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陵
適當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是幼兒教師有序、有效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幼兒教師要以戶外活動目標為焦點,以戶外游戲活動內容為依據,精心創設多元、多變、多險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元、趣味盎然、成效顯著的幼兒戶外游戲活動,讓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成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絢麗舞臺。
游戲是幼兒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發展能力的一條必由之路。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廣大幼兒教師都在積極主動地探索指導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策略。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媒介,通過游戲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加強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達到兒童啟蒙教育的需要。科學逐漸開始向生活滲透和進化,使科學涵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幼兒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可以加強科學涵養在游戲中的整合,極大地豐富兒童的認知,促進兒童科學涵養和科學思維的形成。當前,游戲化也成了幼兒園課程的一種現實背景,即以游戲化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語言、美術、音樂、體育等各門課程。游戲化能為幼兒課程增添趣味性,能讓課程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能讓幼兒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游戲化的幼兒課程也更加具有實效性。本文將主要圍繞創設多元、多變、多險環境三個方面,并結合自身指導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一些案例,進行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指導策略探究。
走向戶外能讓幼兒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溫暖的陽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戶外游戲活動是借助戶外場地有序、有效開展的一種幼兒自主游戲活動。任何戶外游戲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戶外活動環境。戶外活動環境是戶外游戲的一種情景,也是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一種教育素材。唯有依托多元、多變、多險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才能更好地發揮戶外游戲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下面筆者將主要圍繞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創設多元、多變、多險戶外游戲活動環境的一些有效策略展開論述。
一、創設多元環境,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幼兒園里的綠化帶的功能僅限于美化、綠化校園,幼兒園里的操場的功能僅限于體育鍛煉、做游戲等。綠化帶、操場等是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基本環境,但如果這些戶外游戲活動的環境過于單一,不僅會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變得非常單一,也會阻礙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規則是游戲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每一種幼兒戶外游戲活動都有相關的規則,讓每一個參與戶外游戲活動的幼兒知曉游戲規則,是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然而,歸因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即便幼兒教師在游戲伊始不厭其煩地強調游戲規則,即便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三令五申地重復游戲規則,仍然會有部分幼兒違反游戲規則。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幼兒不想遵守游戲規則,而是他們沒有記住游戲規則。再則,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任何環節中重申游戲規則,都會打斷、中止戶外游戲活動,都會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自主性。而與指令相比,標識更加形象直觀、通俗易懂。鑒于此,幼兒教師在指導戶外游戲活動時,不妨以標識為主,以指令為輔。因此,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師應竭盡所能,大膽創設多元環境。
以“綠化帶”為例,幼兒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改造,讓“綠化帶”成為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各種戶外活動的一種多元環境。比如,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綠化帶”的一隅,將其打造成一個“植物園”。在這個“植物園”里,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種植各種各樣的花卉。在日常戶外活動中,幼兒教師不僅可以組織幼兒給這些花卉施肥、澆水、除草、除蟲,還可以組織幼兒認真觀察、記錄、研究這些花卉的生長過程。除了花卉之外,幼兒教師也可以與幼兒一起種植一些可以直接食用的蔬菜,如蘿卜、黃瓜、西紅柿等。在金秋時節,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收獲、品嘗勞動成果,體驗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與幸福。實踐證明,依托多元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豐富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另外,在創設多元化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時,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環境,對現有環境進行改造、升級,讓現有環境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適合開展戶外游戲活動。
教師也可以選擇“綠化帶”的一隅,將其打造成一個“實景迷宮”。在這個“實景迷宮”中,幼兒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攀爬、跳躍、匍匐等任務。比如,在“綠化帶”的小水溝上面,教師可以架設一座“獨木橋”;在“綠化帶”樹木稀疏的地方,教師可以開辟一條“隧道”;在“綠化帶”較為低矮的地方,教師可以架設一道“梯子”等。如此,在戶外“實景迷宮”游戲中,幼兒時而會從“獨木橋”上面通過,時而會從“隧道”中爬過,時而會爬上“梯子”。這樣的游戲過程,不僅非常有趣,還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攀爬、跳躍、匍匐等能力。為了讓“實景迷宮”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神秘性,幼兒教師可以在“實景迷宮”中設計一些“死胡同”“岔路”“歧路”等。如此一來,通過讓幼兒玩迷宮,幼兒教師不僅可以卓有成效地培養幼兒的攀爬、跳躍以及爬行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實踐證明,在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時,直觀、清晰、逼真的標識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遵守戶外游戲規則,而幼兒教師及時的“指令”,則能有效避免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擱淺”,進而確保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更為順暢、更為有效地開展。
