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未尖
在單板滑雪男子U型場地技巧資格賽中,中國小將高弘博因腳踝骨折,雖然分數全場最低,卻被網友“致敬勇氣可嘉的少年”;在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半決賽中,中國“冰上飛象”任子威因犯規被罰下后,全網卻為他加油;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中,“鋼鐵俠”賈宗洋摔倒,全網卻暖心安慰“老賈”;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A組半決賽中,武大靖處于第三位,最終與決賽無緣,網友卻狂贊“你永遠最棒”……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觀眾在享受比賽的精彩之時,對運動員的得失更加理性,尤其是對運動員的失誤和失敗更加寬容。
每個運動員都是“數年埋頭訓練”,哪個不想“一朝勇奪金牌”?為獎牌而戰,就是為運動員職業生涯的榮譽和個人價值而戰,為體育事業的榮譽和國家榮譽而戰,因此每個運動員都會全力以赴。運動員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自然值得自豪,也值得我們為其喝彩。
但是,競技體育總有輸贏,有勝利就有失敗;失敗是常態,而成功才是特例。體育運動就像一個金字塔,能到達巔峰的人本來就少。這是競技體育的殘酷之處,也是其魅力所在。一句話,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悲傷,都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動員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具備的是刻苦訓練的精神、不服輸的勇氣、堅持到底的韌性。他們的運動技能是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受傷、流汗甚至流血換來的。他們不是神,不是鋼鐵巨人,更何況,受身體、心情、思緒等個體狀況,受賽場各種各樣意外因素的影響,運動員未必能在每次比賽中發揮出最好競技水平。故而,在緊張的比賽中出現失誤、失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比如任子威,在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半決賽中因犯規被罰下后,他表示,賽前自己想得太多了,壓力有點大。想要斬獲個人第三金的壓力,讓這位東北小伙最終沒能戰勝自己,在比賽中,不但滑行狀態不好,還發生了碰撞,最終被取消成績。
其實,出現失誤、失利,并不代表運動員沒有付出努力,沒有全力拼搏。高弘博是帶傷出戰的,他那句“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奧會的賽場上”,感動了無數人;參加花滑團體賽女單自由滑的朱易,雖有跳躍動作出現明顯失誤,但她的全部三個旋轉被定級為4級,達到頂級;參加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賽的寧忠巖雖只獲得第七名,卻創造了中國速滑新歷史……所以說,閃光的,不只有獎牌。
由此想到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更團結”是2021年增加的,它不只是代表運動員在賽場上相互理解、友好、團結和公平競爭,還給觀眾確定了新的“觀賽姿勢”和價值坐標,不以金牌為喜,不以失利、失誤為悲,既要為勝利者喝彩,也要為失利者鼓勁,把真誠的掌聲和祝福送給每位拼搏的選手。無疑,北京冬奧會期間的絕大多數觀眾做到了這一點。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許多國家,包括在許多觀眾的思維中,競技比賽都是“成王敗寇”。獎牌固然重要,但運動員的默默付出及身心健康更重要。現代社會提倡尊重人、關懷人、以人為本的生活哲學,顯然也應該提倡尊重人、關懷人、以人為本的體育哲學。
發展體育事業,舉辦國內、國際重要體育賽事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全民身體素質在不畏艱難、積極向上,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目標邁進的體育精神照耀下得以提高,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這或許才是我們評價運動員賽場得失的終極出發點。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
338550058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