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早期閱讀是兒童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所在幼兒園把繪本閱讀作為園本特色課程,通過環境創設、材料選擇、課程整合以及幼兒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同時,結合了家庭共育、社區共建等多種活動來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從而實現培養幼兒持續的閱讀興趣、全面的閱讀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對幼兒其他領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早期閱讀是幼兒時期普遍采取的語言學習方式之一,對兒童語言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教育部也早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要求“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這也充分顯示了我國對兒童早期閱讀的提倡和重視。眾所周知,3~6歲的兒童具有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圖文并茂的繪本比單純的文本故事對幼兒視覺沖擊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它不僅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還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是最適合他們的兒童讀物。因此,筆者所在幼兒園把繪本閱讀作為園本特色課程,通過環境創設、材料選擇、課程整合以及幼兒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從而培養幼兒持續閱讀的興趣、全面的閱讀能力,并以語言為工具進行交流,促進其他領域的發展。
一、創造良好的繪本閱讀環境
(一)開放的兒童繪本館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繪本資源,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筆者所在幼兒園創設了一個溫馨且富有童趣的繪本館。館內色彩明亮、空氣流通、采光充分,擺放了舒適的桌椅以及不同領域、不同功能的幼兒繪本,有童話類、科學類、理財類、社會交往類、心理健康類、傳統文學類……有軟皮書、硬皮書、布書、洞洞書……還有有聲書、自制書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劃分了不同年齡段的書柜,還貼上了圓點、數字、符號等不同標記,方便幼兒識別并能獨立選擇和取放。幼師在繪本館內設置了“圖書漂流角”和“圖書醫院”,幼兒可以將家里喜歡的繪本帶到“圖書漂流角”與同伴分享交流,還可以在“圖書醫院”自己動手修補破損的圖書,養成愛護書本的良好習慣。繪本館面向全園開放,除了每周每班固定的閱讀時間外,在餐后散步和每周三下午的走班活動時間里孩子也可以選擇到繪本館閱讀,每天離園時間家長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繪本館閱讀,享受親子閱讀時光。開放式繪本館給了孩子自由選擇、隨時閱讀的權利,也滿足了幼兒在認知、情感、審美等不同領域的需求。
(二)互動的公共區域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為了打造濃郁的閱讀氛圍,筆者園區利用幼兒園的樓梯轉角和墻面,結合孩子熟悉的經典繪本創設情境,如師幼共同制作的裝飾畫《好餓的小蛇》《花格子大象艾瑪》《彩虹色的花》等,既可以起到裝飾幼兒園的作用,又能隨時喚起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回憶,產生再次閱讀或講述的欲望;還設計了科學實用的操作墻,把繪本中的情節和游戲演變成可以反復操作的實物游戲,例如,在樓梯轉角的墻面上創設了繪本《寶寶愛刷牙》的背景圖,并制作了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牙杯和牙刷掛在墻上,幼兒可以根據故事情節進行配對并練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邊說邊動腦,既增加了趣味性,加深了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又促進了幼兒其他領域的發展;把繪本《花園時鐘》中的花園“復制”到園區的花園里,還提供了水壺、小鏟子、小耙子和記錄本,讓他們來認養自己喜歡的植物。幼兒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看到了種子的生長變化,真實感受了生命的神奇和力量,同時也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幼兒閱讀了繪本《小金魚逃走了》之后,讓他們畫出故事中的小金魚,讓小金魚“逃”到幼兒園的窗戶上、墻角邊、花盆里……幼兒園里到處都是孩子們認識的“朋友”和熟悉的“情境”,這樣的環境是孩子熟悉的、喜歡的,更是幼兒自己參與創設的,不僅能給幼兒帶來親近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持久的閱讀習慣。
