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黨建工作即“黨的建設工作”,屬于黨務工作的下位概念,其職能包括但不限于“作風建設”“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等,由保持黨性為目的的一系列自我完善、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等活動構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事業單位工作體系的重要部分;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升級發展與黨建工作的下沉基層,如何促進幼兒園黨建工作與教育工作的融合成為一個新命題。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主體機構,工作實踐具有“保教一體化”的特征,即教育工作應注重保育與教育的平衡性。因此,對各類大、中、小學的黨建工作而言,幼兒園黨建工作難度更大,與教學工作融合的實現更復雜。基于此,幼兒園園長或管理人員應由資深黨員擔任,以保障黨建工作從高處抓起,同時加強幼兒園教師的黨建素養培育,應熟知黨的發展歷史、能堅持貫徹黨的學前教育政策方針、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師風師德等。整體而言,幼兒園應建立一支優秀黨員隊伍,為黨建工作落實、創新提供人力資源支撐,一個結構健全、執行有力的黨組織領導班子與隊伍,是促進幼兒園黨建工作規范化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礎上,依據本地情況、秉承園本理念,深入探索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的融合機制。
一、積極發展黨員、為幼兒園黨建工作和教育工作培育有生力量
立足現實維度分析,我國幼兒園黨建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進展緩慢,明顯缺乏政策引導、細則依據。如《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僅在“辦園方向”上簡單提及黨建工作,要求在幼兒園教育環境中“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又如《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中,文件結尾提及“本意見適用于公辦幼兒園參照執行”,由此可見幼兒園黨建工作一定程度上游離于學校黨建工作體系之外。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黨建工作面臨的首當其沖阻力,就是難以在園內環境建立起一支強有力的黨員隊伍——根據《中國共產黨黨章》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求,凡在基層單位中“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及以上的,都應該成立黨的基層組織。”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廣大幼兒園長期以來缺乏黨建政策引導,黨員保有數量、入黨積極分子發展數量、黨員轉正數量等都不及大中小學。同時,結合筆者對本地區15家幼兒園的調查情況,黨員數量最多3名、最少為0名,即便黨員數量符合建立基層黨組織要求的情況下,又因為缺乏上級部門領導、管理,難以保障黨建工作的有序、規范展開。例如,一些幼兒園沒有黨支部書記這一職位,由不是黨員的園長擔任,日常負責參與上級部門的會議或學習,又如一些幼兒教師是學生時期入黨,進入幼兒教育崗位工作之后,本園并沒有設置黨組織,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黨建工作實施。
師資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從這一觀點延伸,可以認為幼兒園教學管理隊伍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實踐者,如果黨員在人力資源中所占比例較低,必然會影響幼兒園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以人為本、從人出發,快速修復區域內幼兒園黨組織隸屬關系,為幼兒園黨建工作和教育工作培育有生力量。具體做法如下:首先,統籌本地區幼兒園黨員數量、空間分布及職能擔任等情況,幼兒園教育機構中黨員數量稀缺,并非教師缺乏入黨的內生動力,主要是上下級黨組織關系混亂、缺乏有效管理。畢竟,即便符合基層黨組織成立條件,也需要上級黨組織批準,并在黨建工作中接受管理、監督、指導等,這其中就包括發展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轉正等工作。可按幼兒園所在區域,明確幼兒園與上級黨組織(鄉鎮、縣區、街道、教育局等)的關系。其次,建立起過渡時期的幼兒園黨建工作體系,一方面,對已成立幼兒園黨組織或有條件成立幼兒園基層黨組織的單位,由上級黨組織指派專人,不斷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模式,保障幼兒園黨建工作開展常態化。另一方面,對不具備建立基層黨組織的幼兒園(黨員數量不足或沒有的情況),可與其他幼兒園合并、暫時處于一個黨組織內,在此基礎上篩選優秀教師,發展入黨積極分子。再次,采取“空降黨員”的方式,通過其他幼兒園調配或上級黨組織調任等形式,率先挑起幼兒園黨建工作的大梁,當地教育局、地方政府等也可以將幼兒園納入黨建協同單位序列。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幼兒園黨建隊伍對黨的認知與擔當意識
