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捷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從古至今,人們的生活中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藝術元素,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藝術不僅是人類感覺情緒起承跌宕的一個重要載體,還是人類歷史文明屢變星霜的直接體現,在泱泱時間長河中,藝術始終以獨特的姿態與時光并行,演化出的形態十分多樣,且各自的特色都不相同。藝術之間相互碰撞,又漸漸交融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空前盛景。水彩畫的欣賞方式可謂多種多樣,比如,分析作品使用的色彩原料,分析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畫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手法等,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一定要強調水彩畫的個性——水與彩的完美融合、相輔相成。水彩、陶瓷藝術僅僅是藝術中的兩個小光點,盡管二者在形態上存在差異,但共出于藝,必然會有相同的部分,所以,在它們的不斷碰撞與融合下,定會有“化學反應”隨之產生。水彩是一種較為人所熟知的繪畫方式,陶瓷自古便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二者彼此相異,卻又有共通之處。本文以水彩與陶瓷的起源和特性為切入點,探討水彩與陶瓷裝飾融合的重要意義。
歐洲是水彩的發源地,最早在古埃及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用水調顏料繪畫的先例。水彩的靈魂在于表達出“水性”二字,賦予水顏色,再進行引導,讓它能自主流動,在紙上發生反應,在水分揮發完全后,留下的痕跡看起來會非常的自然且生動。人們之所以迷戀水彩,主要是因為它的透明性、隨機性、自然性等特點。水彩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來到中國,國內畫家在其中加入了本土的繪畫元素,從而具有東方韻味的水彩繪畫就此誕生了。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中,陶瓷都占有一席之地。最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國就已經擁有黑陶、彩陶等多個品種,具有風格樸實卻不失粗獷的味道。瓷器發展最鼎盛的時期是在清朝,通過對雍正時期的陶瓷藏品進行觀察就可以感受到,當時的陶瓷是多么漂亮。那清透、脆亮的瓷器捧在手上,就相當于把一抔千年前的泥土握于掌心,猶如品嘗中華文明起源的泉水,是如此甘甜。目前,隨著陶瓷藝術與當代裝飾理念、繪畫形式之間的深度交融,它憑借著獨特的材料特性,使當代的藝術形式散發出別樣的風味,沁人心脾。
水彩畫的特點十分接近傳統的中國畫,而以往陶瓷器大部分都是用中國畫作為表面裝飾的,所以,在與中國畫結合后,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而言,水彩畫融入陶瓷的難度更低,取得成果的幾率自然更大。水彩的清透感、自然性特點是無可替代的,這與陶瓷器的水光感和清靈感十分相近,由于清透的共性存在,二者融合起來的緊密度會相當高。水彩畫是重要的畫種之一,它的繪制技法比較簡單,繪制工具和繪制材質都比較單一,但是可以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水彩畫的這一特點使其可以很好地融入陶瓷繪畫當中,使陶瓷繪畫藝術變得色彩斑斕。豐富的色彩表現和靈活的技法表現應用于陶瓷繪畫當中,可以提高陶瓷繪畫的豐富性,使陶瓷藝術作品變得更加具有觀賞性和審美價值。而將水彩畫這一西方畫種引入我國傳統的陶瓷藝術當中,可以實現陶瓷繪畫藝術的創新和進一步發展。