(三)獨立的閱讀空間
在每個班級選擇相對安靜的角落創設“閱讀角”,只需要容納2~3人即可,閱讀角里可以有孩子們喜歡的繪本、錄音機和耳機,幼兒可以在來園時間、區域活動時間、餐后活動、自由活動等時間獨自在閱讀角安靜地看書、聽故事,滿足幼兒隨時閱讀或獨處的需要。
二、投放適合的繪本閱讀材料
(一)孩子喜歡的繪本
伽達默尓說過: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模式,是從文本中接受有意義的東西并將它們“解釋”。也就是說繪本閱讀不應該只是圖像的翻閱,而應該是兒童與作品之間的交流。因此,選擇繪本首先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幼兒只有真正理解作品,才能喚起共鳴并產生交流。小班幼兒認知有限、想法單純,可以選擇色彩明朗、形象可愛、圖案簡單、角色單一、語言具有重復性的繪本,如《好餓的毛毛蟲》《小黃和小蘭》《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中班幼兒的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但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很有限,他們富于想象,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可以選擇畫面優美且帶有一定情節變化的故事,如《彩虹色的花》《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敢于挑戰和冒險,他們關注角色間的語言和心理變化,對文字也開始敏感,可以選擇情節復雜、曲折變化并且有一定長度的故事,如《龜兔賽跑》《鴨子騎行記》《舒克和貝塔》等,同時,大班幼兒即將步入小學,還可以選擇一些社會適應準備的圖書,如培養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獨立性方面的書籍,如《木偶奇遇記》《我要上小學啦》等,幫助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力。
(二)反映社會熱點的閱讀材料
幼兒也是社會人中的一員,他們需要從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需要融入社會,及時了解社會信息。因此,與社會熱點有關的繪本就成為幫助幼兒獲取信息的重要資源。例如,為普及病毒知識,我們可以為幼兒提供《病毒星球》《一個闖入者》《你要做好這些》等與病毒相關的繪本,這樣不僅能直觀形象地告訴幼兒一些病毒產生的原因和危害性,還能簡單有效地教給幼兒自我防護的方法;在建黨紀念日,我們還可以提供大量的愛國英雄故事,如《大英雄小蘿卜頭》《一雙草鞋》《抗美援朝的故事》等,孩子可以從中了解黨的光輝歷史,樹立起對英雄崇敬之心,也能深刻感受到今日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萌發愛家人、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三、把繪本閱讀與各領域有機結合
繪本是文學性、藝術性與知識性的整合,但我們通常把它作為語言領域的主要媒介和手段,通過集中講述、談話、個別交流等方式來豐富幼兒的詞匯,讓幼兒學習模仿句式,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繪本中還有許多幼兒感興趣的、值得拓展的內容,是生發其他課程的重要資源,也是將幼兒的零碎經驗進行整合、提升的主要抓手。因此,繪本閱讀活動不能局限于語言領域,而應該挖掘出更多的價值,為其他領域服務。
(一)與健康領域相融合
健康領域一般包括健康知識和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很多涉及健康的繪本解決了這個難題。例如,繪本《小熊不刷牙》《牙齒的故事》等,都能引起幼兒了解健康知識的興趣,幼兒閱讀后再選擇合適的畫面(如牙齒的構造、刷牙步驟等)投放到生活區,隨時提示幼兒保護牙齒,養成正確刷牙的良好習慣;還可以把繪本《大嘴鳥快遞公司》結合到體育活動中,讓孩子在送快遞的游戲中完成走、跑、騎行等運動;借助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教會孩子正視自己的傷心、難過、憤怒、恐懼、失落、快樂等情感,筆者所在園區還設計了“情緒小怪獸”的投擲墻,用不同顏色的球代表不同的情緒,讓幼兒通過投擲游戲來宣泄內心的不良情緒,調整心情。
(二)與藝術領域相融合
藝術領域涵蓋了音樂、美術與表演。筆者所在園區利用繪本《小兔的花裙子》讓幼兒欣賞小兔子的裙子穿過菜籽地、花田、夜空后發生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開闊幼兒視野、啟發幼兒想象,在美術區創造出“變換的帽子”“媽媽的手提包”等更多富有想象力的美術作品。當把繪本《啤酒桶和小老鼠》和音樂《啤酒桶波爾卡》結合在一起后,發現幼兒不僅能更快地記住故事內容,還能更好地掌握音樂結構、理解音樂情感,表達出音樂的詼諧與幽默。為了滿足幼兒表達輸出的欲望,展示幼兒淳樸生動表演能力,還在幼兒園創設了多個劇場,孩子收集或自制各種服裝、道具,自主選擇劇本并進行編導、化妝、表演、模仿,他們在自娛自樂中充分發展了想象力、創造力、表演能力以及統籌組織等能力。
