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文 張永欣 黃炎汶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老齡化急劇增加,為深入了解我國人民群眾養老觀念的變化以及其心儀的養老模式,以全國范圍為基礎,對我國公民進行養老生活變化的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問卷共發放365份,收回有效問卷365份,其中調查問卷內容清晰、主題鮮明、通俗易懂、覆蓋范圍廣,全國公民都參與其中。文章撰寫的內容以數據統計結果為基礎,真實可靠,可以為相關政府部門和養老產業提供參考意義,在未來老齡化社會中提高應對能力和“對癥下藥”。
關鍵詞:城鎮居民;養老模式;養老觀念;養老需求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04-0062-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062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對養老生活的需求日益豐富。由于大眾對于自身晚年養老都極其重視,未來老年人群體也會占據人口比例相當部分。鑒于我國“未富先老”的局面,國家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但是挑戰中暗藏先機,老年人所需要的消費需求在社會上并沒有被很好地供給。城市化進程也在日益推進,更加深入了解城鎮居民養老生活和觀念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此次問卷調查了全國各地養老情況,并對此調查問卷進行了問卷分析和結果統計。此分析可以為相關政府部門和養老產業提供數據依據和借鑒意義,為我國的養老政策做出及時的調整和制定相關措施。
2 研究方法
此次問卷調查小組通過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總結數據統計結果和經驗。問卷形式分為線上和線下調查,主要通過公眾平臺等媒介收取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365份。
3 調查結果
3.1 中國居民對于傳統養老觀念的轉變
(1)“養兒防老”觀念逐漸淡出人心。在參與問卷調查的群眾中,雖然不能代表全部,但絕對是鮮明的。認同“養兒防老”觀念的人占比22.77%,持保留意見的人占43.07%,意念不堅定,觀念開始動搖,而26.73%的人表示不認同。曾經“養兒防老”是家庭老人養老的代名詞,現如今也走出人們的心房,同時也是男女平等成熟的標志。
(2)大眾群體對于“同住養老”并不敏感。問卷中關于是否愿意與父母或者子女同住屋檐下時,30.69%的人表示愿意,43.56%的人依情況而定,可見態度不明確,而只有25.74%的人不愿意。這說明如今在全球文化、觀念相互融合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基本對于和父母或者子女一起生活意見不大,互相持平。
(3)兩代人之間不愿同住的主導因素是:性格差異和缺乏私人空間。當被調查者被問及不愿同住的原因時,有69.29%的人表示受性格差異或代溝差異的影響,也有將近71.43%的人是因為缺乏私人空間,有部分因素例如對工作產生影響、配偶的意見、住房緊張都在30%左右,相對主導因素較顯輕微,只有少部分的人是經濟收入低造成的。可見兩代人之間的隔閡主要是性格因素和空間因素造成的,這種現狀缺乏長幼之間有效溝通和感情強化。
3.2 中國民眾在傳統與新式養老模式的抉擇和所需條件
信息化潮流席卷全球,在大家共同的地球村里,不同文化習俗的碰撞在所難免。新式養老的萌芽茁壯成長,問卷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慮到了民眾在養老模式中的抉擇和變化。
(1)主流城市、社區、鄉村養老,以房、旅游養老作為新力量異軍突起。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54.46%的人表示城市居家養老,56.44%的人選擇鄉村田園養老,43.07%的人選擇社區養老,在主流傳統模式下,依然有42.57%和24.75%的人選擇了旅游養老和以房養老等新模式。新時代下會衍生出新時代的產物,好比總會有人選擇標新立異,開拓創新,有關部門和相關產業應當注意民眾養老方向,提前鋪好未來的道路,才能在未來開拓更加美好的局面,營造更加溫馨的養老環境。
(2)健康、精神保障成為民眾首選養老條件。此次問卷調查中提及了關于養老條件的問題,其中高質量的生活照料、專業的醫療服務、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在3分上下徘徊,民眾注重健康的意識顯著提高,而子女關懷只有1.98分,消極情緒得到疏導則只有0.72分。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與精神需求成為民眾美好養老生活的向往。
3.3 中國民眾對待養老問題的看法
完善政策和消除精神匱乏成為民眾心中所愿。在問卷調查中,政策有待完善和精神生活匱乏的分數為2.63和2.51,兩者高居榜首,側面反映了民眾對解決兩者問題的期待。然而物質匱乏和社會關注不足分別為1.52和1.48,遠低于前面兩者,養老群體作為時代的“邊緣人”,援助力度沒有其他群體大,這就更需要民眾像年輕后輩多多關懷,弘揚尊老愛幼優良傳統。
3.4 中國民眾對養老生活的美好憧憬
民眾對未來養老最大需求為醫療保障和環境、出行舒適。問卷中寥寥幾筆觀一斑以窺全豹,所提養老需求上,79.17%的人渴望獲得醫療設施完善和健康保障,希望自己未來生活環境舒適、出行購物便捷的有75.83%,這兩項位居前二,這些需要國家和社會團體積極援助,只有50%的人選擇兒孫繞膝,與前兩位差距較大,相處人群融洽和娛樂健身設施完善則只占39.17%和26.67%。
4 結論
通過對城鎮居民養老觀念的變化與其養老模式的選擇的數據結果分析,全國民眾對自身養老生活表現較好,傳統觀念上有所改變,在養老方式上也變得豐富多彩,但是養老問題也突顯出了嚴重性,養老需求上也有不足。針對我國民眾養老調查和問題總結出以下三點。
4.1 養兒防老逐漸淡出人心,同住養老則變化輕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世界文化相互交融。新思想、新觀念走進人心,養兒防老的觀點漸漸改變,這點在學生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可見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民眾心中已經成熟。與此有對比性的“同住養老”則變化不大,民眾依然愿意和子女或父母同住,秉承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此基礎上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4.2 養老方式多樣化,需求高滿足
盡管如今民眾養老已趨于滿足,這其中想要得到高質量的生活照料和專業的醫療服務的人居多,想要得到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同時受主觀因素影響,大多數人都認為現代養老生活精神文化匱乏,暗示了廣大群眾的心理迫切需求。
4.3 養老產業發展嚴峻,政策待完善
目前社會保障老人生活方面,還不能完全顧及老年人的感受,使得大多數老年人感覺到精神生活匱乏,養老保險政策等方面還有所不足,養老設施、政策和針對老人的社區服務都還不夠完善;大部分民眾都表現出對養老機構的不信任和他人對待送父母入住養老院的“不孝”看法,嚴重影響養老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福利的進程。此項調查完全是為民眾養老生活和發展提供數據基礎,并提供相關結論用于改進政策完善,指引向導,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安方琳.城市居民養老模式選擇及影響因素研究[J].遼寧經濟,2019(3):32-33.
[2]楊瓊.城市老年人養老模式選擇及其生活質量比較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
[3]李鳳艷.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9(2):27-28.
3631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