幼兒園黨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應充分發揮黨在幼兒園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幼兒園師資隊伍是黨建工作的執行主體,在身份上屬于“黨建人”與“教育人”的重疊狀態,明確這一身份角色,是實現幼兒園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融合的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黨建人”的工作職能明顯與“教育人”存在差異。以幼兒教師為例,要扮演好“黨建人”角色,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對黨的認識、增強擔當意識,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約束自己、警醒他人。而作為一名“教育人”,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等。但這并不意味著兩種身份相沖突,因為幼兒園教育工作需要更有力的黨建提供政治和精神糧食保障,使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結合我園情況,為了提高黨建隊伍的認識與意識擔當,我園黨支部重點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遵循“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孩子、高度尊重孩子、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生本教育理念,將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融入幼兒園的常規教育教學中,實現“服務孩子、服務教師、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的引領作用,這保證了我園保育教育工作與黨建工作的緊密結合和共贏互動。
從組織結構角度說,幼兒園黨支部應始終貫徹發揮自身的政治引導作用和黨組織的引領帶頭作用,確保黨對幼兒園的主要領導地位,提高幼兒教師思想政治水平、傳統文化軟實力、學前教育專業水平等,具體實現可從三個角度展開。
第一,要加強幼兒教師對黨的理論知識了解,保證幼兒教師對黨發展史、奮斗史、創新史等多維度認知。在理論學習的實踐上,可從內容、程序、形式三個層面展開。其中,內容上既要保障黨史、黨的理論學習系統性,又要與時俱進,如習近平語錄誦讀、習近平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等。在程序上嚴格落實“5+N”“三會一課”及“兩學一做”的要求,按周、月、季度、年度的建立學習程序。在形式上鼓勵創新,除了常規的黨課、黨會等,鼓勵幼兒園教師線上學習(如“學習強國App”),以及在線下展開“主題黨建活動”“黨員交流會議”及實地參觀等形式。幼兒園園長應起到表率和引領作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加強對幼兒的日常管理教育,貫徹黨的教育指導方針。
第二,要求和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對幼兒的紅色精神教育,讓師幼一同緬懷革命先輩,傳承愛國主義精神、長征精神、革命精神等。園方可以通過組織學習交流、提出教學任務等方式加強教師黨建與教學融合意識,例如以節日為契機,在9月30日烈士紀念日組織幼兒參觀烈士紀念館,聆聽烈士紀念日的由來,一方面為幼兒教師提供學習黨史、學習英烈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培養幼兒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實現革命精神、紅色文化的自有傳承。又如,在我國每年的7月1日建黨節,教師可以提前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的動畫以及音視頻播放功能,為幼兒生動形象地展示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以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而付出不懈努力的偉大中國人民,使幼兒能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國共產黨帶給廣大勞動人民的深厚希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和組織幼兒到烈士陵園開展掃墓等實踐活動,為幼兒講解對新中國成立以及中國共產黨建立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重要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跡,使幼兒樹立一定的榜樣意識,促進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愛黨教育實踐活動。
第三,強化幼兒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并面向幼兒進行有效教育遷移。提升幼兒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是確保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融合的前提之一,這是因為從黨建工作角度出發,“責任擔當”不再局限于針對幼兒的保育、教育,還關系到對幼兒成長發展的正確引導,使其自幼形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認識,進而通過幼兒教育手段、途徑,指導幼兒學會承擔責任,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基于此,要求教師可以多帶領幼兒參加簡單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與當地消防部門聯合組織“消防安全日”,幼兒園與消防隊通過黨建工作的對接,相互交流黨建工作經驗、方法,先讓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責任意識擔當,明確消防安全對國家、社會的重大意義。再組織幼兒參與消防演練活動、觀看火災警示視頻、做“小小消防員”展開社會宣傳活動等,在之后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教育工作途徑將責任擔當意識遷移到幼兒身上。
