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蘭 侯金超
摘 要:本文從統一戰線視角出發,闡述了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服務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的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以及激發民主黨派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建議,為新時代大統戰格局下,如何激發全社會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助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聚焦攻堅“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工程,也是統一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時代要求。
一、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服務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的重要意義
統一戰線服務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是多黨合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制度安排,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服務社會的優勢體現。
一是有利于鞏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參政黨,它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是互利共贏,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工作,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國家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校是民主黨派成員比較集中的地方,具有“成員數量多、學歷職稱高、素質能力強”等特點。從黨外領導干部成長經歷來看,高校是培養民主黨派領導班子隊伍和黨外年輕后備干部的重要陣地。以河南農業大學為例,學校先后有4名民主黨派成員擔任過省級領導職務,為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有利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堅強陣地。當前,高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既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得以發展的關鍵,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高校必須扭轉重教書、輕育人等錯誤傾向,必須扭轉以科研論文評價教師等體制機制,在改革創新的大背景下,高校難免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因此,加強高校民主黨派建設,發揮黨外人士民主監督作用,有利于各方利益的表達渠道暢通,有利于化解矛盾、凝心聚力,有利于高校各項改革任務順利推進。
三是有利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黨外人士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統一戰線自身擁有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服務社會、聯系廣泛等獨特優勢,參與社會發展的途徑 就是通過匯聚黨外合作來強化認同,通過民主協商形成社會共識。鄉村振興作為國家穩定和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需要凝聚最廣泛的政治共識,服務鄉村振興是農業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能,因為在推進鄉村振興智力庫、人才庫建設中有著其他非農業高等院校無法比擬的優勢。
四是有利于農業院校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當前,“雙一流”建設與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進入攻堅期,《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高校要看實績、重貢獻的改革導向,最大限度地激發高校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活力。作為涵蓋全國4萬多個鄉鎮、60多萬個村莊主體的重大戰略工程,鄉村振興是農業高等院校主動開門辦學、破除教育發展“內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機遇。1992年,國務院印發正式文件,明確提出農科教結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要求農業高等院校要將農業、科技、教育融合到社會服務中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提出高校“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將任務轉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等要求。農業高等院校必須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發揮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等優勢,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二、高校民主黨派的特點
一是知識層次高,專業素質過硬。高校的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比較集中,具有學歷高、層次高等特點,很多是專家、學科帶頭人,具有很強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目前,我國八大民主黨派主席中有7位,民主黨派副主席中有47位曾經在高校工作過。以河南農業大學為例,近年來學校榮獲的8項國家科技大獎中有3項由民主黨派人士主持。
二是思想意識強,政治素質較高。當前,我國高校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是積極平穩的,他們擁護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大多數有較強的參政議政意識,普遍認同我國特色新型政黨制度,堅決支持并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他們作為基層親歷者能從基層社會實際出發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建言獻策,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擔當。以河南農業大學為例,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張全國致力鄉村振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的兩項提案議案分別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的正式采納。
三是聯系基層廣,社會影響力大。高校民主黨派和黨外知識分子中很多是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他們聯系基層廣泛,掌握最新科學發展動態,很多專家長期工作在田間地頭,群眾威信很高,可以說在高校與農村之間架起了聯系和溝通的橋梁,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以河南農業大學為例,2018年以來,學校面向貧困縣臺前縣、新蔡縣持續開展定向服務工作。學?!傲可泶蛟臁迸_前縣脫貧實施方案,幫助晉城村種植蠶桑580畝,畝產值6400元,第一年就帶動貧困戶80余戶,解決300余人就業。
三、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建設狀況,2020年7月課題組在南京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國內9所農業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兩個月共收到1117份有效問卷。