(三)與科學領域相融合
科學的世界奇幻又神秘,好的科學類繪本能啟發幼兒的觀察視角,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對待科學嚴謹的態度。例如,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通過詼諧幽默的畫面和語言講述了各種蔬菜成熟前后的顏色、大小以及形狀變化,使孩子懂得了蔬菜成熟的艱辛,萌生了對食物的敬畏之心。而《一粒種子的旅行》通過唯美的畫面,讓幼兒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感受了生命的神奇與頑強。學過這些繪本之后,組織孩子進行種植,孩子便更加小心翼翼,他們會想辦法保護自己的種子,會用心觀察種子的每一點變化,會感動于自己的收獲……繪本的鋪墊讓科學活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與社會領域相融合
社會性教育通常抽象且枯燥,單憑教師的說教幼兒很難理解和接受。但借助圖文并茂的繪本來呈現,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繪本《勇氣》用活潑生動的畫面將什么是“勇氣”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躍然紙上。孩子在繪本中明白了勇氣是大方地介紹自己名字,勇氣是騎自行車不用輔助輪,勇氣是照顧小弟弟不讓人欺負……還有許多優秀繪本如《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大衛不可以》等,都能挖掘出樂于助人、誠實守信、敢于擔責、合作互助等社會教育的價值。
四、開拓形式多樣的繪本閱讀方法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是讀幾本書,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在不同的閱讀體驗中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藝術審美、表達表現等多種能力。因此,我們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平臺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以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把繪本閱讀融入一日生活
根據幼兒的一日生活流程,選擇適合的繪本進行延伸,從細小的生活環節中挖掘更多的教育功效。例如,在讀過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后,筆者所在園區便在班級創設了“每日心情角”,讓孩子記錄每天的心情。把繪本《一粒種子的旅行》《一園蔬菜成了精》等關于植物生長的故事延伸到自然角,讓幼兒們把想象變成現實;幼師和孩子一起解讀了《兔子先生去散步》里的標志,一起制作了幼兒園里的標識和符號,如角色游戲中馬路上的交通標識,自然角里植物習性和澆水量的標識等;還通過每天餐前的“美食播報員”活動,每周一上午的“國旗下講話”活動,兩周一次的“我是小主播”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表現,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溫馨和諧的親子活動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孩子的閱讀不僅在學校,更多的應該在家里。親子共讀能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因此,筆者所在園區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21天親子共讀打卡活動、故事爸爸(媽媽)進校園活動,以及親子詩歌朗誦比賽、“書香家庭”“閱讀之星”評選活動等。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中的感動與歡樂,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三)文明有序的社區共建活動
社區是除幼兒園和家庭之外的另一個教育空間,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因此,筆者所在園區組織了“繪本進社區”早教宣傳活動,孩子們給弟弟妹妹講故事,表演繪本劇,開展了“繪本義賣”活動,并用義賣籌集的經費購買了日常用品慰問養老院的老人。
五、結語
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需要長期不斷地探索和推進,更需要我們耐心的陪伴與等待。愿我們不忘初心,保持教育活力,讓書香飄滿幼兒園。
注:本文為霞浦縣中小學第三屆名師(學科)工作室專項課題“利用繪本閱讀提升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研究”(課題編號:gzs2020-031)的研究成果。
(左毓紅)
105550078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