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揚 雄
或問:“何以治國?”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①也,身立則政立矣?!?/p>
為政日新。或人:“敢問日新?”曰:“使之利其仁,樂其義,厲之以名,引之以美,使之陶陶然,之謂日新?!?/p>
或問民所勤。曰:“民有三勤?!痹唬骸昂卧?,所謂三勤?”曰:“政善而吏惡,一勤也;吏善而政惡,二勤也;政、吏駢惡,三勤也。禽獸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谷人不足于晝,絲人不足于夜,之謂惡政。”
(原文據中華書局2012年版《法言》)
【注釋】
①身:以皇帝為代表的各級領導。
③蔽芾(fèi)甘棠:《詩經·召南·甘棠》中的詩句。據說周成王時,召公巡行時在棠樹下處理政事,甚得百姓擁護。召公死后,百姓不忍砍伐棠樹,作此詩懷念他。
④逋:同“膊”,暴露。
【譯文】
有人問:“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揚子回答說:“建立好的政治。”有人問:“怎樣建立好的政治?”揚子回答說:“政治的根本在于皇帝自身。如果皇帝能加強自身的修養,做好表率,好的政治自然就會建立起來。”
有人問:“治理國家有沒有要抓住的關鍵?”揚子回答說:“治理國家要抓住的關鍵是使百姓懷念,不使百姓厭惡?!庇腥藛柺拱傩諔涯钍窃趺椿厥?,使百姓厭惡是怎么回事?揚子回答說:“從前,周公率兵征伐東方,平息了管、蔡、商、奄四國的叛亂;召伯外出視察,為了不打擾老百姓而在矮小的甘棠樹下處理政事。這就使百姓懷念呀!齊桓公攻打楚國,回兵時向陳國借道,由于大夫轅濤涂的反對,陳國沒有同意,齊桓公就把轅濤涂抓了起來。這就使百姓厭惡呀!唉!掌權者關鍵是要考究明白什么事使百姓懷念,什么事使百姓厭惡罷了!”有人問:“怎樣做會使百姓懷念?怎樣做會使百姓厭惡?”揚子回答說:“使所有的老人都得到贍養,使所有的孤兒都得到撫育,使病人能得到療養,使死者能得到安葬,使男子能安定地從事耕作,使婦女能安定地從事女工,這樣就會使百姓懷念。若使老人得不到贍養,使孤兒得不到撫育,使病人沒有人照顧,使死者暴尸于荒野,勞役繁重使田園一片荒蕪,賦斂過度使百姓一無所有,這樣就會使百姓厭惡?!?/p>
治理國家要天天有新氣象。有人說:“請問怎樣做才能天天有新氣象?”揚子回答說:“使人們把自己的仁惠當作受益,把自己的義舉當作快樂,并用稱譽來勉勵人們,用贊揚來引導人們,使人們能高高興興地做到這些,就能天天有新氣象?!?/p>
有人問百姓所憂慮的是什么。揚子回答說:“百姓有三種憂慮?!眴枺骸澳闼f的三種憂慮是什么呀?”揚子回答說:“法度良好但官吏惡劣,是第一種憂慮;官吏良好但法度惡劣,是第二種憂慮;法度和官吏都惡劣,是第三種憂慮。如果當權者豢養許多珍禽異獸,使百姓窮得沒有糧食吃;大肆裝修亭臺樓閣,使百姓窮得沒有衣服穿;種田的人夜以繼日地勞動,還滿足不了當權者的嗜欲;紡織的人夜以繼日地勞動,還滿足不了當權者的奢侈。這就叫惡政?!?/p>
【簡析】
揚雄(前53年—18年)是西漢末年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有很強的儒家傳道意識,專門效仿《周易》而作了《太玄》,效仿《論語》而作了《法言》。不過《太玄》晦澀難懂,影響不大,《法言》則通俗易懂,表達的思想也很平實中正?!斗ㄑ浴纺7隆墩撜Z》的語錄體,一共分為十三卷,每卷語錄三十章左右。《法言》中的《先知卷》主要講述儒家治理國家的原則和方法,其實就是對先秦儒家修身治國之道的簡要概括。本篇所選的是《先知卷》第三至第六章,分別強調領導修養為立政之本,治國關鍵在于能使百姓懷念不讓百姓厭惡,治理好的國家應該風俗日新,好的治國之道必須法度、官吏都比較良好。第三章以身為立政之本明顯來源于《論語》“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孔子語錄。第四章無論是語言風格還是思想內容,都與《孟子》“與民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語錄極為相似。第四章、第五章都明顯受到《大學》“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觀念的影響。第六章則是對《論語》“尊五美屏四惡”與《孟子》“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兩章的結合。
隨筆: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樣的經驗便變成什么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