一是部分高校對統一戰線作用發揮不夠重視。近年來,高校已經逐步認識到民主黨派在培養、選拔、使用的特殊地位和源頭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高校思想認識不足問題,把統戰工作看作是務虛工作,對統戰政策學習不夠深刻,參與服務社會激勵措施落實不到位。調查數據顯示,民主黨派成員年齡普遍偏大、民主黨派班子成員結構不合理,調查的9所院校民主黨派成員中,平均年齡為 51.7歲;40歲以下的約占 14%,平均年齡偏高,青年力量明顯不足。在青年教師中新發展民主黨派的比例較低,在調查的9所院校中67%的民主黨派組織每年新發展黨派成員僅1~2人;9所院校中25%的民主黨派組織沒有新發展成員。
二是民主黨派成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意識不強。調查顯示,民主黨派服務社會形式單一、組織活動缺乏吸引力,只有24%的黨派成員對社會服務有一定程度的認同,54%的黨派成員認為社會服務沒有必要或者無所謂。在現實工作中,一些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在服務鄉村振興上存在“旁觀者”思維,認為只有執政黨才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主體,政黨意識相對不強,參政議政積極性不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需要提升。
三是高等農業院校統戰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不強。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大統戰”格局的要求,近年來,本科高校一般都獨立設置了統戰部,在院級黨組織中設置了統戰委員。但在工作運行中,還普遍存在統戰工作“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的現實問題,對民主黨派成員的培養、提拔、管理單純依靠統戰部,仍未形成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聯動機制和工作合力。調查顯示,9所院校中統戰委員均為兼職,8所院校統戰部表示缺少專職工作人員、統戰干部出路不暢、統戰工作執行力不強。
四是民主黨派成員參與社會服務的評價機制還不健全?!督逃筷P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綜合評價教師社會服務工作,支持教師到基層一線參與服務社會工作,建立健全支持教師參與基層社會服務的經費保障、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激勵措施。調查顯示,77.5%的黨派成員提出本校服務社會沒有激勵措施,導致黨外知識分子對社會服務的認同感參差不齊,主動性和參與性受到影響。
四、激發民主黨派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和措施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農業高等院校是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農業科技創新研發的中心。作為黨外人才聚集的高地,它團結引導民主黨派服務鄉村振興,充分彰顯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
一是提升統一戰線參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認識。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要構建黨委(黨組)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有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稐l例》明確各級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為統一戰線工作第一責任人。因此,各級黨組織必須擔負起統戰工作主體責任,提高對統一戰線重要法寶的思想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黨的領導。農業高等院校統戰工作要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把黨外知識分子納入服務社會的重要人才庫體系,提升統一戰線成員對共建共享共治發展格局的政治認同。要加強聯誼交流,增加選樹服務鄉村振興典型人物,擴大黨外人士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增強黨外人士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是提升統戰工作專業化水平。高等農業院校要及時對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黨外知識分子數據庫,定期研究黨外知識分子社會服務專項工作,經常了解黨外知識分子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的進程、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難,從隊伍、保障、配置等方面協同發力,建成配合有效、上下貫通的工作創新體系。近年來,河南農業大學認真落實“三個帶頭”“四個納入”,將統戰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務預算,保障黨外知識分子社會服務的經費,從科研獎勵、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多方面支持黨外知識分子開展社會服務活動。
三是搭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產學研”平臺。高等農業院校要聚焦黨外專家智庫建設,構建黨外專家代表的云數據載體、新媒體平臺、專家工作站等智庫平臺,支持黨外知識分子聯合開展鄉村調查研究,聚焦鄉村發展熱點問題,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理論支撐與決策咨詢。要積極搭建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平臺,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學校組建科技服務團,以民主黨派成員為重要骨干力量,按照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要求,面向全省開展“百名教授千名學生服務萬村”活動,把技術送到生產一線,幫助村民解決生產一線實際問題,逐漸形成“授之以漁”的長效鄉村振興模式。
四是完善民主黨派發揮作用體制機制。《條例》指出,各級黨委(黨組)要支持民主黨派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各級黨委(黨組)要把民主黨派建設納入干部總體規劃。高校黨委要建立健全民主黨派參加重要決策會議制度,積極引導黨外知識分子將課題研究與服務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近年來,河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和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將民主黨派和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與培養納入全校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做好黨外知識分子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的經費支持、項目資助和服務保障,激發黨外知識分子參與鄉村振興的活力。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貫徹黨的“三農”政策的根本途徑,也是農業高校的歷史責任。相信黨和國家一定會進一步聚焦民主黨派特點,深入凝練服務鄉村振興的經驗模式,不斷激發高等農業院校民主黨派在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作用,從而為鄉村全面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光明日報,2021-11-17(5).
[3]孫春蘭.努力推動高校統戰工作取得新進展[N].人民日報,2015-11-25(1).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和職能發揮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7-ZZJH-241)
(作者李少蘭系河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作者侯金超系河南農業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292150118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