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聯合活動、互相依賴的工作過程的錯綜復雜化,正在到處取代各個人的獨立活動。但是,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而沒有權威能夠組織起來嗎?
我們假定,社會革命推翻了現在以自己的權威支配財富的生產和流通的資本家。我們再完全按照反權威主義者的觀點來假定,土地和勞動工具都成了那些使用它們的工人的集體財產。在這種情況下,權威將會消失呢,還是只會改變自己的形式?我們就來看一看。
就拿棉紡廠做例子吧。棉花至少要經過六道連續工序才會成為棉紗,并且這些工序大部分是在不同的車間進行的。其次,為了使機器不斷運轉,就需要工程師照管蒸汽機,需要機械師進行日常檢修,需要許多粗工把產品由一個車間搬到另一個車間等等。所有這些勞動者——男人、女人和兒童——都被迫按照那根本不管什么個人自治的蒸汽權威所確定的鐘點開始和停止工作。所以,勞動者們首先必須就工作時間取得一致;而工作時間一經確定,大家就要毫無例外地一律遵守。其次,在每個車間里,時時都會發生有關生產過程、材料分配等的細節問題,要求馬上解決,否則整個生產就會立刻停頓下來。不管這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是根據領導各勞動部門的代表的決定來解決的呢,還是在可能情況下用多數表決的辦法來解決,個別人的意志總是要表示服從,這就是說,問題是靠權威來解決的。大工廠里的自動機器,比雇用工人的任何小資本家要專制得多。至少就工作時間而言,可以在這些工廠的大門上寫上這樣一句話:進門者請放棄一切自治!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從一種真正的專制,而不管社會組織怎樣。想消滅大工業中的權威,就等于想消滅工業本身,即想消滅蒸汽紡紗機而恢復手紡車。
再拿鐵路做例子。這里,無數人的協作也是絕對必要的;為了避免不幸事故,這種協作必須依照準確規定的時間來進行。在這里,運轉的首要條件也是要有一個能處理一切所管轄問題的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不論體現這個意志的是一個代表,還是一個受托執行有關的大多數人的決議的委員會,都是一樣。不論在哪一種場合,都要碰到一個顯而易見的權威。不僅如此,假如鐵路員工對乘客先生們的權威被取消了,那么,隨后開出的列車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題解】
本文是恩格斯《論權威》的節選。《論權威》寫于1872年,是恩格斯為了批判以巴枯寧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而寫作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巴枯寧是第一國際時期機會主義的代表,反對一切國家、否認一切權威是其無政府主義的政治口號。巴枯寧打著反權威的旗號在第一國際中搞分裂活動,惡毒攻擊馬克思、恩格斯是權威主義,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為了回擊無政府主義的進攻,恩格斯寫了《論權威》,闡述了關于權威問題的馬克思主義觀點。
恩格斯指出,在大工業生產中,沒有權威生產就無法進行。使用蒸汽機和大機器的大工業生產使生產者的分散活動變成了聯合活動,在這種相互聯合和依賴的復雜的生產過程中,離開權威就無法組織生產。
恩格斯認為,社會革命不能消滅生產中的權威,只是改變了權威的存在形式。在恩格斯看來,社會革命可以廢除資本家在資本主義大工業中的權威,卻不能廢除生產中的一切權威。恩格斯以棉紡廠、鐵路為例來說明上述觀點。在棉紡廠中,一方面,棉紗的生產過程、機器的運轉都需要工人間的協作,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每個人都必須依據自動機器的狀況遵守統一的工作時間,自動機器就是大工業生產中的權威;另一方面,即便由工人自己組織生產,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卻仍然要依賴權威加以解決,勞動部門的代表或通過表決形成的代表多數人意志的決議就是其中的權威。同樣,在鐵路系統的正常運轉中,也需要無數人的協作和準確規定的工作時間,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存在一個起支配作用的意志。
總之,在恩格斯看來,生產不可能成為絕對自由的活動,自然始終制約著人們的生產活動;大工業生產雖然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利用自然力的水平,但是大工業生產的有序開展卻絕不能離開一定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