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苦多樂少,本是人生常態。但何以待苦,不盡相同。
清代學者屈大均就曾視苦瓜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鍋的,卻能不沾染苦味。這說明啥呢?自己苦,卻不傳苦,“自苦不以苦人”,這就是君子之德。
自己苦,他人不苦,這是一種大智慧。吃了苦頭,下意識的反應都一樣,想著訴苦傳苦。不同的是,有的人想了,也就做了,付諸實施;另一些人,卻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可能是運動,或者旅行,又或者投入感興趣的事兒,從而淡化生活的苦味,化苦于無形。
領導月讀2022年2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