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蘭
(建德市水利局,浙江 杭州 311600)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環境保護觀念也在更新和提升,特別是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建設工程,必須要遵從順應自然發展的基本要求,將工程建設的生態性與環保性納入規劃標準當中,避免只關注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水資源的保護。水利項目的開發建設對于原有水文環境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研究人員應當更重視做好對生態積極影響方面的引導,以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驅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明晰生態水利規劃和水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聯性。
水資源在人類的生活生產體系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包括農業、工業等產業體系當中也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才能夠保證正常運轉。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是存在著分布不均勻、人均量偏低的問題,必須要通過開展水利工程項目來對現有水資源進行充分科學的配置管理,使其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用。水利工程項目是對自然生態的重新應用,在進行工程建設時必須要保證對原有環境的保護效果,不能隨意開發利用,導致水資源枯竭和生態平衡破壞的現象。生態水利規劃是目前水利工程項目的主要發展趨勢,要求技術人員在充分了解地區水文條件和地質資源的基礎之上,結合水利工程的建設標準和相關要求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兼顧項目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
水利項目的生態化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對自然資源的科學利用,通過水的勢能進行有效轉化,實現水電生產、農田灌溉等多方面的利用,不斷開發水利工程的經濟價值。另外,對于一些常有水害發生的地區,也可以通過水利工程建設的方式做好生態的恢復與調節,通過蓄水、泄洪等方式對水流進行科學調配,更好地應對干旱、洪澇等災害問題,完善河流的自然生態功能,加強對民生的保障效果。目前開展的許多水利工程項目在規模、產量等方面位于世界前列,對于地區的旅游業發展也形成了極大的促進性作用,使水利項目的經濟發展效用得到相應的提升,并能夠盡可能地開發其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發展優勢。
在水利項目的規劃設計之前,必須要做好建設用地的水文環境勘察與資料收集工作,特別是對于一些地下水系的分布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水利項目規劃與實際施工建設工作的開展,要求技術人員加強重視,保證建設項目規劃的生態性與環保性。在充分地掌握了水文與地質環境的相關資料后,水利工程的設計人員可以通過信息分析與數據對比的方式形成更加科學的規劃設計方案,確保了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會破壞該地區正常的水循環作用,將水利項目轉變為具有可持續性和經濟效益性的項目工程。在水利項目的規劃設計過程當中,必須要秉持順應自然環境發展規律的基本原則,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改造和破壞,運用科學的項目規劃與設計思路來維護好地區的生態環境[1]。水文環境的保護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不僅要考慮到水資源本身的流量、河床路徑、氣候條件等,還需要將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地區生態系統,在此基礎之上尋找更為合適進行水利項目開發建設的地點,使工程建設和自然環境之間形成更好地適配。
生態水利的規劃統籌是基于自然環境保護基礎之上而形成的方案,在后續的項目實操建設過程當中必須要依照統籌規劃的結果開展,減少工程建設過程當中的破壞性。為保證規劃方案的全面性,技術人員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還必須要考慮到實操建設時所使用到的材料、設備和工藝技術等,不斷提升對水文環境的保護效果和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如在水利工程當中的引流建設可以盡量多利用已有的自然河道和河床進行劃分,或在其基礎之上進行科學的擴建,確保能夠滿足水利工程應用。這種規劃思路不僅可以減少工程建設施工的實際工作量,還能夠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率[2]。在大壩建設的環節當中,也可考慮結合地質環境的特點進行就地取材,避免過多的混凝土施工給地下水系、土壤滲透率等帶來負面影響。減少工程破壞的原則在規劃應用的過程當中更多地依賴了技術人員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構思,更有利于促進水利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水利工程建設在經濟性和社會性方面都有極大地促進意義,包括了水電項目、水利灌溉等,更好地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進行生態水利規劃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考慮到該項目建設的經濟價值,通過對地區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有效帶動了其經濟發展,并將其反哺于地區的生態建設等工作當中,更好地建設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模式。三峽大壩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利用了水電生產項目的優勢更好地帶動了成都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僅成為了目前電力資源生產重要的補充來源之一,還形成了地區極富特色的水文項目景觀,是生態發展和經濟發展達到和諧統一化的重要體現[3]。生態水利的規劃建設過程當中必須要合理平衡經濟與環保兩方面的要點,根據已有的水文環境資料進行優化,確保水利項目規劃方案的科學性。