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將民生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就業、分配、社保、教育、健康等民生問題,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發表了關于民生問題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意義深刻,為新時代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指明了方向,為廣大領導干部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連續推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問題五個方面的重要論述。其中,就業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本期我們節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方面的重要論述,供廣大領導干部學習領會。
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的講話
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創新和就業關系。我國發展面臨雙重矛盾,一方面要加快創新、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另一方面加快創新必然引起技術落后企業關停并轉,帶來相當數量的失業。有人說,現在是科技進步和教育在賽跑,結果是科技跑贏了,教育跑輸了。科技進步和創新創造了很多新的業態,但勞動力難以適應,造成了大量結構性失業。……要把握好科技創新和穩定就業的平衡點,既要堅定不移加快創新,也要實施有效的社會政策特別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決增強勞動人口就業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問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2014 年8月18 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就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一個人沒有就業,就無法融入社會,也難以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失業的人多了,社會穩定就面臨很大危險。有的民族地區就業問題突出,必須堅持就業第一,增強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切實把這個民生頭等大事抓好。民族地區發展二、三產業,開發項目、建設重點工程,無論誰投資,都要注重增加當地群眾就業、促進當地群眾增收。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做好就業工作,一定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要準備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結構性失業預案,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要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增強就業人員技能,提高農民工和其他各類再就業人員轉崗就業能力。要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為勞動者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要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形成勞動光榮、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
——2014年12月9日,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要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抓住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等問題,關注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群體,完善制度,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2015 年4月28 日,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
解決就業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要發揮市場作用,而不是政府全包下來。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吸納就業,為各族群眾走出農牧區到城鎮和企業就業、經商創業提供更多幫助。要加強就業指導,逐步轉變當地群眾尤其是年輕人就業觀念,使他們有信心有能力投身到市場經濟中去。要注重因地制宜,農牧業、旅游業、服務業、民族工藝等特色優勢產業門檻低、入手快,有較強吸納就業能力,應該重點扶持。
——2015 年8月24 日,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深刻轉變,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這對部分勞動群眾就業帶來了暫時的影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財政專項獎補等支持政策,落實和完善援助措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鼓勵企業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安置分流有序、社會和諧穩定。
——2016 年4 月26 日,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和愛護廣大勞動群眾,切實把黨和國家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創新,堅決掃除制約廣大勞動群眾就業創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降低就業創業成本,支持廣大勞動群眾積極就業、大膽創業。要切實維護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幫助廣大勞動群眾排憂解難,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2016 年4 月26 日,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對就業困難人員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確保他們就業有門路、生活有保障。要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理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2019 年5月22 日,習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抓好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類幫扶,提高政策精準性。要鼓勵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盡快返崗復工,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要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解決個體工商戶盡快恢復營業問題。要加快推動線上登記失業和申領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人員應發盡發、應保盡保。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盡早就業。
——2020 年2月23 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
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發揮其就業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升教育質量,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切實防范規模性失業風險。
——2021 年12 月8 日至10 日,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