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鈺
大學的很多老師都有屬于自己的研究領地,并且在自己的研究領地里持續耕耘,逐漸把研究領地變成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地。同樣,中小學一線教師也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教學領地,并將自己的教學領地建設成高地。
何謂領地?領,令頁,即下命令的紙張;地,土也,可泛指場域。“領地”可理解為有發言權和決定權的地方。在心理學領域,領地指個體所擁有的特定空間內的防御權和行動權。社會心理學將領地定義為個體所擁有的有權利行為并抵御他人來犯的空間。雖然空間關系理論提出了四種形式的領地,但歸結起來,領地可以分為公共領地和私有領地。
一線教師能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領地?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以中小學語文教師為例,每一名語文教師都在從事語文學科教學,那語文學科教學就是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公共領地,當然這一公共領地還可以根據學段做出相應的劃分。既然是公共領地,就不存在所有權的歸屬,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有權利在這塊領地里耕耘;正因為有所有語文教師的持續耕耘,才促成了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學科教學作為公共領地,一線教師不可能搞“圈地運動”,阻止他人進入這一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一線教師能不能在這塊公共領地內開辟出屬于自己的教學領地,在學科教學的某一領域內擁有話語權和決定權?就如同企業生產的產品,在沒有市場壁壘的情境下,都有進入該市場的權利,然而真正在該市場擁有話語權的企業并不多,優質的企業往往利用市場細分確立自己的產品定位和目標群體,以質量和特色贏得一席之地。一線教師自然也可以在學科教學的“市場細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確立屬于自己的領地。
一線教師如何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領地?大體包括以下三條途徑。
一是以教學主張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建構。教學主張其實就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整體理解和核心理念,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解是否科學、深刻且獨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主張的生命力。當前標簽式的教學主張并不鮮見,很多地區和學校也在傾力打造教師尤其是名師的教學主張。從這個意義上說,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并不難,關鍵在于以教學主張為中心,整體建構教學體系,將教學主張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使教學主張在課堂教學中落地,并以此為基礎,形成關于學科教學的一整套說法和做法,如此以教學主張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就為構筑教師的學科領地奠定了基礎。
二是以教學風格為核心的教學形態塑造。教學風格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個性特點、教育技巧等在教學過程中獨特的、和諧的結合和經常性的表現,是教師教學特質的集中體現。有沒有教學風格、有怎樣的教學風格是一名教師區別于其他教師的重要標志。教學風格是個人特質的彰顯,別人難以復制,因此教師自然可以開辟個人的教學領地。但這一領地畢竟是微小的,現在很多教師更為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這可以看成教學風格的“升級版”。在教學方法上,有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等;在教學模式上,有一些教師倡導的六步教學、游戲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經過長期的實踐,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獨樹一幟,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領地。
三是以專項研究為中心的深度教學挖掘。這種專項研究并不在學科教學的每一個方面廣泛鋪開,而是專注于學科教學的某一個方面,大膽實踐、改革創新,逐漸形成研究與實踐優勢。比如,有的教師專攻小學作文教學,踐行童化作文、田野作文等;有的教師專攻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在虛擬仿真、VR體驗等方面持續探索;有的教師專門研究童詩、童話;有的教師則醉心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等等。教師通過對學科領域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贏得學科研究優勢,形成學科教學特色,進而確立學科教學領地。
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領地,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擁有鮮明的教學主張。圍繞教學主張進行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建構,能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或能進行專項研究、深度教學挖掘的教師也并不多見,這就注定一線教師想擁有自己的私人教學領地是困難的;而能將私人領地建設成高地的教師就更為稀缺,這不僅需要實踐層面的持續耕耘、不懈探索,更需要理論層面的守正創新、刻苦鉆研。
一線教師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教學領地建設成高地,同樣有三條路徑。
一是矢志不渝地堅守。一些教師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擁有了自己在學科教學中的領地,卻沒能持續經營領地,致使領地“荒蕪”;一些教師在擁有自己的學科領地后,迅速地轉換“跑道”,企圖占領新的領地,導致領地易主;一些教師在獲得教學領地后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以致領地失守。堅守自己的領地,就是視領地為“責任田”和自己的教學使命,要用整個職業生涯來堅守,既不朝三暮四,也不任其自然,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二是小心翼翼地開拓。有的教師在擁有自己的學科領地后,急于“開疆拓土”,企圖成就“偉業”,如同企業在一個領域擁有市場地位后,急切地開拓其他市場,這種快速擴張極易使自己原有的領地處于風險之中。拓展領地并無不可,關鍵在于確立領地拓展的邊界,避免盲目拓展。其實學科教學領地的拓展并沒有嚴格的邊界,尤其在跨界成為熱詞的當下;但學科教學領地的拓展應該始終圍繞圓心,這個圓心就是自己的教學主張、教學風格或專項研究,這個拓展就是不斷豐富教學主張、凸顯教學風格、深化專項研究。以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為例,她以情境教育為圓心,幾十年如一日,從“情境教學”到“情境課程”再到“情境學習”,不斷豐盈情境教育的內涵,夯實情境教育體系,在情境教育這一領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小心翼翼地開拓就是不急于求成,不“野蠻”擴張,而是圍繞圓心,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積淀,成就教育的高地。
三是與時俱進地創新。創新是教育的靈魂。當下正處在數字社會向智慧社會的轉型期,教育也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領地需要堅守但很難固守,只有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應用到自己的學科教學中,使自己始終站在學科教學的最前沿,才能使自己的教學主張、學科教學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尋積極課堂教學載體,從“項目教學”到“微型項目教學”到“微型游戲項目教學”再到“微型游戲項目多樣化教學”,以教學載體的與時俱進推動積極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升級,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模式和話語體系。
一線教師擁有自己的教學領地,不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身需要,更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高質量教育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教學,只有將每位教師的教育領地建設成一塊又一塊教育高地,才能以層巒疊嶂的教育高地成就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新職業教育研究所)
38585019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