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寧
要使社會主義社會不受這些寄生蟲的危害,就必須對勞動數量,對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組織全民的、千百萬工人和農民自愿地積極地用滿腔革命熱情來支持的計算和監督。而要組織這種計算和監督,即每個誠實、精明、能干的工人和農民完全能夠做到和完全能夠勝任的計算和監督,就必須喚起工農自己的、也就是從他們中間產生的有組織才能的人,必須鼓勵他們在組織工作方面實行競賽,并在全國范圍內把這種競賽組織起來,必須使工人和農民清楚地懂得,應當向有學問的人請教是一回事,而應當由“普通的”工農來監督那些“有學問的”人所常有的懈怠是另一回事。
…………
工人和農民還有些“膽怯”,他們應當克服這種毛病,他們一定會克服這種毛病。沒有知識分子、專家這些有學問的人的建議和指導性的意見是不行的。任何一個有點頭腦的工人和農民,對于這一點是知道得很清楚的,我們的知識分子不能抱怨工農對他們不夠重視,對他們缺少同志式的尊敬。但是,建議和意見是一回事,組織實際的計算和監督又是一回事。知識分子往往能夠提出極好的建議和意見,可是他們“笨手笨腳”到了可笑、荒謬和丟臉的地步,沒有本事去實行這些建議和意見,切實監督怎樣把言論變成行動。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來自“老百姓”即工人和勞動農民的實際組織工作者的幫助,沒有這些人的領導作用,是絕對不行的。“事在人為”,工人和農民應當把這個真理牢牢記住。他們應當懂得,現在一切都在于實踐,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關頭:理論在變為實踐,理論由實踐賦予活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馬克思說的“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句話,顯得尤其正確了,——在對富人和騙子切實進行懲治、限制,對他們充分實行計算和監督的每一步,都比一打冠冕堂皇的關于社會主義的議論更重要。要知道,“我的朋友,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
必須組織來自工農的實際組織工作者互相展開競賽。必須反對知識分子所愛好的一切死套公式和由上面規定劃一辦法的企圖。無論是死套公式或者由上面規定劃一辦法,都與民主的、社會主義的集中制毫無共同之點。在細節方面,在地方特征方面,在處理問題的方法、實現監督的方法以及消滅和制裁寄生蟲(富人和騙子,知識分子中間的懶漢和歇斯底里人物等等)的手段方面,多樣性不但不會破壞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這種統一。
【題解】
本文選自列寧的《怎樣組織競賽》一文,標題為編者所擬。該文在喚起群眾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找到新的建設途徑和方法等多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競爭作為一種人類生產生活的普遍形式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發展的全過程,但在資本主義制度中,如列寧指出的,競爭卻意味著“排斥競爭”,它消滅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勞動者的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剝削下的強制勞動才能夠獲得向自覺勞動、自由勞動轉化的必要條件。但這種人類勞動史上革命性的轉化只能以革命性的方式來實現。但在重構生產資料所有制的過程中,知識分子還顯得“笨手笨腳”,愛用討論代替行動。工人和農民還顯得有些“膽怯”,尚未將自己的立場觀點以實踐的方式完全徹底化。鑒于此,列寧不僅引用了馬克思“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的話,也還引用了浮士德的名言“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來充分闡明,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在于改變能夠真正賦予勞動競爭嶄新意義的現實條件。
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走向深化,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拓展前行。在這一過程之中,仍然需要不斷使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不斷使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相適應,在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還必須依法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古 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