戰略的全方位創新[40],提高了抵御競爭對手模仿和替代的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地位[41]。

從平衡性雙元創新看,進口貿易對高生產率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平衡性創新都帶來了顯著的正效應,說明在資源約束條件下,進口貿易促使高生產率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雙元創新均衡點上同樣更傾向于開發性創新且加大了與探索性創新的差值。但從交互性創新看,進口貿易對國有企業沒有顯著作用,而明顯提高了非國有企業的交互創新能力。可見,隨著高生產率非國有企業資源的積累和逐步冗余,進口貿易能同時提升這些企業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水平(盡管這種水平的提升可能更偏重于開發性創新),使得非國有企業能同時高水平交互式進行開發性與探索性兩種創新,并得到雙元創新的交互放大效應。

六、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選用2010—2017 年全部A 股上市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進口貿易對制造業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效應,檢驗了生產率的調節效應,研究結論如下:第一,進口貿易對企業探索性創新的影響存在“拐點效應”,只有當企業的生產率越過中位數水平時,進口對探索性創新的積極影響才得以體現。第二,進口貿易能促進企業的開發性創新活動。開發性創新是基于現有知識的漸進性創新,受資源約束少,可預測性強,有助于企業保持或提升市場地位,進而穩住市場份額。第三,進口貿易對制造業企業平衡性雙元創新和交互性創新的影響效應存在出顯著的差異性。進口貿易對高生產率和低生產率企業的平衡性創新都帶來了顯著的正效應,說明在資源約束條件下,進口貿易促使企業在雙元創新均衡點上更傾向于開發性創新且加大了與探索性創新的差值,但從交互性創新看,進口貿易對低生產率企業有抑制作用,但明顯提高了高生產率企業的交互創新能力。這表明相較于低生產率企業,隨著高效率企業資源的積累和逐步冗余,進口貿易能同時提升這些高效率企業開發性創新和探索性創新水平,使得高生產率企業探索性創新與開發性創新的差值和乘積都在更高水平上同步增大,雙元創新能力顯著增大。第四,進口貿易對國有企業雙元創新的平衡與交互很難有實質上的提升,但明顯提升了非國有企業平衡性雙元創新和交互式雙元創新的能力。

(二)啟示

高生產率企業在面對進口競爭和吸收技術外溢上具有比較優勢,要充分利用進口貿易,在進口關鍵設備的同時不能降低基礎研究能力,以提升雙元創新水平。同時,高生產率企業需要同時重視兩種創新活動。開發性創新為企業提供了當前穩定性與短期效益,而探索性創新為企業提供了長期競爭力與未來效益,由于探索性創新不僅要求企業遠離當前的熟悉領域,還需要大量投入資源,因而企業在選擇探索性創新時需要更多耐心與承受能力,以此來達到兩種創新既合作又競爭,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進而產生“1+1>2”的協同效應。

對于低生產率企業而言,盡管現階段進口貿易可能并未帶來整體上的收益,但進口貿易仍有利于提升其開發性創新水平。在如今國際貿易爭端趨于激烈的狀況下,政府要積極引導本土小規模企業,支持他們進行技術升級,增強其信貸能力,更多地鼓勵低生產率企業嘗試探索性創新來提升長期競爭力。同時,低生產率企業應了解開發性創新積極效應延續的時間,及時實現再創新,確保其能為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與持續優勢做出貢獻。

此外,國有企業應加快市場化改革,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實施高管任命去行政化。只有市場化改革,才能倒逼國有企業通過高效的進口渠道實現合理化進口中間品組合,更多進行探索性創新,并由此構建無法替代的核心競爭優勢,這也是國有企業實現良性發展的重要策略。

猜你喜歡
效應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懶馬效應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場景效應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97视频免费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69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AV毛片|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18| 永久毛片在线播| 欧美国产另类|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色综合综合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欧美h| 亚洲天堂777| 视频一区亚洲|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二区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欧美色图第一页|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97视频在线| 成人午夜久久|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性爱网站| 99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h视频在线播放|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毛片网站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成肉网|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一级毛片网|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国产喷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