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2021年10月份,金融系統就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投資者保護局原一級巡視員曾長虹,城銀清算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崔瑜,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王永紅,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丁世錄4位干部先后被查,另有4人被處罰。隨著金融領域反腐不斷深化,2021年以來已至少有20位來自國有大行、政策性銀行、股份行的高管被查,其中有12位來自各分行的“一把手”,而違規批貸則成為金融腐敗重災區。
信貸領域腐敗問題往往專業性、技術性、隱蔽性較強,通常難以發現。有一些假借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規避制度約束,通過專業包裝,以形式合規的外衣掩蓋放松風險把控尺度的實質,從而為不法企業主獲得巨額貸款提供便利;有一些則通過真假交織、偽裝包裝,長期勾結、反復續貸甚至二十年之久;有一些將腐敗期權化,比如在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分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謝明案中,某民營企業就約定待謝明退休3年后,以聘請“顧問”名義給予其1000萬元,分10年付清;還有一些則是通過親朋好友參與項目工程、投資入股等方式搞曲線賄賂,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查辦的難度。
而其惡果卻較普通賄賂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方面,是嚴重危害金融資產安全,“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法企業主不惜大筆賄賂的背后,往往不是為了融資投資,而是為了侵吞國有資產,因此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數億。另一方面,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下,很多優質企業、中小微企業得不到及時貸款,導致出現經營困難甚至倒閉。最后,則是信貸腐敗通常需要上下勾結、左右串通、多環節配合,這就往往導致出現系統性腐敗,嚴重損害金融系統的政治生態。
究其原因,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黨員理想信念缺失。長期以來金融機構“重業務輕政治”的問題比較突出,對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錘煉遠遠不夠,容易導致思想防線失守,在不法商人的圍獵、紙醉金迷的誘惑下墜入違法的深淵。比如廣西開展的金融領域腐敗專項治理中,2021年1至5月就有15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其中就有桂林銀行金融市場部原總經理劉嵩這樣的“大鼠”。而巡察發現,桂林銀行黨委2016年至2019年未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也未制定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對黨風廉政建設的忽視可見一斑。
其次,一些金融機構都存在內控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對“一把手”監督乏力,而在基層分支機構中“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分支機構在信貸決策上都類似于“獨立小王國”,以至于出現過不少小“官”巨貪的案例。
不僅如此,由于金融機構自主經營管理權較大,涉案腐敗分子經常將“自己人”安插在重要崗位方便團伙作案。比如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顧國明案中,其就在信貸業務的前、中、后臺部門關鍵崗位培植安插“自己人”,形成“一條龍”腐敗。像邵某就是在顧國明的干預下,被任命為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兼任授信業務部總經理,之后給不法企業獲取貸款出謀劃策,規避銀行政策限制風險。
懲治信貸腐敗,除了加大打擊腐敗力度,更需要關口前移,強化監督力度。一方面要強化派駐監督,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工商銀行紀檢監察組自2019年1月成立后不久,就聯合地方查處了顧國明、謝明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不僅如此,該紀檢監察組還通過制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督促健全完善授信分權制約機制等方式,推動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從而強化對分行行長等境內綜合化子公司“一把手”監督。
而在強化派駐監督的同時,還需要著力推動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巡察監督的統籌銜接、貫通融合。比如結合2021年對金融領域開展常規巡視等方式,形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強大合力,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從而更好實現金融領域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向上向好。
122250118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