水彩的第一要素在“水”,作畫時對水分把握的要求較高,因此,與其他的繪畫形式相比,水彩在技法上的掌握難度明顯更大。水彩的常用技法分為濕畫法、干畫法兩種。從字面上理解,干畫法指的是繪畫過程中要等第一遍顏料干透后再把第二層鋪上去,簡單來說就是疊色法,但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每次上色都要求畫筆有充足的水分,避免畫面顏色給人一種生硬、僵死的感覺,此時為了調節畫面的整體氛圍,可以改用枯筆解決問題。濕畫法則指的是繪畫時紙張全程不能干,如果少部分不夠濕潤,應借助干凈的筆、噴壺等工具將水分補足。干畫法的特點是層疊感強烈,方便畫者刻畫出細節部分,從而提高畫面的豐富度、層次性;而濕畫法主要用來表達一種情感氛圍、藝術效果等,水色淋漓會讓人感覺色彩非常柔和且自然,能夠將水彩流暢輕快和透明凈潤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來。水彩作畫對紙張的吸水性要求較高,而制作陶瓷的陶泥在干后也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只要繪畫時對筆、陶泥的水分掌握到位,在陶瓷上繪制出水彩畫并不困難。因此,對水彩而言,可以以“瓷”化“紙”,把陶瓷當成水彩畫的創作載體。陶瓷本就十分水潤、透亮,有助于將水彩畫透明靈動的質感更好地體現出來,而且陶瓷自身的可塑性很強,可以針對性地改變造型,有了細小的形狀變化的加持,一定能夠進一步強化水彩畫的張力、表現力等,讓水彩效果更加理想。
釉是對均勻覆蓋于搪瓷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質薄層的一個統稱,一般來說,硅酸鹽復合物經高溫熔融態再冷卻后就可以得到釉,它可以使器物的硬度得到提升,增強器物的光澤感,使其看起來更加漂亮。陶瓷器的美離不開釉的加持,其生命也是源于釉,所以,對陶瓷器來說,是萬萬不能缺少釉的。陶瓷的裝飾技法包括釉上加彩、釉下加彩兩種。前者指的是用材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將各種紋飾直接繪制出來,再二次入窯處理,低溫材料固化后就可以獲得成品;后者是指先用色料在已成型且晾干的素坯上將各種紋飾繪制出來,緊接著以白色透明釉、其他淺色的面釉等遮罩起來,入窯高溫燒制后得到成品的一種方法。要想把水彩、陶瓷結合在一起,首先得解決加彩的問題,其實我國很早就已經出現了水彩、陶瓷融合在陶瓷的釉下裝飾技術,以上提及的釉下水彩就是這么來的。
相對于基礎的釉下加彩技法而言,陶瓷的釉下水彩要更加特別,它在加彩前必須先素燒坯體,原因是在水彩作畫的過程中,對紙張有著較高要求,需要具備良好的吸水性,脫膠率和起毛率都要相對低,因此,如果要在陶瓷上作畫,坯體自身的強度必須過關,避免在水、筆的作用下突然裂開,導致著彩效果變差。先素燒坯體,除了能提高坯體的純凈度外,還能加強其整體強度,為更好地展現出裝飾繪畫的技法創造有利條件。作為一種新型的陶瓷裝飾技法,陶瓷的釉下水彩特點主要包括燒成溫度低、釉色透亮光潤以及呈現顏色鮮艷明麗等,而這都是其他陶瓷裝飾技法所不具備的。
水彩的技法十分豐富,除了上文提到的干畫法、濕畫法之外,利用其他的物質使水、色的走向發生變化也屬于水彩技法的范疇。阿拉伯樹膠的運用,可以使水彩的透明感、光澤感更上一層,將適量的牛膽汁加到顏料中,可以使顏色的擴散性得到增強,通過在上色未干透的紙面上撒鹽、滴洗潔精、鋪保鮮膜等方法,紙張干后都會有一些特殊的肌理出現。如果水彩的技法、特性在稍加試驗后在陶瓷釉下水彩中進行應用,再加上陶瓷的器形映襯,可以優化陶瓷的裝飾效果,另外水彩畫的獨特表現力會使作品的張力、裝飾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陶瓷藝術創作以陶瓷為媒介開展,實際創作過程中要圍繞陶瓷最終的呈現效果來進行。
陶瓷藝術創作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自身可以體現內容的豐富,也可以體現技術的多樣化。陶瓷藝術可以表達出自身的文化內涵,也可以利用多樣技術進行制作。對于陶瓷藝術可以有效地表達內容的豐富性,也可以使用多樣的技術進行,從藝術創作的技術層面進行分析,陶瓷藝術的創作可以表現為機器以及技法,藝術風格較多。陶瓷藝術以繪畫為主要的創作模式稱為陶瓷繪畫。在陶瓷藝術當中,以繪畫的形成作為一項獨立的內容,多種繪畫也成了陶瓷藝術創作的主要基礎,為陶瓷繪畫藝術構建了相應的要素和審美。從陶瓷本身的發展歷史進行分析,陶瓷繪畫藝術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以繪畫為主要階段的陶瓷創作具有漫長的歷史。陶瓷藝術的創作本身和繪畫具有密切的聯系,并且在中國畫介入之后陶瓷裝飾繪畫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為其從另一方面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內容,人們運用繪畫的審美原則審視陶瓷。隨著陶瓷裝飾以及審美內容的豐富,陶瓷的藝術創作和繪畫也構建了相應的自然關系。中國畫和油畫、水粉畫等多種繪畫也為陶瓷的繪畫構建了相應的聯系。
