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黃曉婉
阡陌縱橫,屋舍儼然,河清岸綠,塘滿魚肥。初春時節,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斛山鄉盧灣村吳崗村民組,看不到往年節后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景象,目之所及是一派潔凈和諧的田園風光。
“我家地勢低,容易積水,以前推門出來就是臭水溝,夏天蒼蠅成堆?,F在門口建了污水治理濕地,處理后水也清了,環境也好了?!惫馍娇h斛山鄉盧灣村村民吳德耀說起家門口的變化,滿臉喜悅。此前,他還為污水處理項目建在他家門口找村委會“紅過臉”。
盧灣村生態變美的“法寶”是村里的小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在村口池塘附近,可看到10平方米左右用木柵欄圍起的3個微型濕地,一個用蓋板蓋起來,另外兩個池子表面漾著一層綠水,上面長滿水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柵欄四周全部鋪滿草皮,遠遠望去,像一個“口袋公園”。
光山縣位于淺山丘陵區,當地利用自然地勢落差,通過串戶納管,全村各家各戶污水匯入到總管網中,通過化糞池、格柵調節池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通過地下三格式厭氧處理實現污水二級處理;再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模擬自然濕地對污水進行三級處理。經過層層過濾凈化,原先散發出惡臭的水體變成涓涓清流,滋潤著池塘里的魚蝦和田地里的莊稼。據該工程技術人員介紹,這種生態的治污凈化系統每噸水處理費用合2~5角錢,比常規污水處理廠每噸便宜近1元,相對低廉的運營成本大大杜絕了“曬太陽”工程。
在流經該縣三大河流之一的白雀園鎮白露河地勢低洼的岸邊,一個占地1畝左右,日處理污水量達1500噸的污水處理系統已基本竣工,投入運轉后可滿足白雀園鎮建成區2萬余居民的日常污水排放。
“鄉鎮建成區產生的污水需要污水處理裝置處理,村組戶排放的污水是輕污水,只需通過三級厭氧池和人工濕地就可基本得以解決?!表椖考夹g人員介紹。
在光山縣16個鄉鎮,根據集聚地人口的多寡大大小小分布著48個這樣的污水處理系統。每一處都是一個小型的生態濕地。項目建設中,設計建設方會根據鎮村人口數量及水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污水處理裝置,合理優化資源。
據了解,受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制約,光山縣域特別是農村水環境不容樂觀:一部分農民飲水靠水壓井取自地下水,城區飲用水源地的潑河、五岳水庫受到周邊村莊生活污水排泄影響,絕大部分鄉(鎮)供水系統、排水系統的建設標準低或已經損壞,沒有污水收集、處理體系,糞污直接排往水塘、河流。在農村有一個普遍現象:水塘這頭洗糞桶,水塘那頭洗衣洗菜。
2018年11月,光山縣委、縣政府授權光山縣供銷社作為全縣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機構,負責項目前期工作、項目推進、綜合協調、建設管理、運營監管等工作,項目包括4個分項目,總投資9.9億元,列入縣民生“十件實事”。
公開招標,配強項目建設隊伍。經過公開招標,南京蘇交科集團公司為項目設計單位,對項目調研論證、設計治理方案,光山縣城投公司負責項目建設,鄭州新恒豐咨詢公司負責監理工作。
改善施工環境,推動項目有序進展。一是組織項目設計、建設、監理單位和鄉村主要負責人對建設圖紙共同會審,廣泛征求意見,聽取合理化建議,確保項目建設科學化。二是主動對接鄉村,協調落實項目建設用地,并按區片價或者土地流轉價給予經濟補償。三是對個別人漫天要價、故意刁難、阻撓施工的,反復認真作好解釋。四是要求施工單位減少揚塵、文明施工,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科學治理,確保項目節約實用。過去光山縣少數鄉鎮也建有污水處理廠,但因為前期投資大、后期運營費用高,都閑置荒廢了。光山縣供銷社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對比治理方案的優劣,選擇了人工濕地治理方法。人工濕地是一種通過人工設計、改造而完成的半生態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土壤基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組成,投資費用少、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簡易,不僅可以治理農村水污染,還可以美化環境。
集中精力推進,綜合治理初見成效。光山縣將全縣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列為補齊村鎮建設短板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民生工程”。通過實施PPP項目,對全縣水環境開始全面整治,致力打贏“小縣城、窮財政、干大項目”的逆襲戰。
此外,本著“少花錢多辦事”原則,該縣在水環境治理中采取因地制宜、雨污分流、生態濕地、達標排放4個理念,結合資源化利用方式,使污水治理設施與村容村貌相匹配,與農村自然景觀相融合,讓農村居民曾經為之頭疼的污水,不僅得到系統治理,還能充分發揮“余熱”,能還田能賞景,將人居環境的“減分項”變為“加分項”。
隨著光山縣農村生活污水設施建管水平全面提升,“水清、岸綠、景美、民富”的美麗鄉村在光山全域遍地開花,一幅綠水青山的新圖畫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