三、注重示范價值、創建黨建與教學工作有效融合的模范型主體
中共中央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基層黨組織要“強化典型帶動”,即在基層黨組織維度,要善于發現、培育、樹立典型,以發揮“為基層黨組織樹標桿、做樣板”的價值。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教育工作,或對兩種工作的融合狀態而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園基層黨組織及上級部門都應該重視示范價值。
基于這一現狀,幼兒園教育要立足于黨中央對學前教育的要求,密切結合教學實際情況讓黨員之間進行交流,加強黨員教師隊伍之間的感情,方便黨建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結合開展。幼兒園還應創建黨員教師的示范崗位,激發黨員教師的活力,使各幼兒教師學習優秀黨員崗位的示范事例并形成良性競爭,樹立起幼兒教師隊伍的開拓進取的精神,激發黨員教師的創新精神,讓教師以更好的思想狀態和教學能力對幼兒開展黨建教育工作。
為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幼兒園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出發,一是創建黨員示范的優秀班級。以黨員教師為主,以非黨員教師為輔,管理幼兒園各個班級,通過黨員教師的帶動,深化各組教師的教學水平,積極開展黨建教育工作來加強幼兒的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知識軟實力。二是表揚示范性的黨員。通過設置合理范圍內的優秀黨員表彰數量,加強黨員形象塑造,提高黨員教師整體道德品質修養,保障幼兒教育質量,并樹立黨員教師無私奉獻、仁愛教育、刻苦鉆研的黨員形象。三是示范黨員課堂教學的優秀案例,引領其余教師學習,加強整體教學質量。并以黨員教師和幼兒活動時的狀態、幼兒接收課堂知識后的影響、全體幼兒對黨員教師的喜愛程度為標準,評判黨員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選出黨員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的優秀案例后,呼吁全體教師學習,以此強化幼兒的教學質量。四是強化黨員負責教育的意識。按照幼兒和黨員教師的比例,將一定數量的幼兒分配給黨員進行黨知識教育,將黨教育建設落實到每個幼兒身上,建立追責制度,確保每個幼兒受到黨的教育。
四、抓住主要矛盾、以德育為切入點促進黨建與教學工作的融合
幼兒園黨建工作與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在于工作主體一體化與工作價值二元化之間的沖突。所謂工作主體一體化,即前文提及的幼兒園領導人員、管理團隊、教師隊伍等,其本身屬于“教育人”,在幼兒園黨建工作場域內,同時又被賦予“黨建人”的身份。而工作價值二元化,是指黨建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法治意識、師風師德等方面,而教學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幼兒健康成長方面。黨建工作的對象是幼兒園場域內的成年人,而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幼兒園場域內的兒童,要確保幼兒園黨建工作和教學工作的有效融合,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顯而易見,這一平衡點非德育莫屬。
德育的基本形式是言傳身教,教師的“師風師德”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個人品德。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基于前文強調的“重視示范價值”,幼兒教師必須先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而德育相關議題恰恰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幼兒園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通過對教師和幼兒雙方開展具體的德育工作,使黨建工作的意識深入全體人員的內心,從而為黨建工作的有效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幼兒園黨建工作人員應定期組織和開展升國旗、奏國歌的活動,認真做好每周一次的國旗下的演講,通過多種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提高教師以及幼兒的思想政治素養,不斷培養和發展教師以及幼兒之間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愛國精神。
五、結語
在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將學前教育的黨建工作和教學工作進行有效融合,能促進幼兒在學前階段的幼兒園生活中的良好發展,為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并落實黨建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協同教育方針,也有益于學校和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學校和教師提供教學思路,推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協助國家黨建工作的展開,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黨建引領下的幼兒園五育融合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Z44)的研究成果。
(左毓紅)
15535007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