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玉,景世群
(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01)
近兩年,持續不斷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學生們學習、復課的節奏,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網絡直播、空中課堂等線上網絡教學迅速成為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從線上教學開始時的行政動員、平臺搭建,到全體教師使用電腦、手機、平板開始授課,網絡教學成為中國教育乃至國際社會的熱議話題。
同時,關于開展網絡教學的一片贊譽之聲及其帶來的深度思考接踵而來。比如:2020 年3月28 日,《中國教育報》發文《疫情“大考”給中國教育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啟示?》中提到線上教學的啟示,啟示一:把戰疫精神化為教育力量;啟示二:用在線教育填平公平鴻溝;啟示三:改變教與學推動“課堂革命”;啟示四:用網絡技術賦能教師發展。文章總結如下:“這次史無前例的‘停課不停學’,已給中國教育留下了新一輪變革的基因,未來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各領域,中國教育將在廣度、深度上再次實現跨越。”以此為前提,我們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教育手段進入教育領域,現代教育必然會注入更多的新鮮元素。然而,我們通過對初中學生和教師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網絡課堂問卷調查發現,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在課堂環境、師生互動、課堂管理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異。
為掌握“停課不停學”中學網絡教學基本情況,課題組自編了學生、教師問卷,并經過前期測試和專家討論,確定問卷的信效度合乎研究要求。本次問卷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問卷;二是教師問卷。調查采用網上填寫問卷的方式,在石家莊市城內四區以及周邊21 個縣市區隨機抽取初中學生6520 人,初中教師419 人,采集樣本符合抽樣要求和研究需求,數據結果真實可信。本文將摘選部分問卷做調查情況說明。
1.初中學生線上學習的態度。在“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的調查中顯示,有84.5%的學生要求回校學習,有近6%的學生要求繼續線上學習,有近9.5%的學生要求繼續延長假期。
2.初中學生線上學習的困難。在“現階段在家中線上學習的困難有哪些?[多選題]”的調查中顯示,有53.16%的學生選擇無法及時和教師交流,有41.23%的學生選擇因無人督促造成學習效率低下,有49.28%的學生選擇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有51.86%的學生反映在家中學習狀態欠佳,有49.28%的學生因網絡時常卡頓掉線而影響上課。
3.初中學生線上學習的滿意度。在“你對自己線上學習的效果是否滿意?[單選題]”的調查中顯示,只有6.63%的學生對于線上學習非常滿意,有近63%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效果為一般、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
1.學校所在地調查。調查顯示,有64.68%的教師來自城鎮中學,有35.32%的教師來自農村中學。結論:有超過三成的學校來自農村,這對網絡教學的硬件要求提出挑戰。
2.線上課堂學生到課率。在“ 您直播時學生的到課率是多少?[單選題]”的調查中顯示,只有62.05%的班級到課率超過90%,有24.34%的班級到課率介于70%~90%之間,有11.46%的班級到課率介于50%~70%之間,有2.15%的班級到課率在50%以下。結論:有接近四成的班級線上課堂到課率達不到90%。
3.線上教學的缺點。在“ 您認為線上教學的缺點是什么?[多選題]”的調查中顯示,有59.9%的教師認為直播設備網絡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有92%的教師認為線上課堂與學生的互動受到限制,有87%的教師認為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具體掌握情況。結論:大部分教師認為師生互動和學情掌握是網絡教學的最大缺陷。
4.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效率對比。在“您認為學生線上課程知識的掌握占線下學校課堂知識的掌握的百分比”的問卷調查中,只有3.58%的教師認為可達到100%,有29.36%的教師認為可達到80%~90%,有43.91%的教師認為可達到60%~70%,有17.18%的教師認為可達到50%~60%左右,有5.97%的教師認為在50%以下。結論:大部分教師認為網絡教學效率較低。
問卷調查顯示,除了網絡卡頓影響上課效果這一客觀外部因素外,其他造成線上學習困難的原因,如交流欲望、被督促欲望、注意力指向、學習環境訴求等全部來自學生的主觀期盼。因此,與其說線上學習有困難,倒不如說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無法在線上全部呈現。比如:有效課堂教學的六大主要特征為:合理的環節設計、適切的教學策略、最佳的投入狀態、暢通的溝通渠道、良好的管理方式、優良的教學環境等,而這些要素都不能在線上課堂得到充分實現。再如:一些需要時時觀察、糾錯、模仿,甚至需要五官隨時感受的氣味、溫度、軟硬等理化生探究實驗課程,都無法在線上課程中得以展示。
有效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帕森斯曾指出:“自我與他人的交互作用是社會系統最基本的形態。”而實際上,課堂也是一個小型社會,教材只是師生互動的媒介,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的互動才是課堂的靈魂所在。同時,互動需要場地,互動需要距離,互動需要眼神表情以及肢體的交流,顯然線上課堂不具備這種實時互動的場景需求。
調查發現,有86.5%教師在“您認為線上教學的優點是什么”的問卷調查中選擇了“思路清晰流暢,不會因為維持紀律打亂上課節奏”,正是這種線上教學的優點恰恰是“我講你聽”填鴨式教學的重現。在線上教學中,師生隔屏相望,教師口若懸河,而屏幕前的學生是否能聽懂,教師則不得而知。因此,有87%的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具體掌握情況。與此同時,雖然教師上課都有教案和教學環節設計,但是上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需要根據課上師生、生生互動情形及時做出調整和修正,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而這些都是線上教學不具備的。
在“你在家用什么學習網課?”的調查中發現,有53.44%的學生用手機上課,有36.12%的學生用電腦上課,有10.44%的學生用平板上課。而在“你在線上學習時,家長會陪在身邊一起聽課嗎?”的調查中發現,有15.38%的家長會陪同,有30.55%的家長選擇經常關注。
不可否認,電子產品的大量普及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捷,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為學生們的線上學習提供了方便,但是學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給視力帶來嚴重傷害。與此同時,當前電子產品功能齊全,既能瀏覽網頁,又能隨時打游戲,如果父母不及時監管,學生就會因沉迷網絡而耽誤學習。
綜上,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長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會給學生視力帶來損傷,同時,自制能力較差的低齡兒童課堂教學如果無人監管,無疑會影響其學習成績。因此,在學生上網課期間,家長需負責打卡、提交作業、訂正作業;家長需盡量跟隨學生一起聽課,做好相關的家庭輔導工作。
盡管如此,教師也不能把課堂教學組織管理的責任全部推給家長,因為教師才是課堂管理的主體責任人,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家校合作中,應由教師承擔課堂管理職責,由家長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承擔家庭教育職責。
新冠疫情催生了教育教學新模式,特別是線上課堂、網絡直播等成為線上教學的主要方式。但筆者認為,將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具有真實場景的學校課堂教學模式仍是學生們進行知識學習、能力訓練、團隊協作、學業完成的主要形式。此外,筆者也堅信網絡教學雖在短期內不能代替傳統課堂,但這并不阻礙傳統課堂教學活動融入新的網絡教學元素。比如,對于重難點知識的云回放,教師即時批閱反饋的云作業,有效助力精準教學的云題庫,適時監控學生假期學習狀態的云打卡(“綠碼”系統),以及全息呈現的云統計等,這些都可以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實現即教即學、隨教隨學,進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