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
以“大疆”為代表的現代無人機,是頂尖科技的集大成者,從軍用到民用,它們成為人類大腦的延伸,編織了一幅真正的天羅地網。早在戰國時期,智慧的華夏民族就讓無人機飛上了天,那便是傳說中的木鵲。
木鵲的用途與現代無人機不同,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戰事偵察。木鵲出自魯班之手,在《墨子·魯問》中記載道:“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在當時的條件下,魯班就能做出如此精巧、復雜、飛翔三日不落的木鵲,實屬難得。木鵲究竟是怎么飛起來的?而且還能維持那么久?成了幾千年的謎團。
不過,由于木鵲在當時的利用率并不高,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所以很遺憾這項有如神助的“上古超級黑科技”并沒有流傳下來。

冰鑒可以追溯到戰國,是名副其實的夏日“黑科技”。
與現代冰箱比較,雖然冰鑒無法自己制造冰塊,只能用現成的冰塊來實現冷藏的功能,但是其作用與現今的冰箱沒有太大區別。《周禮·天官·凌人》中曾記載到“祭祀共(供)冰鑒。”早期人們沒有辦法在夏季制冰,這些冰都來源于自然冰,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貯存在地窖里,夏天再拿出來享用。
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采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就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明朝是中國古代軍事科技最為發達的一個朝代,不論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還是當時的治國理念,都非常超前。明朝的架火戰車只需三個人就能操作,其中一人負責瞄準指揮,兼管推車;其余兩人負責裝填彈藥和點火等,協同作戰。
架火戰車比歐洲的火箭炮早出現了500年,它擁有類似現代火箭炮頗具威懾力的齊射功能,在當時的陣地戰中,可直接遠程襲擊敵軍后方部隊。

記里鼓車的用途如其名字所述,就是用作計算里程。這種黑科技在行駛過程中,每行走一里,就會敲響車上的鼓,行程長短得以精確記錄。
對記里鼓車的最早記載來自東漢末年劉歆著《西京雜記》,書中記載到“記道車,駕四,中道。”漢畫像也有“鼓車”圖,我國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就曾經制造過記里鼓車。是不是感覺它和現代的計程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記里鼓車之后多被作為皇帝出行時的一種儀仗,原本計算里程的功能反而被逐漸弱化。到了元朝時期,記里鼓車的制造技術徹底失傳。

現代出土的戰國時期水晶杯,是用天然的水晶制作的,以當時的制作工藝,把天然的大塊水晶打磨成玻璃杯形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象一下,古時候的人拿著水晶杯喝著冰鎮的果汁,是不是比我們在夏天的網紅奶茶店打卡牛多了?

唐朝時期的銀香囊不同于以往柔軟材質的香囊,其通體由銀制成,制作精良,被稱為大唐繁華與富足的典型代表之一。銀香囊的內部更是暗含玄機,在使用的時候,要先將上下兩個半球分開,往球內的香盂中倒入香料,再將球體合上佩戴于腰間或裝在袖中,香囊里的香盂能始終保持水平狀,香料不會因香囊傾斜而灑出。

380250021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