繪畫的基礎性和技術性都決定了其自身和陶瓷藝術創作具有必然的聯系。繪畫具有多種類型,其中包括基礎、技法、主體、構圖等內容形式。從繪畫的基礎到技法的應用再到題材的選擇和表達,都具有密切的聯系。不單單繪畫的基礎是這樣的,陶瓷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和現象。從陶瓷藝術的歷史發展角度進行分析,雕塑和繪畫等多個內容都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在陶瓷藝術當中進行使用,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利用雕塑的技術手法完成陶瓷的創造,也可以稱之為陶瓷的技術,并且用于陶瓷的裝飾。其他的藝術和陶瓷藝術早已形成了密切的聯系。從現代的陶瓷藝術創作角度進行分析,其將素描、雕塑等多樣的繪畫方式作為基礎,為陶瓷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風格,具有獨特的魅力。水彩畫具有明顯的色彩豐富的特點,可以有效地推動陶瓷藝術的發展。長期以來,陶瓷藝術創作具有多元化的技術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從繪畫的藝術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陶瓷繪畫還是其余類型的繪畫都可以進行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或者是風格具有聯系,或者是內容表現相似,這也讓其他繪畫和陶瓷繪畫成了相通的藝術。
1.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自古以來,在紙上畫水彩畫已經成了人們固有的觀念,對于藝術創新也本能地從意境和構圖的角度出發,不能得到更大的突破。但是在陶瓷當中運用水彩畫可以為水彩畫開辟一個全新的天地,陶瓷的顏料本身具有豐富性,陶瓷技藝的變化,陶瓷器械的多樣性,特別是陶瓷作品和火進行融合,為水彩畫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極大的藝術創作空間。
2.陶瓷藝術的特點為水彩畫提供了相應的借鑒
關于水彩畫的教學,我國最早是從靜物寫生開始,然后是對人像的描繪,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以后水彩繪畫以及水彩繪畫創作的道路上,都是以小幅面的寫生為主體。當下各種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都在不斷改革,美術界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全面化,如果水彩畫教學還是使用傳統模式的教學方法開展,那么會限制學生的多元發展,達不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新陶瓷在借鑒水彩畫的基礎上,也全面豐富了水彩畫的創作技法,讓水彩畫更具有豐富性和藝術性。
3.全面推動了陶瓷藝術的發展
將水彩畫的技術手法靈活運用在陶瓷當中,可以全面豐富陶瓷的審美價值以及意義,不同的色彩展現出不同的季節氣候,不同的技法體現出不同的效果,為陶瓷藝術添加了全新的色彩。
陶瓷文化的多元性是陶瓷藝術創作與水彩畫相聯系的基礎。它們在民族藝術語言、藝術特征、藝術風格以及文化審美等眾多因素中具有共同的心理意識與具體表現,不論是創作實踐還是審美實踐,都以共同目的來展示民族文化審美。這是水彩畫和陶瓷繪畫藝術創作的共性。
水彩創作、陶瓷裝飾之間的相互交融已經催生出了許多形式豐富的產物,由此看來,二者的融合是完全可行且合理的。兩種藝術形式在融合后,有利于彼此特性的更好呈現,雙層的透明獲得成倍的水光,在水彩技法的加持下,陶瓷裝飾繪畫的藝術效果成倍提升,表現力更加強烈,陶瓷本身的特性、質感對水彩作品的張力表現也會產生積極影響。目前,釉下水彩的發展愈發迅猛,水彩結合陶瓷的全新藝術形式今后會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并成為藝術家的一種獨特創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