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楊 倩
■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杜世遠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理工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實驗課,是理論物理學的拓展和延伸,并與其相輔相成。利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與實驗操作技能進行創造性實驗設計,并運用到專業相關的生產和實踐中,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網絡在各個高校都已經實現普及化,互聯網已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渠道,同時,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也給每位教師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能夠利用先進的網絡平臺,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將線上的互聯網平臺與線下的實體課堂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既利用了先進發達的互聯網平臺,同時也發揮了線下課堂所特有的積極反饋的作用,通過結合線上和線下教學所特有的優勢,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該模式不僅能夠繼續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監督、引導和啟發的重要作用,還可以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學習中,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性。然而,目前針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很少,需進一步的探索。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和新實驗需要不斷補充并融入課程體系,從而使課程難度進一步增大,對學生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然而,由于教育體制改革,課程學時數卻不增反減,加上課程本身知識點較多,內容環環相扣,學生極易產生畏難情緒。
傳統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采用單一線下授課的教學模式,整個過程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過程,大部分學生只是照貓畫虎似的模仿老師的操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效率低。因此,開展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十分必要的。
混合式教學模式總體教學過程分為課前線上預習、課中線下教學、課后線上線下鞏固拓展三大部分。
(1)課前線上教學:課前教師在線上網絡平臺向學生提供課堂實驗相關內容的視頻、課件、操作演示視頻以及知識點習題,并向學生發布學習任務。
(2)課中線下教學:教師可以在線下課堂上對整個實驗原理做簡要回顧,由于學生已經在線上提前觀看了操作視頻,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操作步驟進行提問,從而增加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針對學生不清楚的地方進行有目的性的講解。
(3)課后線上線下鞏固拓展: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網絡平臺,線上發布實驗所涉及的原理介紹和數據處理表格,學生可以在線填寫數據處理表格,便于報告的保存和實驗成績的統計。教師可以線上推送拓展實驗、考研、學科前沿的能夠資料,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項目。
本文將大物實驗教學內容分為通識教育板塊、專業精通板塊和創新激發板塊,幫助學生在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在本專業上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通識教育板塊:通識教育板塊所授內容是所有理工類學生均應掌握的基礎內容,包括力學、電學、光學等涉及的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的測量方法、基本的數據處理方法等,通過該板塊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具備理工類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物理實驗基礎。
(2)專業精通板塊:如上所述,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情況,科學合理地為學生量身定制實驗內容是必要的。例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和電器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對學生電路設計能力要求較高,可以對該類專業的學生適當增加電學相關的實驗,如電表改裝、示波器的使用等,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相關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3)創新激發板塊:創新激發板塊的實驗帶有一定的綜合應用性質和設計創新性,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室提供的實驗條件的基礎上,自行查閱資料,分析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方案,并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通過不斷地調整和測試,最終得到實驗結果。該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該混合式教學模式既利用了先進的互聯網平臺,同時也發揮了線下課堂所特有的積極反饋作用,不僅能夠繼續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監督、引導和啟發的重要作用,同時可以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學習中,最終實現《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最優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