二、創設多變環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一成不變的戶外游戲環境、形式、內容,難免會讓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產生“抗體”,降低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的興趣。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的興趣就是一種內在動力。興趣的缺乏,勢必會導致幼兒在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時,不夠積極和主動。為了讓每一名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保持濃厚且持久的興趣,幼兒教師應創設多變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依托多變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進一步創新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豐富戶外游戲活動的內容。
比如,操場是幼兒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盡管操場的大環境是不變的,但幼兒教師可以基于不同戶外游戲活動的不同目標,巧妙借助一些道具,改變操場的小環境,據此讓戶外游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在“采蘑菇”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在操場的草坪上面投放一些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的“蘑菇”,利用廢舊紙箱創設“山洞”“隧道”的情景,利用跳繩創設“小河”“小水坑”的情景。當幼兒參與“采蘑菇”戶外游戲活動時,他們就要時不時地鉆進“山洞”,穿過“隧道”,跨過“小河”,跳過“小水坑”,彎腰采“蘑菇”。在此過程中,幼兒的攀爬能力、跳躍能力以及動作協調能力也會漸漸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操場這種大環境的改造、優化與升級,依托這些戶外環境開展的游戲活動會更加有趣。
又如,組合式滑梯、攀巖墻、旋轉小木馬、蹺蹺板等,是幼兒園操場中的標配器具。依托這些幼兒戶外活動器具,幼兒教師可以對戶外游戲活動的環境進行創新、重組與優化。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體能狀況以及實際教學需求,設計一些挑戰活動。在挑戰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將組合式滑梯、攀巖墻、旋轉小木馬、蹺蹺板等器具關聯在一起。首先,參與挑戰賽的幼兒需在組合式滑梯的每一條滑道中完成一次滑行任務。緊接著,幼兒需跑向攀巖墻,攀爬到指定的高度,完成規定的攀爬任務。之后,幼兒需在旋轉小木馬上面旋轉規定的圈數。最后,幼兒需坐在蹺蹺板上面,與隊友完成規定次數的蹺蹺板起落等。相對于讓幼兒自由去玩這些游戲器具,這種串聯式、挑戰式的戶外游戲,更能吸引幼兒,調動幼兒參與戶外挑戰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一樣的游戲活動器具,由于不一樣的組合,卻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新玩法,讓幼兒有一種新的體驗、新的嘗試。從這種新的體驗與嘗試中,幼兒又會體驗到別樣的快樂,經歷一次新的成長。
在第一個案例中,幼兒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道具,改變了操場原有的戶外活動環境,將原來的操場變成了一塊“草原”。這樣的環境變化,不僅為“采蘑菇”戶外游戲活動創設了更為形象、逼真、有趣的情景,還為豐富戶外游戲活動的內容以及創新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第二個案例中,幼兒教師將操場中的一些游戲器具關聯在一起,創設了一種新穎、具有挑戰性的游戲活動情景。這樣的游戲活動情景能極大地吸引幼兒,讓幼兒以更加濃厚的興趣、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戶外游戲活動。尤為重要的是,由于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內容、形式的變化,幼兒參與戶外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更高。與此同時,戶外游戲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也更加顯著。
三、創設多險環境,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毋庸置疑,安全性是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必要前提。但在避免各種危險、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幼兒教師還應創設一些多險的環境。所謂多險的環境,是指讓幼兒適當地冒險的環境。適當的冒險不僅能卓有成效地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幼兒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識,在今后的戶外游戲活動以及實際生活中,也可以主動規避各種危險。多險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能讓每一名幼兒更為清晰地認識危險,更為自覺地規避危險。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選擇操場的一隅,將其打造成一個“模擬駕校”。在該“模擬駕校”中,幼兒教師可以投放一輛兒童電動小汽車,利用厚木板設置一個“坡道”,利用一些路障設置“曲線”,利用一塊窄木板設置“單邊橋”,利用一些廢舊紙箱設置“車庫”等。此外,為了增加“模擬駕校”戶外活動的趣味性,幼兒教師還可以在“模擬駕校”中投放一些與幼兒體型相仿的“人偶”。幼兒教師可以將這些“人偶”投放在“模擬駕校”的不同區域,如“曲線”位置,“單邊橋”附近以及“坡道”上面等。之后,參與“模擬駕校”戶外游戲活動的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稍不留神就會撞到這些“人偶”。這樣的“撞擊”能讓幼兒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在駕駛小汽車上“坡道”的過程中,幼兒有時會出現“溜坡”的現象;在駕駛小汽車繞“曲線”時,有時會出現撞擊“人偶”的現象;在駕駛小汽車通過“單邊橋”時,有時會從“單邊橋”上面掉下來……從幼兒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溜坡”現象,還是“曲線”環節中撞擊“人偶”的現象,或“單邊橋”環節中的“掉橋”現象,既是一種冒險,也是一種警示,既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教師還可以利用操場的一些空地,設計一些“平衡木”“索道”“梅花樁”等游戲器具。在這些器具周圍,教師可以鋪上一層松軟的沙子。之后,教師將“平衡木”“索道”“梅花樁”周圍的保護繩索悉數去除。這樣一來,在參與“平衡木”戶外游戲活動的時候,幼兒如果掌握不好身體平衡,就會從“平衡木”上面摔下來;在參與“索道”戶外游戲活動時,幼兒如果掌握不了通過“索道”的技巧,也會從“索道”上面摔下來;在參與“梅花樁”戶外活動游戲時,幼兒如果掌握不好平衡,或不遵守游戲規則,就會從“梅花樁”上面掉下來。不過,在“平衡木”“索道”“梅花樁”的四周都有細軟的沙子,所以即便是幼兒掉下來,也不會受傷。此外,幼兒也會從這些游戲中清晰地認識到,有些游戲的確是有危險的,在今后參與各種戶外游戲時,幼兒必定會變得格外小心,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也會明顯提升。顯而易見,多險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與保障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人身安全并不沖突。相反,多險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還能讓幼兒對危險有更為清晰的認識。與此同時,幼兒的安全意識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過程中逐漸形成。因為對危險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會自覺遠離各種危險,這也表明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正在形成。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教師在創設戶外游戲活動環境時,既要創設多元的環境,也要創設多變的環境,還要創設多險的環境。依托多元的戶外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依托多變的戶外活動環境,可以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依托多險的戶外活動環境,可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與此同時,多元、多變、多險的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環境,能讓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元、效果更加顯著。從幼兒的視角來看,具有多元、多變、多險環境的戶外游戲活動,也會成為他們成長的一片樂土。
注:本文為2020年度平和縣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課題“課程游戲化的戶外活動實踐研究”(項目編號:PHXXJYKT20-37)的研究成果。
(宋行軍)
18355007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