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萍
摘要:情感是人與生俱來,不論國籍、民族,性別,均有情感表達和反應,知識和情感會相互影響,形成情感體驗。過去情緒研究指出幼兒的情感發展沒有完善,所以感受情感的力量有限,但其實情感是每個幼兒的先天力量,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嬰幼兒的情緒能力會更加復雜與成熟。情感認知作為一項基礎性的情感能力,為幼兒更加深刻認識情感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幼兒必須在獲得這些能力之后,才能在認知情感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情感認知發展在幼兒發展中一直處于非常關鍵的地位。而由于以往對幼兒們的情感認知發展研究都相對較少,因此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就變得十分迫切。
關鍵詞:幼兒;情緒認知;社會適應行為
引言: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研究討論了家庭氛圍和幼兒社會行為發展間的關聯,但對于這個關聯的存在機理的研究卻相當少見。本研究便試圖從幼兒情感認知與發展中個別差異的成本發生這一角度,探討了家庭情感氛圍和幼兒情感認知的群體差異性,以及這種群體差異性和幼兒的社會行為發展間究竟有何關聯;并進而探討一種可能的影響途徑,即家庭的情感氛圍如何通過影響幼兒的情感認知,從而影響幼兒社會行為發展。幼兒的情感認知力量與自我適應性的發揮具有明顯正相關性。
一、幼兒情緒認知與適應行為的現狀及測定
1、幼兒的情緒認知情況
情感感知能力是代表幼兒能夠識別自我和別人之間的情感,當知道出現了不同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形成不同的情緒反應,而幼兒們一旦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會更加易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目標和需求,而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出現了問題,就會比較易于尋找解決的方法。在五歲的時候幼兒就可以更加明確的了解自我并體驗單一的某種情感變化,當他與好朋友分離的時候,他會感受到悲傷難過,可是幼兒的情感變化卻又迅速,當他被母親指責并覺得很難過的時候,經過數分鐘之后,他就可能會把美味的糕點給抖得開懷大笑[1]。每個幼兒的情感能力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有著顯著的個別差異,幼兒初期的情感發展有助于預測出未來幼兒情感能力的表現。
2、幼兒的情緒調節現狀
情感調整是一個包括心理情感激發、維持、調整以及正負面情緒反應的流程,當個人在心理情感被激發的時候,會使用策略來平衡自身的心理情感,簡單的講,心理情感調整就是心理情感運轉的流程。Cole等人(1994)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深入研究,發現了嬰幼兒心理情感在不同的快速發展階段中,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感調控策略,并大致總結出了幼兒、學步、學齡前,以及嬰兒期四個階段的情感發展步驟。研究結果表明,幼兒的情感發展會得到幼兒本身、認知、過去的生活經歷、原有的心理情感狀況、好朋友關系等各種因素的共同刺激,從而總結出了幼兒的心理情感調控策略主要有(1)打人或者踢人、(2)哭、(3)語言、(4)退縮離開、(5)遷怒。研究者指出幼兒的情感調整會有正面與負向的不同,正面的情感調整可以幫助幼兒更快的緩和自己的情感,比如利用認知思維和語言表達來表現自己的情感。
3、幼兒情緒認知能力的測定
研究采用具體情景的方法檢測幼兒對高興、生氣、傷心和恐懼四個基本情感的理解。試驗之前,首先對幼兒進行采訪,搜集可以引起高興、生氣、傷心和恐懼的情景,然后從中選出幾種幼兒掌握性最高的典型情景作為試驗情景。考慮到幼兒有限的語言理解能力,請專業的人員針對具體的情緒情境繪制出了適當的圖畫以有助于幼兒掌握情景。試驗時(接受過采訪的幼兒不參與試驗),以講述的多種形式向幼兒介紹每一種情景,并提供適當的圖畫。故事講完后,老師詢問在幼兒情景中的角色會有什么樣的情緒反應,這時出現了四個臉部表情圖片,讓幼兒們指出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狀況最相符的哪張照片[2]。
二、幼兒的情緒認知與適應行為發展關系間的相關分析
1、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
調查考慮了所有幼兒(3-5歲)情緒認知能力的發展。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都具有很明顯的年齡段差別,小學的比例明顯小于中班和大班比例,而中班和大班也不具有明顯差別。這與對以往的幼兒情緒認知能力的調查結論基本保持了一致,這也意味著,在三負四歲間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已經出現了很大改變。這又與關于心理理論研究的結論相一致:幼兒的社會認同特征在四分之三年齡之間出現了很大改變。而幼兒的社會自我適應性發展具有明顯的年齡段差別,中班和大班的社會自我適應性發展明顯大于小型幼兒園。表明,幼兒期是社會自我適應性迅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而中班可能是幼兒社會自我適應性發展的重要轉折期。
2、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
情感的調控主要受外界影響和社會內在原因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對個別情感調控的群體差別,而外界條件的影響則主要有家長的影響和老師的影響,教師在指導幼兒情感培育的時候,往往能夠規劃個性化的情感培育課題,更可能是通過一種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引導幼兒在所處文化中合乎社會規范的情感展現。換言之,老師如果能在建立情感培育課程,營造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將更加幫助幼兒理解和調整情感。許多時候,當自己的幼兒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正是幼兒情感的問題,因此建議幼兒教師多和幼兒談論情感,聆聽幼兒的不同聲音,特別是當幼兒情感事件出現以后,多了解二位幼兒的看法,使二位幼兒對事情的處理方法得出滿意的結論[3]。
3、情緒教育能夠提升幼兒的情緒能力
幼兒期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情感能力,可以訓練幼兒的人際交往,較能夠用他人的看法來思考問題,較為易于處理與周圍小朋友的矛盾,同時也會產生較少的攻擊性言行,較會采取積極的方式來解決。研究人員發現,國內研究者采用了繪本的方法,來開展幼兒情感教育的設計活動,以提高幼兒的情感能力,本研究成果采用了內容分析法的方式,將幼兒情感教育活動一共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方法:幼兒角色設計扮演、小組分享、繪本教育等。
結束語:幼兒的情感認知力量存在明顯的年齡差別;幼兒的情感認知力量不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幼兒的情感認知力量具有明顯的年齡差別;幼兒的情感認識力量并不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幼兒的情感認識力量與社會適應行為卻具有明顯的正相關。幼兒的情感認識力量與組成社會自我適應性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均具有明顯的正相關,但其運動表現與作業能力等則關聯較不明顯。
參考文獻:
[1]陳金菊.親子互動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及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
[2]張芳.以情緒主題繪本為載體開展小班幼兒情緒教育的行動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商妮.教育戲劇活動促進大班幼兒情緒調節發展的教育現場實驗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2016.
1457501705258