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啟迪思維,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期我們節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的重要論述,供領導干部和廣大讀者學習領會。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創造和傳承下來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一方面,隨著實踐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們要創造更為先進的文化。另一方面,在歷史進程中凝聚下來的優秀文化傳統,決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成落后的東西。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繼續大膽推進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
——2013 年8月19 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2015 年12 月30 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站立在960 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 年5月17 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 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2017 年1月18 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主旨演講
馬克思認為,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人們生產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設雖然決定于經濟基礎,但又對經濟基礎發生反作用。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反之,落后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理論自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2020 年9月22 日,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2021 年3月30 日,習近平對革命文物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古人說:“文者,貫道之器也。”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愿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2021 年12 月14 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