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華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句話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它不僅體現了先生個人所具有的偉大師愛,還勉勵我們這些“園丁”要“愛滿天下”,因為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個年頭,回憶過去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了:愛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愛。
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小張,一個特別有個性的孩子。剛接手新班的時候,我只了解到,小張是個學習有障礙的孩子,成績很不理想。可是他很好學,不懂就問,作業從不拖拉。與他接觸了一段時間后,我進一步認識到,他不但熱愛學習,而且細心負責、關心班級。看見地上有紙屑,他會主動去撿;看到飲水機上沒水,他會主動去搬水;看到教室沒人打掃,他會主動留下值日……可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小張也有缺點,他喜歡吐口水,經常弄得桌上、本子上都臟兮兮的。這也成了同學們不喜歡他甚至厭惡他的主要原因。還因為小張是個學習有障礙的孩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智力障礙,成績極不理想,所以同學們都不跟他玩,也不跟他交流。這讓小張變得越發自卑和孤獨。
“喂!你有沒有搞錯?干嗎把我的本子和小張的放在一起啊?”一個學生惱火地對收作業本的組長大叫,并一把搶回自己的作業本。
“踢給我,快!”“踢給我!”這是一群學生拿著小張的筆袋在當球踢。小張奮力想搶回自己的筆袋,但畢竟勢單力薄,所以只能坐在地上哭。
“干嗎碰我的課桌?你這傻子!”這是小張不小心碰了某個同學的課桌而遭到的謾罵……
當班干部將這一件件令人憤怒的事情告訴我時,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很想立刻為小張打抱不平。于是,我把這些學生叫到跟前說教一番,然后叫他們給小張道歉。可是,這樣做治標不治本,過不了多久,他們又恢復原樣了。
這些孩子為何會如此冷漠?我該怎樣幫助小張呢?為這事,我傷透了腦筋。
偶然的機會,在同事的推薦下,我看了一本名叫《一百條裙子》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旺達的女孩,她住在離學校很遠的山上。每天她都要走山路去上學,如果遇到下雨天,泥濘的山路總會讓她變得臟亂不堪。因為旺達家十分貧窮,所以旺達每天都穿著一條洗得褪了色的藍色裙子,女孩們就經常嘲笑旺達,而旺達卻很平靜地告訴她們,在她家的衣櫥里放著她一百條裙子。女孩們認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是旺達在吹牛,于是,她們之后就經常用“一百條裙子”來取笑旺達。之后,旺達一家搬走了,旺達也不再來上學了。剛開始,女孩們還因為少了一個取笑的對象而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把旺達拋在腦后了。直到后來,在學校的一次服裝設計比賽中,女孩們看到了許多精美的設計圖,每幅圖上都畫了一條裙子。正當她們納悶的時候,老師進來宣布了大賽的優勝者——旺達,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她設計的一百條裙子。然后老師又讀了旺達寫的一封信,信中旺達說將她設計的一些作品贈送給這些女孩。女孩們突然感覺到一陣難過,為自己以前對旺達的所作所為而愧疚。她們想說聲對不起,請求旺達的原諒,可是旺達已經遠離了這座城市……
看完小說,我不免有些傷感,為旺達的遭遇;但更多的是敬佩,因為旺達的寬容;也感到欣慰,因為女孩們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相信,如果她們還在一起,她們一定能成為好朋友!
很快,我聯想到了小張。旺達和小張,他們有著很多共同點。平時為了幫助小張,我經常訓斥那些孩子,可不見效果。是的,孩子畢竟是孩子,我不能過多訓斥他們,強行壓制他們的行為;我應該用愛感化他們,喚醒他們心中的愛。我打算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或許他們會有感觸,從而接納小張。于是,我花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這個故事,當場就有幾個孩子小聲地抽泣。我明白,我成功了!
果真,第二天,在孩子們的周記中,我看到了許多真誠的話語,充滿了懊悔和歉意。
“老師,我明白我錯了,我不應該取笑小張,以后我會跟他一起學習、玩耍,給他更多關心……”
“老師,多謝您!您真是用心良苦。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會幫助小張,讓他不再孤獨……”
“小張,對不起!我們一起努力吧!我相信你的成績一定會提高的!我們做好朋友吧!”
……
看著這些發自肺腑的話語,我的眼睛濕潤了。
趁熱打鐵,我又在班里舉行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活動。通過“尋找小張的閃光點”“我們一起來努力”“我們都是好朋友”等環節,孩子們變得更加團結了,班級凝聚力更強了。
此后,平時只要有空,我就會和小張一起做游戲,教他做題,送他小禮物,或者搭著他的肩與他一起漫步、談心……我的這些舉動不僅讓小張感受到了溫暖,同時也進一步感化了班里的孩子。
以后,我經常看到孩子們或是和小張一塊兒玩游戲,或是給他講解題目,或是主動借給他學習用品,或是放學與他一起回家……
愛,能夠讓人變得堅強,變得自信,變得勇敢;愛,能夠讓人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關心;愛,能夠讓人擁有幸福,享受歡樂,充滿活力。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我用愛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孩子們用愛給予了小張溫暖,讓他不再寂寞,讓他幸福地笑了。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見,猶在耳邊。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職責,就是點亮學生心中的燈。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