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對于地區而言具有雙重驅動作用,不僅實現了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開發,還能夠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的良好契機對施工工地的水文環境和生態發展形成更好的促進作用,為生態建設工作制定更加科學的協同發展方案。為保證水利規劃方案的生態環保價值,需要廣泛地收集地區的水文環境資料并結合水利建設方案進行科學的發展預測,模擬在項目應用過程當中對地區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運用科學的手段對其進行良性的引導,改善地區環境的生態發展現狀。如對于一些雨水分布較少、干旱情況嚴重的區域,通過水利項目可以更好地實現水資源的調取運用,通過重新對水源的分配規劃可以保證地區生態發展的均衡性,將一些不良土地改造為更適合農業發展或綠色發展的地區,有效促進了生態建設工程的全面性[4]。水利項目的科學發展能夠保證在符合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對現有資源重新進行分配應用,使其發揮更大的生態價值,進一步促進了地區生態發展的協調性。
不同地區的生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環境之間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基于這些地理差異才能更好地確定水利規劃當中的細則性參數,在確保規劃方案科學的同時也能為地域管理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性。如在一些地下水資源分布較為豐富的地區,由于水資源開發難度較大,整體利用價值不足,采用傳統的采水方式不僅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投入的經濟成本也明顯更高,不利于對自然資源的有效保護[5]。利用水利項目規劃建設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地區管理與開發的思路多樣性,如將這些難以直接應用的水資源轉變為水電生產、調水灌溉的水利工程項目,使地區在發展與管理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具專業性,并形成具有經濟持續性和生態循環性的水利規劃方案,可以根據生態水利規劃的細則性內容來糾正當前地域管理工作的不足,不斷發揮水利工程的使用價值,加強對原有水文環境的科學改造和靈活應用,進一步促進了地區水文環境的健康發展水平。
為了保障水利規劃工作的生態價值,要求技術人員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采用實地勘察與分析的方式來獲取相關的水文資料,避免部分紙質資料在保存過程當中由于年限影響而產生和實際分布狀態不一致的問題。在實地勘察分析中,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已有的信息,對當前的河道分布、水流量、水質狀態等多方面的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必要時也可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采樣保留,為更加科學的地質環境分析提供基礎資料。由于水文地理信息會在時間作用之下而產生變更現象,一些河流會因為汛期和枯期的流量差異而出現斷流、河道改變的情況,在實地勘察的過程當中,也必須要考慮到季節氣候等方面的因素,結合歷史資料的記錄形成最完善科學的水文信息,及時對現有的數據記錄進行更正,為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提供更多的基礎資料[6]。在對水文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利用計算機云計算、智能繪圖等方式來提升工作效率,將繁雜的坐標數據和水文資料轉變為更為直觀的3D 水文分布模型,便于在水利規劃過程當中利用信息化處理進行方案驗證與優化。
在進行水利工程的規劃管理過程中,地方政府部門要做好主導和審批工作,嚴把生態大關,針對具有破壞性的建設方案應不予通過,更好地維護地區自然環境的發展。在水利工程的規劃過程當中,要重視考察其建設方案的整體效益性,不能影響地區正常的供水應用,大壩攔截的工程質量、技術應用等需要能夠結合地區環境變化隨時進行防洪、泄洪處理,進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功能的多樣化。
在強化水利規劃科學性的過程中,需要有明確的編制標準和審批要求,便于設計人員更好地根據水文條件進行優化設計。由于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會涉及土地資源的配置與應用問題,在使用中要嚴格遵守其他法規條例的細則要求,如對于一些保護地的水利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設必須要得到相應部門的審批許可才能開展項目建設,其他的中小型項目可有地方水行政部門進行審批驗收[7]。
在遞交相關文件時,必須要包含河流規劃、可行性研究、工程設計圖等,由發改部門和水利部門共同牽頭完成,若涉及自然資源、林業、氣象等部門則需要進行聯合審批處理,同時要注意保證項目規劃的服務周期應保持一致性。
由于水利工程建設而帶來的周邊植被、土地的影響問題,需要在規劃方案當中給出對應的恢復處理,在保證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同時,盡量減少人工干擾的情況,使建設區域的動植物等能夠維持正常的群落生態發展趨勢,更好地提升工程項目的生態價值。在對水利規劃考察的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工程建設的技術角度進行判斷,包括了用材質量、工程強度、利用效率等,只有保證了規劃環保合理、工程安全可靠才能夠投入到施工建設與實際應用當中。在水利項目的規劃審批通過后,后續的施工建設工作必須嚴格遵守設計方案當中的具體要求,不得出現具有生態破壞性或影響工程質量的情況,施工監理和地方政府必須要隨時做好項目的資料收集和現場監督工作,確保工程規劃的有效實施,不斷提升水利項目的建設質量[8]。在建設管理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定的生態破壞處罰機制,盡可能保護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并促進水利工程和城市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對于水利工程的生態開發能夠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選擇適宜建設的區域來保證對水資源利用的科學性,規避大規模的自然改造工作。生態性的水利規劃能夠有效平衡環境和經濟兩方面的建設需求,在順應自然的同時能夠使現有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利用效率,進一步促進了水利規劃地區的生態協調發展,還可以對一些地區環境予以有效恢復,更好地實現了生態化發展的重要目標。在實現生態水利規劃的過程當中,政府部門要做好審批管理工作,嚴把生態環保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